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质量保证与临床应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金鹏,潘德军,牟焕梅等主编;张丽,张桂霞,顾腾振等副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209059350
  • 页数:3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检验医学项目的质量保证措施、临床意义及最新进展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对检验医师、临床医师、护理人员、进修实习学生等人员都具有参考价值。

第一章 如何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

一、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工作的内容及重要性 1

二、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1

三、患者的准备 4

四、标本的正确采集 9

五、标本的输送 11

六、标本的验收 11

七、建立和健全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体系 12

第二章 临床基础检验 15

第一节 血常规检验 15

一、红细胞计数 16

二、血红蛋白 17

三、红细胞压积 19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20

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21

六、红细胞形态检查 21

七、白细胞计数 22

八、白细胞分类计数 24

九、嗜酸细胞直接计数 26

十、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 27

十一、血小板计数 28

十二、平均血小板体积 28

第二节 其他血液检查 29

一、血沉 29

二、网织红细胞计数 30

三、血液寄生虫检查 31

第三节 尿液检查 32

一、尿常规项目检测 32

二、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42

三、尿液理学检查 45

四、尿三杯实验 47

五、尿含铁血黄素实验 48

六、尿液本一周氏蛋白 48

七、尿乳糜实验 49

八、尿液妊娠试验 50

九、尿苯丙酮酸定性 50

第四节 大便常规检验 51

一、粪便显微镜检查 51

二、粪便的外观 52

三、粪便寄生虫检查 53

四、粪胆素和粪胆原测定 54

五、粪便苏丹Ⅲ染色检查 54

六、粪便潜血检查 54

七、大便标本留取 55

第五节 体液常规检查 56

一、精液常规检查 56

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 58

三、阴道分泌物检查 59

四、脑脊液检验 60

五、胸腹水检查 63

六、痰液检查 64

七、胃液检验 65

八、十二指肠液检查 66

九、关节腔液细胞计数和分类检查 68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查 70

第一节 简介 70

一、血栓与止血的基本原理 70

二、开展凝血实验的意义 70

第二节 常见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71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71

二、血浆凝血酶时间 72

三、血浆纤维蛋白原 73

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74

五、血浆D-二聚体 75

六、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 75

七、3P试验 76

第四章 骨髓检查 78

第一节 骨髓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78

第二节 骨髓检查的方法 78

第三节 正常骨髓参考值 79

第五章 血液流变学检验 84

第一节 概述 84

一、简介 84

二、可用于血液流变学检查的疾病 84

第二节 血流变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85

一、全血黏度测定 85

二、全血还原比黏度(高切) 86

三、全血还原比黏度(中切) 86

四、全血还原比黏度(低切) 86

五、纤维蛋白原(Fb) 86

六、红细胞变形能力 86

七、血沉方程K值 87

八、全血比黏度(高切) 87

九、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 87

十、红细胞刚性指数 87

十一、血浆比黏度 88

十二、红细胞压积 88

十三、红细胞聚集指数 88

十四、血浆黏度 89

十五、红细胞变形指数 89

第三节 血流变检验注意事项 89

第六章 临床输血须知 91

第一节 输血申请 91

第二节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91

第三节 发血 91

第四节 输血 92

第七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95

第一节 肝功能 95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95

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96

三、血清碱性磷酸酶 97

四、γ-谷氨酰转肽酶 98

五、总胆红素 98

六、直接胆红素 99

七、间接胆红素 100

八、血清总蛋白 100

九、白蛋白 101

十、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102

十一、血清蛋白电泳 102

十二、血清总胆汁酸 103

十三、血清胆碱酯酶 104

十四、解读肝功能化验单 105

第二节 肾功能 108

一、血清尿素氮 108

二、血清肌酐 109

三、血清尿酸 109

四、血清β2微球蛋白 110

五、血清转铁蛋白 110

六、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测定 110

七、尿液β2-微球蛋白 111

八、尿微量白蛋白 112

九、尿微量转铁蛋白 112

十、24小时尿蛋白定量 112

第三节 糖代谢物 113

一、血糖(葡萄糖) 113

二、葡萄糖耐量实验 114

三、糖化血红蛋白 116

四、糖化血清蛋白或果糖胺 116

五、丙酮酸 117

六、血清β-羟丁酸 117

七、乳酸 118

第四节 血脂 119

一、甘油三酯 119

二、总胆固醇 120

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20

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21

五、血清载脂蛋白A1 121

六、血清载脂蛋白B 122

七、脂蛋白(a) 123

八、怎样看血脂化验单 123

第五节 心肌酶谱 125

一、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125

二、肌酸激酶 125

三、肌酸激酶同工酶 126

四、乳酸脱氢酶测定 127

五、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 127

六、心肌肌钙蛋白-Ⅰ 128

七、血清心肌酶的临床应用 128

第六节 电解质和无机微量元素的检测 131

一、血清钾 131

二、血清钠 133

三、血清氯 134

四、血清钙 134

五、总二氧化碳 135

六、血清无机磷 136

七、血清镁 136

八、血清锌 137

九、血清铜 138

十、血清铁 139

十一、血清硒 140

十二、血清铬 141

十三、血清碘 141

十四、血清铅 142

第七节 胰腺功能 143

一、血清胰淀粉酶 143

二、尿淀粉酶 143

三、血清脂肪酶 144

第八章 血气分析 145

第一节 血气分析检测项目 145

一、血液酸碱度 145

二、血液二氧化碳分压 146

三、血浆二氧化碳总量 146

四、血浆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147

五、血液缓冲碱 148

六、血液碱剩余 148

七、血液氧分压 149

八、血液氧饱和度和血液氧含量 150

九、血红蛋白50%氧饱和时的氧分压 151

十、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151

十一、阴离子隙 152

十二、血红蛋白 152

第二节 血气标本采集 152

第九章 临床免疫学检验 154

第一节 细胞免疫检测 154

一、T淋巴细胞检查 154

二、强脊性脊柱炎检测 155

三、自然杀伤细胞 156

第二节 体液免疫检测 156

一、免疫球蛋白 156

二、补体第3成分、补体第4成分 156

第三节 自身免疫相关检测 157

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 157

二、抗核抗体 158

三、抗双链DAN抗体 159

四、抗EAN抗体 160

五、抗中性粒细胞细胞浆抗体 161

第四节 感染免疫检测 162

一、艾滋病初筛实验 162

二、肺炎支原体抗体 163

三、甲型肝炎病毒检查 163

四、乙型肝炎检测 164

五、HBV前S和抗前S(anti-Pre-S)抗体 164

六、乙型肝炎病毒DNA 165

七、丙型肝炎病毒检查(丙肝抗体、丙肝RNA) 166

八、丁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测定 166

九、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测定 167

十、庚型肝炎病毒抗体测定 167

第五节 生殖免疫检测 168

一、优生四项 168

二、生殖抗体五项 168

第十章 化学发光检测项目 170

第一节 生殖、生理、性激素 170

一、雌二醇 170

二、孕酮 170

三、睾酮 171

四、泌乳素 171

五、促滤泡成熟激素 172

六、促黄体生成激素 173

七、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 173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 173

一、总三碘甲腺原氨酸 173

二、甲状腺素 174

三、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174

四、游离甲状腺素 175

五、促甲状腺素 175

六、甲状腺球蛋白 176

七、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176

八、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176

九、甲状腺素结合力 177

第三节 心血管、糖尿病检测项目 177

一、胰岛素和胰岛素释放 177

二、C-肤和C-肽释放 177

三、胰高血糖素 178

四、血栓素B2 178

五、6-酮-前列腺素Fla 179

六、内皮素 179

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180

八、心钠素 180

九、血浆醛固酮 180

十、肾素-血管紧张素Ⅱ 181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 181

一、肿瘤相关物质 181

二、癌胚抗原测定 182

三、甲胎蛋白测定 183

四、前列腺特异抗原 183

五、糖类抗原125 184

六、糖类抗原15-3 185

七、糖类抗原19-9 185

八、糖类抗原72-4 185

九、糖类抗原-50 186

十、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 186

十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187

十二、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 187

十三、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测定 188

第五节 贫血 188

一、血清铁蛋白 188

二、叶酸 189

三、维生素B12 189

第六节 肾病、细胞因子 190

一、白细胞介素1β 190

二、白细胞介素-2 191

三、白细胞介素-4 191

四、白细胞介素-6 191

五、白细胞介素-8 192

六、白细胞介素-10 192

七、促红细胞生成素 192

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93

九、甲状旁腺 193

十、超氧化物歧化酶 193

十一、一氧化氮测定 194

十二、丙二醛 194

第七节 肝纤维化检测 195

一、透明质酸 195

二、Ⅳ型胶原 195

三、层黏蛋白 195

四、Ⅲ型前胶原 195

第八节 脑肠肽 196

一、β-内啡肽 196

二、神经肽Y 196

三、神经降压素 196

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197

五、胃泌素 197

六、胃动素 197

七、P物质 198

八、血管活性肠肽 198

九、生长抑素 198

十、皮质醇 198

第十一章 微生物学检验 200

第一节 各种标本细菌学检验 200

一、血液及骨髓标本细菌学检查 200

二、尿液标本细菌学检查 203

三、粪便标本细菌学检查 205

四、脑脊髓液标本细菌学检查 207

五、胸、腹水标本细菌学检查 208

六、心包穿刺液细菌学检查 209

七、关节液标本细菌学检查 210

八、胆汁标本细菌学检查 211

九、上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查 212

十、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检查 213

十一、病灶分泌物(脓液)标本细菌学检查 215

十二、生殖器官分泌物细菌学检查 216

十三、常见真菌检查 218

第二节 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应用范围 218

一、青霉素类 218

二、头孢菌素类 219

三、其他β-内酰胺类 221

四、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22

五、氨基糖苷类 223

六、喹诺酮类 223

七、大环内酯类 224

八、四环素类 225

九、氯霉素和林可酰胺类 225

十、多肽类 226

十一、磺胺类及其增效剂 227

十二、其他合成抗菌药 227

第三节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228

一、体外药敏实验选药原则 228

二、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228

三、联合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和体外杀菌试验 229

第四节 特殊菌的耐药性监测 230

一、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230

二、耐万古霉素和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肠球菌 231

三、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232

四、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 233

五、产头孢菌素酶细菌 235

六、其他特殊耐药性监测 236

第五节 主要细菌学检验 237

一、革兰阳性球菌 237

二、革兰阴性球菌 240

三、需氧革兰阳性杆菌 242

四、肠杆菌科细菌 246

五、非发酵菌 252

六、弧菌属和气单胞菌属 256

七、革兰阴性苛养菌 257

八、人畜共患病原菌 261

九、弯曲和螺旋形革兰阴性杆菌 262

十、厌氧菌 263

十一、L型细菌 266

第六节 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检验 267

一、螺旋体(spirochete) 267

二、支原体(Mycoplasma) 269

三、衣原体(Chlamydia) 270

四、立克次体(Rickettsia) 270

第七节 真菌学检验 271

一、浅部感染真菌(皮肤癣菌又称皮肤丝状菌) 273

二、深部感染真菌 273

三、条件致病真菌 275

第八节 病毒 276

一、呼吸道病毒 276

二、肠道病毒 276

三、肝炎病毒 277

四、逆转录病毒 277

五、虫媒病毒 278

六、出血热病毒 278

七、疱疹病毒 278

八、人乳头瘤病毒 279

九、狂犬病病毒 279

十、人细小病毒B19 279

第十二章 检验与临床 281

第一节 实验检查前医师须知 281

一、正确选择试验 281

二、了解试验前的影响因素 281

第二节 检验报告分析与评价 284

一、参考范围与决定水平 284

二、怎样分析检验报告单 285

第三节 临床标本采集 287

一、检验前病人准备 287

二、病人准备 287

三、标本采集 288

四、临检标本采集要求 290

第十三章 临床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292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 292

一、呼吸道感染 292

二、支气管哮喘 292

三、肺炎 293

四、肺结核 293

五、结节病 293

六、肺脓肿 293

七、支气管扩张症 294

八、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294

九、胸腔积液 294

十、肺癌 294

十一、呼吸衰竭 295

第二节 妇科疾病 295

一、子宫颈癌 295

二、子宫内膜癌 295

三、卵巢癌 296

四、乳腺癌 297

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性疾病 297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97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98

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298

四、垂体瘤 299

五、糖尿病 299

六、肥胖症 300

七、高脂血症及高脂蛋白血症 300

八、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301

九、骨质疏松症 301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 301

一、消化性溃疡 301

二、慢性胃炎 302

三、肝硬化 302

四、急性胰腺炎 303

五、慢性胰腺炎 304

六、胆囊炎 304

七、阑尾炎 305

八、克罗恩病 305

九、食管癌 306

十、胃癌 306

十一、原发性肝癌 306

十二、胰腺癌 307

十三、大肠癌 308

第五节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308

一、缺铁性贫血 308

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09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310

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10

五、急性白血病 311

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 312

七、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淋) 313

八、多发性骨髓瘤 314

九、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315

十、血友病 316

第六节 循环系统疾病 316

一、心力衰竭 316

二、梅毒性心脏病 316

三、肺源性心脏病 317

四、高血压病 317

五、冠心病 317

六、心肌梗塞 317

七、心肌炎 318

八、心包炎 318

九、感染性心内膜炎 318

第七节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319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319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320

三、肾盂肾炎 321

四、肾病综合征 321

五、急性肾功能衰竭 322

六、慢性肾功能不全 323

七、肾小管性酸中毒 323

八、尿路结石 324

九、肾癌 324

十、膀胱癌 324

十一、前列腺炎 325

十二、前列腺癌 325

十三、淋病 326

十四、梅毒 326

十五、艾滋病 326

第八节 神经系统疾病 327

一、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GBS) 327

二、帕金森病 327

三、脑出血 327

四、脑梗死 328

五、癫痫 328

六、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