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欧阳竟无生平及其佛教振兴事业 3
欧阳竟无生平传略 3
一、欧阳的家族 3
二、叔父欧阳昱(上) 7
三、叔父欧阳昱(下) 11
四、无常之痛与悲情意识(上) 18
五、无常之痛与悲情意识(下) 25
六、九江桂伯华 29
七、杨文会与欧阳渐 39
八、不仕不荤事石埭 51
九、杨文会的遗命 61
十「一方死去方能活」(上) 65
十一、「一方死去方能活」(中) 74
十二、「一方死去方能活」(下) 83
十三、支那内学院的筹建(上) 89
十四、支那内学院的筹建(下) 95
十五、欧阳佛学思想发展的阶段性 102
十六、晚年定论学说 111
十七、对欧阳佛教振兴事业的评价 119
卷二 法相思想及简别体用之说 133
第一章 简别体用与佛旨真诠 133
一、欧阳著作中的三种体用概念 133
二、简别体用一说的提出 141
三、将简别体用置于佛理考量的首位 148
四、无为法体与有为法用 152
五、简别体用说的思想内涵 160
六、对「今时佛法之弊」的批评 169
七、简别体用与佛学论诤 178
八、「性相不同」论与简别体用说 187
九、「性相通融」或「体用自在」之论 196
十、简别体用与欧阳的晚年论学 206
十一、结论 217
第二章 五法三性:欧阳对法相思想的抉择 219
一、五法三性之说的经典渊源 219
二、五法三性与「法相宗」 228
三、对五法、三性互摄关系的抉择 236
四、在真有与幻有之间(上) 246
五、在真有与幻有之间(下) 253
六、在幻有与非有之间(上) 260
七、在幻有与非有之间(下) 271
八、欧阳抉择五法三性的思想意蕴 279
第三章 五法三身:欧阳对佛地法相的再抉择 287
一、佛地「五法」及「三身」之名义 287
二、佛地五法三身问题的二种互摄抉择系统 295
三、何为「权说」,何为「实说」 305
四、「理智无分,体用莫别」 314
卷三 欧阳中年论学中的二大学案 325
第四章 法相、唯识分宗之说 325
一、引论 325
二、法相、唯识分宗说的提出 328
三、法相、唯识分宗说的理论要点之一 334
四、法相、唯识分宗说的理论要点之二 338
五、法相、唯识分宗说的理论要点之三 343
六、「法相大道有径有门」 348
七、「法相之体即三自性」 354
八、法相和法性是一种学 359
九、「非一慈恩宗所可概」的法相学 366
十、太虚的驳议:法相必宗唯识(上) 373
十一、太虚的驳议:法相必宗唯识(下) 381
十二、熊十力、印顺的评议 387
十三、吕澂对分宗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393
十四、结论 400
第五章《大乘起信论》疑伪说 403
一、内学院质疑《起信》的背景 403
二、《瑜伽》学系研究与《起信》疑伪之说 410
三、《唯识抉择谈》在理论上对《起信》的质疑 416
四、《唯识抉择谈》从史实上对《起信》思想渊源的探解 422
五、太虚与王恩洋关于《起信》真伪问题的诤辩 428
六、《楞伽疏决》对如来藏问题的探讨 439
七、欧阳确立考量经论真伪的四条理论标准 448
八、吕澂对魏译《楞伽》与《起信》联系的探讨 455
九、印顺对《起信》的「平议」 461
十、《起信论》是否「非佛教论」 466
卷四 欧阳的晚年论定学说 479
第六章 无馀涅槃唯一宗趣说 479
一、从「无住涅槃」到「无馀涅槃」 479
二、激于自身而出,激于唐宋儒者而出 488
三、对无馀涅槃是佛法唯一宗趣的论证 495
四、无馀涅槃的存在德性:寂灭非断灭 502
五、涅槃「秘密之藏」:解脱、般若及法身的三德相应 507
六、欧阳与熊十力在涅槃宗趣问题上的诤辩 514
七、教法宗趣问题的两种解决模式 520
第七章 佛境菩萨行:欧阳的教法思想体系 527
一、区划乘、教的判教思维 527
二、对佛教思想史上各种判教体系的抉择 534
三、佛境菩萨行:「教」的纲领 544
四、立教:教中之法、教中之义及教中之学 553
五、文字教法:佛学四科 565
六、欧阳与太虚及清净居士判教体系之比较 573
七、对欧阳教法思想体系的评价 584
第八章 孔佛究竟会通说 591
一、在对儒学价值的肯定与否定之间 591
二、「孔子之教育」及「外侮内争」的国势 598
三、区分「真孔」与「伪孔」 606
四、「知佛」对于「知孔」的优先地位 612
五、《孔佛》——在转依学格局中诠解孔家思想 619
六、「不可举宋明儒者以设教」 625
七、「孔佛无二」的四大理念 634
八、「继孟子学旨」的《中庸传》 641
九、对欧阳融会儒佛思想的评价 649
附录 659
附录一 北京大学哲学系答辩委员会关于博士学位论文《欧阳竟无佛学思想探微》的评语 659
一、指导教师的学术评语 659
二、部分专家及答辩委员的学术评语 661
附录二 跟本书论题有关的四篇论文 669
一、在佛意与自意之间——民国唯识复兴思潮中的南欧学 669
二、三时学会清净居士的晚年著述与思想 692
三、欧阳竟无的内学研究与孔学再诠释 710
四、现代新儒家的佛教学缘 729
主要参考文献 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