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与早期儒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孔德立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8738970
  • 页数:298 页
图书介绍:本书追溯先秦儒家思想,关注孔子弟子及其后学的思想,本书所要给读者展现的子思,就是这个群体中的杰出代表。

前言:一位被遗忘的战国思想家——子思 1

第一章子思的时代与使命 10

一、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形势 11

二、孔子:仁礼之间 14

(一)士阶层与文化传承 14

(二)“学而时习之” 17

(三)孔子的魅力 19

(四)修身的困境 26

(五)做一个仁者 28

(六)天命的依托 31

(七)仁礼之间 33

三、“后孔子时代”的儒家学派 36

(一)早期儒家学派的形成 36

(二)“七十子”的分化 39

(三)“修己”派与“安人”派 42

第二章子思的生平与主要事迹 47

一、陪伴孔子晚年的聪颖少年 48

(一)《孔丛子》的价值 48

(二)有关子思生年的三种说法 51

(三)颜回、伯鱼的卒年与子思生年问题 53

(四)孔子晚年的精神慰藉 59

二、子思学术思想的来源 60

(一)传承孔氏家学 60

(二)学于曾子 64

(三)子思之儒 68

三、游历诸侯 72

(一)困于宋 74

(二)居于卫 76

(三)游于齐 79

四、鲁穆公的政治顾问 81

五、刚毅的品格 85

第三章 考古新发现与《子思子》 89

一、《子思子》的源流 90

(一)先秦时期的子思著作 90

(二)从《子思》到《子思子》 97

(三)辑本《子思子》的出现 101

二、出土简帛与子思“新著” 104

(一)马王堆汉墓中的子思《五行》篇 104

(二)郭店竹简中的《子思子》 107

(三)上博简与《子思子》 115

三、《礼记》中的《子思子》 119

(一)竹简本《缁衣》与《礼记·缁衣》文本的比较 119

(二)“《礼记》四篇”的结构 122

(三)《子思子》中的“子曰” 123

(四)简本《缁衣》的启示 127

四、子思与《中庸》 128

(一)从《孟子》、《荀子》看子思与《中庸》的关系 129

(二)对欧阳修疑问的再认识 132

(三)对崔述质疑的解答 136

(四)子思作《中庸》 143

第四章 子思五行学说及其意义 148

一、寻找子思“五行说” 149

(一)依据传统文献的研究 149

(二)简帛《五行》的发现 154

二、子思五行学说的来源 158

(一)《洪范》的意义 159

(二)孔子论“五行” 161

(三)曾子的贡献 162

三、子思五行说之建构 167

(一)为什么要“形于内” 167

(二)如何“形于内” 172

(三)德行之后 179

四、“慎独”与“金声玉振” 180

第五章 中庸——子思人道思想的核心 188

一、人道政治中的君、臣、民 189

(一)“君心民体”之喻 189

(二)贤臣与典范政治 191

二、“人能弘道” 195

(一)“道不远人” 196

(二)民可,使道之;不可,使知之 198

三、从“忠恕”到“中庸” 201

(一)夫妇与忠恕之道 201

(二)历史、现实与中庸之道 206

(三)天道思想的回溯 210

第六章子思与早期儒家的“神道设教”思想 213

一、从“神道设教”到人道教化 214

(一)商周时期的“神道设教” 215

(二)春秋时期人道思想的崛起 217

二、孔子以“人道”为核心的“神道设教” 219

(一)修己安人之路 220

(二)“敬鬼神而远之” 221

(三)《周易》与“神道设教” 223

三、墨子的“神道设教”思想 228

(一)至善之“天” 229

(二)赏罚之“鬼” 231

(三)“神道设教”与民本思想 235

四、子思的“神道设教”思想 236

(一)“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237

(二)周代尚文之风与“神道设教” 238

第七章思孟学派与早期儒学的发展 241

一、思孟学派的由来 242

二、思孟学派的学术关联 248

三、“尊德性”与“道问学” 252

(一)“四行”与孟子的性善论 253

(二)仁政与孟子的政治理想 257

(三)“性恶”与“劝学” 261

(四)荀子的礼治主张 264

(五)荀子与思孟学派的思想差异 267

附录 271

附录一《中庸章句序》 271

附录二《中庸章句》原文 273

附录三 郭店竹简《五行》篇释文 281

附录四《曾子子思子全书》进表 284

附录五《曾子子思子全书》序 286

附录六《四库全书·子思子全书》提要 288

附录七《子思子辑解》序言 289

附录八《礼记子思子言郑注补正》序 291

参考文献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