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
一 问题的提出 1
二 选题的意义 4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7
一 国内社会管理研究概况述评 7
二 关于利益与秩序研究的述评 11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方法 23
一 研究视角 23
二 研究方法 26
第四节 先验性前提 28
一 理论的释义 28
二 社会秩序得以生成的内在支配逻辑 31
三 社会秩序建构中蕴涵的价值判断 33
四 利益是影响社会秩序的关键因素 36
第五节 论述框架与内容安排 39
一 论述框架 39
二 内容安排 39
第二章 有序社会:多元主体与利益协调 42
第一节 有序社会:现代社会管理的核心议题 42
一 社会秩序: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议题 42
二 社会失序:现代转型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46
三 利益失衡:社会失序的主要成因 50
四 社会管理:转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51
第二节 有序社会:多元主体与利益协调 53
一 新中国成立后至转型前中国的利益协调机制与社会秩序 53
二 转型期中国利益关系重组与失衡 55
三 利益失衡问题的原因分析 58
第三章 欧洲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协调理论 61
第一节 利益的属性 61
一 利益的产生与生产 62
二 利益作为社会关系的展开 66
三 利益生产中的权力关系 67
第二节 利益协调的原理 70
一 利益协调的驱动力 70
二 利益协调的目标 78
三 利益协调的场域 81
第三节 利益协调的社会性前提 83
一 利益协调的制度前提 83
二 利益协调的结构前提 90
第四节 利益协调的主体 94
一 国家 94
二 市场 98
三 社会 102
第五节 利益协调的路径 106
一 政府—市场的中间道路:混合经济体制的确立 106
二 市场—社会的共建:非市场治理机制的生成 109
三 国家—社会的融合:公共领域的建构 112
第四章 欧洲转型期利益协调理论的可借鉴性分析 115
第一节 现代性历史进程中的社会转型 115
一 社会转型的理论阐释 115
二 现代性探析 118
三 现代性历史进程中的两次重大社会转型 121
第二节 欧洲社会转型的典型性与可借鉴性分析 124
一 作为现代性发源地的欧洲 124
二 欧洲现代性的全球化 128
三 资本主义社会延续的分析 132
第五章 中欧利益协调理论生成情境的比较分析 136
第一节 文化背景的比较分析 137
一 能人主义与父权主义 139
二 天人对立与天人合一 142
三 个体本位与集体本位 144
第二节 政治背景的比较分析 146
一 政治秩序构建前提的比较分析 146
二 政治运作逻辑的比较分析 148
三 政治结构的比较分析 151
第三节 社会背景的比较分析 155
一 社会结构变迁的比较 155
二 社会转型逻辑的比较 157
第四节经济背景的比较分析 159
一 中国与欧洲经济的联系 159
二 中国与欧洲经济的差别 164
第六章 构建中国转型期利益协调理论 168
第一节 中国转型期利益协调的价值判断标准:从现代化到基于本土需要 168
一 利益协调的价值观 168
二 利益协调的指导原则 176
第二节 中国转型期重塑利益格局的路径选择:从单向运动到双向运动 177
一 双向运动下的利益格局重建 177
二 国家—市场—社会框架中的利益格局重建 179
三 市场经济逻辑主导下的利益格局重建 180
四 社会保护逻辑主导下的利益格局重建 182
五 双重作用力下的中国利益格局重建 184
第三节 中国转型期利益协调的主体建设:从畸形到比例适当的社会力量格局 185
一 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下的社会建设 185
二 中国社会力量格局总括 186
三 建设主导型政府 188
四 建设理性型市场 190
五 建设自治型社会 192
第四节 中国转型期利益协调主体间的关系模型:从国家主义到国家法团主义 193
一 法团主义的特征与结构类型 193
二 中国社会与法团主义 196
三 中国国家法团主义 198
第五节 中国转型期利益协调的机制建设:从政治控制到赋权与监管并重 201
一 表达与反应机制 202
二 协调与兼顾机制 203
三 共享与保障机制 206
四 共识与责任机制 208
参考文献 211
后记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