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系专业结构保障调整与认证及教学质量保障指导手册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明照主编
  • 出 版 社:中国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08052188
  • 页数:4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语文报社旗下的《语文教学通讯》多年来的有关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及实践文章精选。

前言 1

第一篇 高等学校院系专业规范管理 3

第一章 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3

第一节 外国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3

第二节 中国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1

第二章 高等教育理念 19

第一节 高等教育理念概述 19

第二节 现代大学理念的确立 22

第三节 当代高等教育理念的构建 27

第三章 高等学校的职能 32

第一节 高等学校职能的历史演变 32

第二节 现代高等学校的职能体系 38

第三节 高等学校职能的特点 42

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 45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学制 45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 54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制度 59

第五章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 69

第一节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 69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 79

第三节 高等教育与政治 86

第四节 高等教育与文化 90

第二篇 高校院系专业设置管理 97

第一章 晚清和民国时期大学的学科分类 97

第一节 晚清时期 97

第二节 民国时期 100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 104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院系调整 104

第二节 “教育大革命”与全面调整 112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 113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调整与发展 114

第三章 若干国家和地区学科专业设置分析 126

第一节 美国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 127

第二节 英国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 129

第三节 德国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 135

第四节 俄罗斯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 140

第四章 当前我国大学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 146

第一节 我国大学学科专业设置演进的特点 146

第二节 影响我国大学学科专业设置演进的多种因素 153

第三篇 高校院系专业课程结构优化 169

第一章 课程的建构性思想发展 169

第一节 自然经验主义课程范式:探索课程的建构性 170

第二节 主导课程范式:遮蔽课程的建构性 175

第三节 结构主义课程范式:再现课程的建构性 179

第四节 概念重建课程范式:张扬课程的建构性 182

第五节 后现代课程范式:确立“课程的建构性” 189

第二章 大学课程建构性的理论之源 194

第一节 不确定性理论:敞开大学课程建构性思想的视界 195

第二节 后现代知识型:蕴含生成大学课程建构性的内在可能 196

第三节 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张扬大学课程建构性的内在动力 200

第四节 社会建构理论:确立大学课程建构性的社会取向 205

第五节 体验与理解的本体论意义:拓展大学课程建构主体的存在方式 209

第三章 大学课程建构性的内在规定与表征 215

第一节 “建构”意涵与大学课程建构性的界定 215

第二节 大学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 217

第三节 大学课程的基本要素 218

第四节 大学课程建构性的生成机理 233

第五节 大学课程建构性的表征 235

第四章 张扬课程建构性的大学课程变革 243

第一节 中国大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243

第二节 中国大学课程变革的可行性策略 248

第四篇 高校院系教学质量管理与认证评估第一章 教学工作评估的基本概念 267

第一节 教学工作评估的概念 267

第二节 教学工作评估的标准 270

第三节 高等教育评估的特点 273

第四节 教育评估与教育测量 274

第五节 教育评估与教育决策 276

第六节 高等教育评估的分类 277

第七节 高等教育评估的基本功能 287

第二章 高等教育评估的历史与现状 291

第一节 教育评估的产生 291

第二节 教育评估的发展 292

第三节 高等教育评估的现状 294

第三章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概况 310

第一节 开展教学工作评估的目的与意义 310

第二节 教学工作评估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315

第三节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历史回顾 318

第四章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特点 334

第一节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历史背景 334

第二节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的特点 335

第三节 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的类型 337

第四节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特色 339

第五章 教学工作评估和教学质量的保证与监控 346

第一节 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基本概念 346

第二节 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目的与意义 361

第三节 大众化高等教育条件下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 370

第四节 对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基本要求 381

第六章 教学工作评估的内容与指标体系 392

第一节 教学工作评估的内容与教学工作的内容 392

第二节 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 394

第三节 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解读 407

第七章 教学工作评估的数据处理与输出 418

第一节 评估数据的处理 418

第二节 高等教育评估的误差分析 427

第三节 提高评估质量的途径 431

第八章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组织机构与专家 436

第一节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组织机构 436

第二节 对评估专家素质的基本要求 440

第三节 评估课题组 445

第四节 被评高等学校的评估组织机构 445

第九章 教学工作评估的程序 447

第一节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程序 447

第二节 对现行评估程序的几点思考 453

第三节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需要注意的问题 460

第四节 教学工作评估中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470

第十章 教学工作评估中的统计与测量 481

第一节 概述 481

第二节 高等教育评估中的统计技术 483

第三节 高等教育评估中的测量技术 489

第四节 统考、统测和抽测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作用 495

第五节 提高教育测量质量的途径 501

第十一章 对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再评估 505

第一节 对高等教育评估进行再评估的必要性 505

第二节 高等教育评估的再评估的评估者和评估方法 507

第三节 高等教育评估的再评估的实例 510

第十二章 教学工作评估典型案例 517

第五篇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第一章 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 565

第一节 认识教师与学生是双主体的意义 565

第二节 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阶段性 569

第三节 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与角色特征 572

第四节 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577

第二章 高等学校教学 581

第一节 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设置 581

第二节 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内容 585

第三节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590

第四节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596

第五节 高等学校教学评价 602

第六节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604

第三章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611

第一节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611

第二节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类型与课题申报 615

第三节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与组织 618

第四节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的鉴定与转化 622

第四章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 627

第一节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意义 627

第二节 国外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借鉴 629

第三节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内容与管理 632

第五章 高等学校管理 639

第一节 高等学校体制 639

第二节 高等学校管理要素和目标 649

第三节 高等学校管理原则和管理内容 654

第六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659

第一节 高等学校学制 659

第二节 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 666

第六篇 高校院系规划发展制度与建设标准第一章 高等教育本质 675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概念 675

第二节 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681

第三节 高等教育内外部基本关系 690

第二章 高等教育目的 695

第一节 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的 695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素质教育 705

第三节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711

第三章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 716

第一节 高等教育结构及其相关概念 716

第二节 国内外高等教育结构 720

第三节 高等教育功能的使命定位:高等学校职能分析 728

第四章 高等教育发展 734

第一节 高等教育发展的内涵 734

第二节 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740

第三节 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 748

第五章 高等学校建设 752

第一节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752

第二节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 756

第三节 高等学校教学基础建设 762

第四节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767

第六章 当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774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经济取向 774

第二节 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理念 778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 781

第七章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及评估制度 785

第一节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785

第二节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787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评估 794

第七篇 高校院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管理指导第一章 高等教育质量 803

第一节 质量 803

第二节 高等教育质量 806

第三节 高等教育质量观 812

第二章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821

第一节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概念 821

第二节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相关理论 827

第三节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分析 832

第四节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构成 837

第三章 高等教育分类与本科院校质量保障 848

第一节 高等教育分类的涵义及其对本科院校质量保障的意义 848

第二节 国外高等教育分类的比较研究 854

第三节 我国高等教育分类与本科院校质量保障 861

第四章 代表性国家和地区本科院校质量保障的比较 870

第一节 美国:分权与认证 870

第二节 英国:变革与审核 875

第三节 法国:集权与评估 879

第四节 荷兰:自治与质量 883

第五节 日本:市场化与第三方评价 886

第六节 香港:国际化与本土化 889

第七节 主要特点及启示 895

第五章 我国本科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创新 899

第一节 我国本科院校质量保障的兴起 899

第二节 我国本科院校质量保障的现状分析 902

第三节 我国本科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创新 906

第四节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发展 911

第六章 高校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 916

第一节 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 916

第二节 本科院校专业建设与质量保障 922

第三节 本科院校课程建设与质量保障 931

第四节 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与质量保障 939

第七章 高校学术发展与质量保障 948

第一节 本科院校学术质量问题及其负面影响 948

第二节 本科院校学术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 956

第三节 本科院校学术质量保障的对策 964

第八章 高校师资建设与质量保障 975

第一节 本科院校师资建设的问题及其影响 975

第二节 本科院校师资建设问题的制度分析 982

第三节 加强本科院校师资建设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