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社会心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邓东蕙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305018848
  • 页数:436 页
图书介绍:

基础篇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

二、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5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创立与发展 7

一、社会哲学期 8

二、社会经验期 9

三、社会分析期 11

第三节 心理与社会心理 13

一、心理 13

二、社会心理 22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28

第一节 社会化 28

一、社会化的概念 28

二、社会化的条件 30

三、社会化过程 33

四、我国现实生活中个体社会化的新特点 36

第二节 社会角色 39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39

二、角色学习 40

三、角色期待 41

四、角色冲突 43

第三节 自我意识 44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44

二、自我意识的特点 45

三、自我意识与社会化的关系 48

四、自我意识的培养 51

第三章 社会认知 53

第一节 社会知觉 53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 53

二、社会知觉的特点 54

三、影响社会知觉形成的因素 56

第二节 社会印象 58

一、社会印象的概念 59

二、首因效应 60

三、近因效应 62

四、刻板印象与光环效应 63

第三节 归因 65

一、社会归因的概念及归因的意义 65

二、单线索归因中的社会心理现象 68

三、凯利的多线索归因方法 69

四、归因的偏差及其克服 70

第四章 社会动机 72

第一节 社会动机概述 72

一、社会动机的概念 72

二、社会动机分类 77

第二节 动机理论 80

一、需要层次理论 80

二、双因素理论 85

三、动机系统理论与动机圈理论 88

第三节 激发成就动机,提高抱负水平 92

一、成就动机的概念 92

二、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94

三、抱负水平 95

第五章 社会情感 99

第一节 社会情感概述 99

一、社会情感的概念 99

二、社会情感的特点 100

三、情绪、情感和情操 103

四、社会情感的品质 105

正、社会情感的功能 107

第二节 社会情感理论 109

一、生物学理论 109

二、本能理论 111

三、认知理论 112

第三节 社会情感的形成及类型 116

一、社会情感的产生与发展 116

二、影响社会情感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17

三、社会情感分类 121

第六章 态度 126

第一节 态度概述 126

一、态度的概念 126

二、态度的特征 129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与转变 131

一、态度的形成 131

二、态度转变的理论 133

第三节 态度的测量 137

一、量表法 138

二、态度测量的其它方法 141

第四节 偏见 142

一、偏见的概念 142

二、偏见的产生 144

三、偏见的消除 145

人际篇 147

第七章 人际交往 147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147

一、人际交往的概念 147

二、人际交往的功能 148

三、人际交往的沟通网络与过程 149

四、阻碍人际交往的因素 152

第二节 交往的形态 155

一、语言交往 155

二、非语言交往 158

第三节 人际交往的艺术 163

一、讲的诀窍 163

二、听的学问 165

三、非语言交往的艺术 167

四、克服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170

第八章 人际关系 172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172

一、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 172

二、人际关系的影响力 173

三、人际关系的类型 176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测量 179

一、社会测量法 179

二、参照测量法 184

第三节 人际行为中的若干心理学问题 185

一、人际行为的对应模式 185

二、人际冲突及其消除方法 186

三、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 188

第九章 人际吸引 191

第一节 亲和心理 191

一、亲和是人的社会需要 191

二、情景理论解释亲和需要 192

三、亲和需要的原因 195

第二节 人际吸引 198

一、外貌美的吸引 199

二、时空邻近吸引 200

三、相似吸引 201

四、互补吸引 201

五、个性品德吸引 202

六、吸引的相互性 203

第三节 亲密关系 204

一、亲密关系的建立过程 204

二、友谊 207

三、爱情 210

第十章 助人心理与行为 212

第一节 助人心理与行为概述 212

一、利他主义与助人行为 212

二、助人行为的社会意义 214

第二节 助人心理的理论 217

一、生物决定论分析利他行为 217

二、互惠理论分析助人心理与行为 218

三、公平理论分析助人心理与行为 220

四、社会规范理论分析助人心理与行为 221

第三节 助人行为的形成 221

一、助人行为的形成过程 221

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 224

第四节紧急情境中的旁观者效应 229

一、旁观者效应的实验 230

二、旁观者效应的心理分析 231

第十一章 侵犯心理与行为 233

第一节 侵犯心理与行为概述 233

一、侵犯的概念 233

二、侵犯的类型 235

第二节 侵犯理论 237

一、本能理论 237

二、挫折侵犯理论 238

三、社会学习理论 241

第三节 侵犯行为的减少与控制 242

一、宣泄 243

二、惩罚与奖赏 244

三、替代 245

四、自我控制 246

管理篇 248

第十二章 群体心理 248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248

一、群体的概念 248

二、群体的分类 250

三、群体的功能 252

第二节 群体与个体 254

一、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 254

二、群体性质与个体行为的关系 255

三、群体规范与个体行为 258

第三节 群体凝聚力与士气 260

一、群体的凝聚力 260

二、群体的士气 261

三、群体的优化 262

第十三章 激励心理 266

第一节 激励心理概述 266

一、激励的概念 266

二、激励的心理过程 267

三、激励的形式 268

四、弗鲁姆的激励理论 270

第二节 目标激励 273

一、目标激励的心理功能 273

二、目标设置的原则 274

三、目标的动态调节 274

第三节 奖惩激励 275

一、奖惩激励的心理机制 276

二、奖惩激励的心理过程 276

三、运用奖惩激励的要求 277

四、竞赛评比与奖励 280

第四节考评激励 280

一、考评的概念 280

二、考评激励的心理过程 281

三、考评误差 282

四、运用考评激励的要求 284

第十四章 领导心理 286

第一节 领导心理概述 286

一、领导的概念 286

二、领导者的影响力 288

第二节 领导者的人际关系 292

一、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 293

二、处理好与下级的关系 296

三、处理好与同级的关系 299

第三节 领导艺术 302

一、决策艺术 302

二、用人艺术 307

三、授权艺术 312

影响篇 315

第十五章 传播心理 315

第一节 传播心理概述 315

一、传播的概念 315

二、传播的心理功能 317

三、人际传播的种类 318

四、传播过程 319

五、影响传播的心理因素 320

第二节 广告传播心理 325

一、广告的概念 325

二、广告的心理功能 326

三、广告媒介的心理特点 328

四、增强广告效果的方法 329

第三节 会议传播心理 332

一、会议的概念 333

二、会议的心理功能 334

三、会议的种类 336

四、根据人的身心特点安排会议 338

五、克服不良会风,提高会议效率 343

第十六章 品德教育中的心理影响 349

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 349

一、道德与品德 349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351

三、职业道德心理 353

第二节 批评心理 355

一、研究批评心理的意义 355

二、影响批评效果的心理因素 357

三、批评的艺术 359

第三节 劝导心理 364

一、劝导的心理功能 364

二、劝导内容组织的心理原则 367

三、劝导技巧 371

第十七章 社会影响 375

第一节 群体中的社会影响 375

一、社会助长与社会致弱 375

二、竞争与合作 379

第二节 人群中心理和行为的连锁反应 382

一、从众 382

二、暗示 386

三、时尚 390

第三节 非正式沟通中的社会影响 393

一、社会舆论 393

二、流言与谣言 396

第十八章 心理健康 404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404

一、健康的概念 404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406

三、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410

第二节 心理疾病 416

一、神经病 417

二、精神病 421

第三节 战胜挫折,增进健康 425

一、挫折的概念 425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426

三、挫折的反应 429

四、战胜挫折的方法 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