导言 1
第一章 审美思想渊源与时代批判 4
第一节 人生经历 5
第二节 思想渊源 8
第三节 时代背景 11
第四节 生存问题 12
一、人的问题 12
二、生存境遇的本性(the nature of the existential situation) 14
三、思与生存 17
四、主体性 22
五、主观真理 30
第五节 生存理论的当代意义 37
一、文论的本体化 38
二、主体间性理论 41
三、实践存在论 45
第二章 审美层次与蕴义 49
第一节 审美层次 50
第二节 审美瞬间的艺术性 53
第三节 审美人生辨析 56
一、审美人格的阐释 57
二、审美人生的本质 60
三、审美人生的归宿 63
第四节 人生三境界透视 70
第五节 生存论审美的当代意义 80
第三章 审美生成之契机 85
第一节 绝望——致死的疾病 85
一、绝望的范畴 85
二、绝望的形式 88
三、美学式绝望 93
四、绝望的影响及其当代意义 103
第二节 反讽——人类交往的间接方式 108
一、反讽的概念 108
二、反讽的运用 112
三、反讽的功能 114
四、反讽的影响及其当代意义 118
第四章 悲剧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123
第一节 悲剧的罪过 124
第二节 悲剧的悲痛与痛苦 126
第三节 现代悲剧的悲剧性 129
第四节 悲剧理论的价值 133
第五节 焦虑的范畴 134
一、焦虑与罪 137
二、焦虑的形式 140
三、焦虑的意义与影响 145
四、文艺学的焦虑处境 150
第五章 再现范畴及其当代意义 178
第一节 再现的叙述与范畴 178
第二节 再现的本质与内涵 189
第三节 再现的法则与延伸 195
第四节 再现的当代意义 202
一、文学活动的双重性 203
二、文学活动的认同机制 205
三、文学活动的话语实践 208
第六章 个体生存的审美沟通 212
第一节 生存沟通如何可能 212
第二节 生存沟通的形式 219
一、间接沟通的目的 220
二、两种反思的比较 222
三、生存的双重反思 224
四、间接沟通的方式与阶段 228
第三节 间接沟通的本质 231
一、两种沟通的比较 232
二、间接沟通的宗教指向 235
三、生存沟通的运动轨迹 237
第四节 间接沟通的审美内蕴 239
第五节 间接沟通的影响及其当代意义 246
第七章 后现代转向——大众传媒的批判及其意义 251
第一节 报刊的真相 251
第二节 大众化与反思 254
第三节 文化异化思想 258
一、时代的异化 259
二、主体的异化 261
三、社会活动的异化 263
四、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265
第四节 理论的回响及其当代意义 267
结语 277
参考书目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