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卢汉龙) 1
序(尚晓援) 1
第一章 导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4
三、理论框架 5
四、术语解释 7
五、研究意义 10
六、结构安排 11
第二章 文献回顾 13
一、残障的模式 13
(一)残障的个人模式 13
(二)残障的社会模式 15
二、残障儿童与家庭 23
(一)残障儿童家庭研究的历史发展 24
(二)残障儿童家庭的家庭压力 25
(三)残障儿童家庭的家庭问题 26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述评 28
第三章 研究策略 31
一、研究方法 32
二、研究地点和抽样方法 33
三、研究对象 35
四、数据收集方法 36
五、伦理问题 37
六、数据分析 37
七、数据的呈现 38
八、研究的局限性 38
(一)研究者角色 39
(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39
(三)抽样方法的局限性 40
(四)数据的局限性 40
第四章 政策背景 42
第五章 残障儿童的损伤体验 50
一、残障儿童对损伤的体验 51
二、残障儿童家长对损伤的认识 55
三、小结 60
第六章 残障儿童的行动障碍 62
一、物质障碍 63
(一)经济障碍 63
(二)环境和设施障碍 73
二、他人的行为和态度 78
(一)家长的行为和态度 79
(二)老师的行为和态度 85
三、制度性障碍 89
(一)以知晓和申请为前提的选择性政策制度 91
(二)受地区资源限制的政策制度 99
四、小结 109
第七章 残障儿童的自我认同障碍 112
一、差别 113
二、他人的态度或行为 119
(一)歧视和偏见 119
(二)公然的怜悯和过度的保护 137
三、小结 143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146
一、结论 146
二、讨论 151
(一)信息在家庭保障中的重要性 152
(二)家庭在残障儿童保护中的双重性 154
(三)儿童的能动性(agency) 155
第九章 政策建议 156
一、逐步建立针对残障儿童的普适性福利政策 156
二、对残障儿童家庭进行支持 157
三、建立一个被广知的、固定的信息平台 158
四、增强社会倡导,改善态度环境 159
参考文献 161
附录 175
附录1:案例概况 175
附录2:访谈提纲 177
附录3:相关政策法规 184
附录4:国际公约 203
后记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