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音乐》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明言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03039823
  • 页数:9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20世纪中国新音乐发展的进程中遴选出了百余位有影响力的作曲家和创作群体,对其生平、代表作品及创作历程做了音乐学、历史学层面上的研究、分析和评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音乐理论工作者和音乐史专业师生的的必备参考书。

导言——20世纪中国新音乐历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1

第一编 15

第一章 学堂乐歌时期的中国新音乐(1901~1919) 15

第一节 学堂乐歌时期中国新音乐的文化生态 15

第二节 学堂乐歌的基本情况 20

第三节 学堂乐歌“开幕第一人”——沈心工 26

第四节造“新中国歌”的音乐家——曾志忞 29

第五节“商量旧学”“谱以新声”者——李叔同 33

第六节 学堂乐歌的历史建树及局限 38

第二章“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新音乐(1919~1937) 42

第一节“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新音乐的文化生态 43

第二节 专业音乐教育之父——萧友梅 45

第三节“业余音乐家”——赵元任 51

第四节 儿童歌舞剧的奠基者——黎锦晖 59

第五节 国乐改进的先行者——刘天华 67

第六节 探索“上界语言”的人——青主 72

第七节 第一代成熟音乐家——黄自 76

第八节 萧友梅事业的后继者——吴伯超 85

第九节 第一代“国产”音乐家 91

“关山万里”“长城谣”——刘雪庵 93

“黄自精神”的继承者——陈田鹤 96

“岁月悠悠”“烟波江”——江定仙 100

第十节“五四”新音乐的历史建树及局限 103

第二编 109

第三章 战争时期的中国新音乐(1937~1949) 109

第一节 战争时期中国新音乐的文化生态 110

第二节 终生致力于民族化——马思聪 112

第三节《汨罗沉流》谱心声——江文也 123

第四节 不愿做奴隶的人——聂耳 136

第五节 怒吼吧!黄河——冼星海 142

第六节 硬骨头音乐家——贺绿汀 152

第七节 严谨、古雅、现代——谭小麟 157

第八节 英年早逝的音乐家——郑志声 162

第九节“伟大而贫弱的歌声”——红色音乐家的创作 165

“参加八路军”——吕骥 165

“打回老家去”——任光 168

“壮丁上前线”——张曙 170

“大刀进行曲”——麦新 172

“松花江上”——张寒晖 174

“军歌之父”——郑律成 175

“兄妹开荒”——安波 177

“咱们工人有力量”——马可 179

“我们走在大路上”——李劫夫 182

第十节 战争风云中的“靡靡之音”——都市流行曲的兴盛 189

“香格里拉”——黎锦光 189

“玫瑰、玫瑰、我爱你”——陈歌辛 192

第十一节 战争时期新音乐成果的历史建树及局限 195

第四章建国初期的中国新音乐(1949~1966) 199

第一节 建国初期中国新音乐的文化生态 199

第二节 半个世纪“春之旅”——丁善德 203

第三节“主旋律”的谱写者——李焕之 210

第四节“多栖”音乐家——吴祖强 217

第五节 旋律思维 调性写作——杜鸣心 225

第六节 与时俱进的“弄潮儿”——朱践耳 236

第七节“暗香”浮动六十载——罗忠镕 251

第八节“心潮逐浪”舞蹁跹——陈培勋 263

第九节 生活是源泉,人民是母亲——瞿维 267

第十节 宝岛新音乐的播火者——许常惠 274

第十一节 时代颂歌的谱写者(一) 279

“黄鹤”展翅飞——施咏康 279

“梁祝”传九州——何占豪 284

“嘎达梅林”——辛沪光 287

“貔貅舞”民俗——王义平 290

“红旗颂”中华——吕其明 293

“夕阳箫鼓”民族魂——黎英海 295

“中国复调”的探寻者——陈铭志 298

“天华精神”的传人——刘文金 304

第十二节 时代颂歌的谱写者(二) 308

民歌新唱亦风流——王洛宾 308

放歌新时代——瞿希贤 312

“第二国歌之父”——王莘 317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雷振邦 320

“牧马之歌”“娃哈哈”——石夫 323

“歌唱二郎山”——时乐濛 328

“我的祖国”——刘炽 331

“桂花开放幸福来”——罗宗贤 336

“克拉玛依之歌”——吕远 339

“草原之夜”——田歌 342

第十三节 时代颂歌的谱写者(三) 344

《刘胡兰》与陈紫 345

《洪湖赤卫队》群体 348

《江姐》群体 351

《长征组歌》群体 355

《刘三姐》群体 361

《东方红》现象 362

第十四节 建国初期新音乐成果的历史建树及局限 370

第五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新音乐(1966~1976) 375

第一节“文革”时期中国新音乐的文化生态 375

第二节“造神运动”的高潮——“语录歌” 378

第三节“六亿神州”八部戏——“样板戏” 383

第四节“样板戏”的设计师——于会泳 431

第五节“战地黄花分外香”——“战地新歌” 437

第六节“文化沙漠”中的点点绿洲 442

“梁祝”、“炉台”响九州——陈钢 442

“乐器之王”颂中华——钢琴协奏曲《黄河》 445

“红星照我去战斗”——傅庚辰 451

“我为祖国献石油”——秦咏诚 455

“喜见光明”展芳华——李自立 458

第七节 异质政体空间的新音乐声 460

立志于“台湾人的音乐”——郭芝苑 461

“发现一条中国音乐的路子”——史惟亮 464

香港新音乐的“突破”者——林乐培 467

第八节“文革”时期新音乐成果的历史建树及局限 472

第三编 489

第六章 新时期的中国新音乐(1976~1989) 489

第一节 新时期中国新音乐的文化生态 489

第二节 用歌声引领时代的音乐家群体 495

“时代歌手”——施光南 495

“难忘今宵”——王酩 505

“红楼”一曲九州闻——王立平 510

“小道”与“绿叶”——谷建芬 516

“我爱你,中国”——郑秋枫 521

“云南风情”——田丰 524

“十五的月亮”——铁源 529

“一只歌唱的鸟”——陆在易 531

“亚洲雄风震天吼”——徐沛东 537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李泰样 540

永远的“童年”——罗大佑 545

“一无所有”的摇滚——崔健 548

“心中的太阳”——李黎夫 551

“请到天涯海角来”——徐东蔚 553

“信天游”新唱——解承强 555

第三节“挑战听众”的人——谭盾 559

第四节 传统与现代之间——陈怡 577

第五节 徜徉于“蜀道”之上——郭文景 586

第六节 敏于曲而讷于言——周龙 599

第七节从“懵懂”到“寂静”——瞿小松 607

第八节 徜徉在“地平线”上——叶小纲 615

第九节 走在“第三条路上”——何训田 625

第十节 仰天长啸悲神州——王西麟 638

第十一节 由于“困惑”而“求索”——金湘 650

第十二节“荒漠暮色”唱“悲歌”——杨立青 661

第十三节“新潮”生长于“老根”——汪立三 669

第十四节 赋予映像以“灵魂”——赵季平 679

第十五节 自始至终“有调调”——黄安伦 689

第十六节 新时期的“《东方红》现象”——《中国革命之歌》 696

第十七节 异质政体空间的新音乐声 701

本土精神的现代化——马水龙 701

新音乐园地的“蚯蚓”——屈文中 706

都市情怀、现代理念——陈永华 710

第十八节 新时期新音乐成果的历史建树及局限 716

第七章 后新时期的中国新音乐(1989~) 721

第一节 后新时期中国新音乐的文化生态 722

第二节 大器晚成一“文人”——陈其钢 724

第三节 温文尔雅抒胸臆——苏聪 741

第四节 酣畅淋漓唱祖国——张千一 752

第五节 文心豪情舞“剑器”——徐昌俊 761

第六节“后土”之上谱“春秋”——唐建平 771

第七节“火车”轰鸣“阿优山”——刘湲 786

第八节以“溶”致“融”——贾达群 798

第九节 长此以往“中国梦”——盛宗亮 808

第十节 立足“时代”反“异化”——王宁 818

第十一节“中国风情”人管弦——鲍元恺 824

第十二节 乐舞诗歌颂“慧光”——姚盛昌 833

第十三节 后新时期新音乐成果的历史建树及局限 845

结论——百年奏鸣如是说 849

主要参考书目 856

主要参考论文 862

后记 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