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重新思考胡塞尔 1
一、对胡塞尔的解读 2
二、分析哲学对胡塞尔思想的探索 3
三、对胡塞尔的解构 6
四、标准解释的收敛 10
五、对胡塞尔的全面解读 20
六、文本依据 26
第一部分 总图:胡塞尔现象学体系的形成 37
第一章 现象学转向 37
第一节 感性感知的不足 38
第二节 被打断的谈话 45
第三节 诸现象 50
第二章 描述性本型学 55
第一节 诸种提问 56
第二节 表层与深层 61
第三节 易位置换 65
第四节 现象学的反思 69
第五节 本型还原 72
第三章 范畴现象学和本体论 76
第一节 从感性样式到经验性本质 76
第二节 从经验本质到纯粹本质 83
第三节 诸区域 95
第四节 主体性 106
第五节 限制 119
第四章 超验中的先验 122
第一节 从现象学到哲学 122
第二节 超越中的世界 130
第三节 作为整体的世界与作为视野的世界 137
第四节 从反思到还原 146
第五节 先验主体性 152
第五章 笛卡尔式的围栏 158
第一节 与笛卡尔的亲缘关系 160
第二节 静态分析与自我论 169
第三节 笛卡尔式道路的诸局限性 180
第四节 海德格尔与胡塞尔的“诸沉思” 189
第六章 先验的揭示 207
第一节 后笛卡尔式的沉思 210
一、通向还原之路的问题 210
二、明证性与自我 217
三、从主体性到交互主体性 232
第二节 通向先验分析的各种途径 242
一、意向式心理学的探索 245
二、通过存在论的批判进行的探索 248
第七章 从范畴现象学到本构现象学 254
第一节 本构的场域 257
第二节 双重后退 264
第三节 当下显现的起源 265
第四节 言谈中的当下 279
第五节 意义的类型 286
第八章 向发生现象学的转向 295
第一节 静态分析同发生分析的桥接 296
第二节 垂直的深度 304
第三节 胡塞尔早期著作中对发生心理学的批判 311
第四节 胡塞尔中期著作中发生分析的出现 317
第九章 发生现象学 325
第一节 作为体系的现象学和发生分析 325
第二节 具体的主体性和动机问题 334
第三节 言语的偶然性 345
第四节 感知性处境 352
第五节 时间性与生成 357
第六节 成体系的现象学 361
第二部分 批判: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局限性 373
第十章 先验心理主义 373
第一节 心理主义问题 375
第二节 对心理主义的首次批判 377
第三节 先验转向:对心理主义的回应 380
第四节 对心理学的重构 382
第五节 一种特殊的先验方法和内容的消失 383
第六节 互补性和同一性 386
第七节 记忆与先验方法 388
第八节 先验明证性问题 398
第九节 向交互主体性的转向 404
第十一章 先验现象学及其合法性问题 407
第一节 作为先验演绎的先验还原 410
第二节 概念上的转换与先验的分析 420
第三节 先验感性论 422
第四节 自身反思与自指涉性 425
第五节 目的论和先验论证 428
第十二章 胡塞尔与日本 433
第一节 破碎的信念 434
第二节 本构现象学与文化生活 439
第三节 动态发生现象学和伦理规范性 444
第四节 批判与文化 449
第五节 发生分析和规范性探究 451
第六节 发生现象学和批判的优先性 455
第三部分 构建:走向现象学的语境理论 467
第十三章 作为视域的世界 467
第一节 近代科学的世界 469
第二节 从世界到生活世界 473
第三节 作为经验矩阵的世界与具体的普适性 478
第十四章 视域和话语 488
第一节 领会与解释 490
第二节 用感性意谊做成语言意义 498
第三节 把意义做成意谊 502
第四节 区分性的指示 515
第十五章 世界的边缘 521
第一节 对视域的特征刻画 522
第二节 感知性场域和边缘 526
第三节 诸语义场和诸框架 530
第四节 边缘、框架和自然意义 540
本书所引用的著作目录 548
一、胡塞尔的著作 548
(一)按年代排列的胡塞尔生前发表的著作 548
(二)已经出版的《胡塞尔全集》书目 549
(三)胡塞尔手稿编目 552
(四)其他版本的胡塞尔著作 553
(五)胡塞尔书信 553
(六)《胡塞尔全集·文档》 554
(七)胡塞尔著作英译本 554
二、其他哲学家的著作 556
译后记 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