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共拜城县地方组织和人民政权的建立 1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拜城 1
第二节 中共拜城县委及各级组织的建立 6
第三节 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10
第四节 抗美援朝 镇压反革命“三反”运动 16
第五节 减租反霸 土地改革 25
第六节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2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39
第一节 学习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9
第二节 对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2
第三节 实施“一五”计划和完成合作化 52
第四节 召开第一次党代会 58
第五节 确立新型民族关系 63
第六节 加强党组织建设 69
第七节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74
第三章 曲折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建设 79
第一节 学习贯彻党的八大精神 79
第二节 “肃反”运动审查干部 84
第三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87
第四节 召开第二次党代会 93
第五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97
第六节 平息黑英山“反革命暴乱” 105
第七节 医治“拜城事件”创伤 109
第八节 “整风、整社”“三反”、“五反” 116
第九节 调整恢复国民经济 125
第十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38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 145
第一节 造反夺权和县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145
第二节 开展“斗、批、改”运动 152
第三节 制造冤假错案 157
第四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161
第五节 整党建党和召开第四次党代会 164
第六节 民兵建设与战备 169
第五章 拨乱反正 工作重心转移 174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 174
第二节 平反冤假错案 落实政策 179
第三节 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 184
第四节 加强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 189
第五节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195
第六节 召开第五次党代会 199
第七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202
第八节 发展地方工业 206
第六章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10
第一节 农业生产新局面的形成 210
第二节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五好”建设 219
第三节 乡镇企业的兴起与改革重点转向城镇 224
第四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30
第五节 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36
第六节 实现党风基本好转 239
第七节 召开第六次党代会 243
第七章 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24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的贯彻落实 247
第二节 壮大集体积累 提高生产能力 250
第三节 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257
第四节 民主法制建设与社会主义教育 261
第五节 新时期政协统战工作 268
第六节 创建民族团结“双拥”工作模范县 270
第七节 召开第七次党代会 277
第八章 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 282
第一节 新时期发展总任务的确立 282
第二节 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286
第三节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93
第四节 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300
第五节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302
第六节 召开第八次党代会 307
第七节 实施“科技兴拜”战略 311
第九章 富民强县 小康社会建设 316
第一节 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 316
第二节 实施得民心工程 321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328
第四节 召开第九次党代会 333
第五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37
第六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343
第七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48
第八节 援疆工作 354
第九节 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359
第十章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67
第一节 实施“十一五”规划 367
第二节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374
第三节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380
第四节 加快扶贫开发步伐 386
第五节 召开第十次党代会 390
第六节 关注民生 395
第七节 实施“两基”攻坚 401
第八节 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新成就 406
附录 416
表1 1950~2007年中共拜城县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书记(组长)名录 416
表2 1950~2007年中共拜城县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副书记(副组长)名录 417
表3 1950~2007年拜城县中共党员基本情况表 421
后记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