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立地坡耀州窑遗址 1
第一章 遗址位置及范围 1
第一节 窑址位置及地理环境 1
一、窑址位置与地貌 1
二、窑场的自然条件 2
第二节 窑场的范围和布局 2
一、范围 2
二、布局和区间编号 3
第二章 调查解剖经过和地层堆积 4
第一节 调查解剖经过和收获 4
第二节 地层堆积情况 4
一、东山 4
(一)东山办公室 4
(二)东山学校 5
二、王家 5
三、店上 6
四、枣村 6
五、立地那坡 7
六、阳湾 7
七、北坡 7
(一)桑树园 7
(二)七亩地 8
(三)庙底下 8
八、后凹 9
(一)后凹西梁 9
(二)后凹东梁 10
九、瓷瓦坡 10
十、南洼 11
十一、瓦窑坡 11
十二、马家科 11
第三章 遗迹 12
一、金代瓷窑 13
(一)马鞍桥一号窑炉 13
(二)马鞍桥二号窑炉 14
二、蒙元瓷窑 14
三、清代瓷窑 16
(一)瓷瓦坡一号窑炉 16
(二)马家科一号窑炉 18
第四章 出土遗物 20
第一节 金代遗物 20
一、瓷器 20
(一)青釉瓷 20
1.碗 20
2.钵 26
3.盘 26
4.洗 30
5.盏 30
6.枕 31
7.其他 31
(二)黑釉瓷 31
1.碗 33
二、素烧器 33
1.盏 33
2.钵 33
3.盘 35
4.碟 35
5.器盖 35
6.罐 37
7.盆 37
8.灯盏 37
9.鼎炉 37
10.釜 39
三、作坊具 39
(一)模具 39
1.碗内范 39
2.盘内范 39
(二)带撑 39
四、窑具 39
(一)匣钵 39
1.筒形匣钵 39
2.漏斗形匣钵 40
(二)匣钵盖 40
(三)支烧具 40
(四)火标 42
五、其他 43
1.耐火砖坯 43
小结 43
第二节 蒙元遗物 43
一、瓷器 43
(一)青釉瓷 43
1.碗 43
2.小碗 62
3.盏 67
4.盘 83
5.洗 109
6.盆 119
7.瓶 119
8.罐 120
9.鼎炉 120
10.盒 122
11.枕 122
12.埙 122
13.瓷塑 122
(二)黑釉瓷 122
1.碗 122
2.小碗 127
3.温碗 128
4.盏 128
5.盘 131
6.盆 131
7.罐 131
8.灯 131
9.烛插 133
10.器盖 133
11.瓷眼珠 133
12.瓷塑 133
(三)酱釉瓷 134
1.碗 134
2.盏 134
3.钵 134
4.灯 134
5.瓶 134
6.器盖 136
7.臼 136
(四)茶叶末釉瓷 136
1.碗 136
2.小碗 137
3.盏 139
4.钵 139
5.盘 139
6.盆 139
7.罐 139
8.灯盏 140
9.杵 140
10.纺轮 140
二、素烧器 140
1.盘 140
2.围棋子 140
3.象棋子 142
4.杵 142
5.球 142
三、作坊具 142
(一)模具 142
1.碗内范 142
2.盏内范 144
3.盘内范 144
(二)托予 144
(三)荡箍 144
(四)刮板 144
四、窑具 146
(一)匣钵 146
1.碗类匣钵 146
2.盏类匣钵 146
3.钵类匣钵 146
4.盘类匣钵 146
5.异型匣钵 146
(二)匣钵盖 147
(三)支烧具 147
1.工字形支具 147
2.垫饼 147
3.泥条 147
(四)炉条 149
(五)火标 149
五、其他 149
(一)陶器 149
(二)其他窑口瓷器 152
小结 152
第三节明代遗物 152
一、瓷器 152
(一)青釉瓷 152
1.碗 152
2.小碗 153
3.钵 153
4.盘 153
5.碟 156
6.罐 158
7.高足杯 158
(二)黑釉瓷 158
1.碗 158
2.小碗 167
3.盏 169
4.钵 169
5.盘 170
6.碟 170
7.盆 172
8.瓶 173
9.罐 173
10.灯 175
11.高足杯 176
12.盒 178
13.器盖 178
14.砚 178
15.臼 178
16.釜 179
(三)酱釉瓷 179
1.碗 179
2.罐 179
3.器盖 179
4.臼 181
(四)茶叶末釉瓷 181
1.碗 181
2.盘 185
3.碟 185
4.盆 187
5.瓶 187
6.罐 187
7.灯 188
8.高足杯 189
9.器盖 190
10.埙 190
(五)白釉瓷 190
1.碗 190
2.小碗 192
3.盘 193
4.碟 193
5.高足杯 195
(六)白釉黑箍瓷 195
1.碗 195
(七)复色釉瓷 196
1.碗 196
2.盘 196
(八)白地黑花瓷 198
1.碗 198
2.碟 198
3.盆 198
二、素烧器 200
1.象棋子 200
三、作坊具 200
(一)模具 200
1.成型模具 200
2.印花模具 200
(二)托予 200
(三)荡箍 201
四、窑具 201
(一)匣钵 201
(二)支烧具 201
1.垫饼 201
2.垫环 202
3.支钉 202
4.泥块 202
5.泥条 204
6.垫片 204
7.顶碗 204
8.工字形支具 206
(三)火标 206
五、其他 207
(一)陶器 207
(二)砂埚类器具 207
1.砂罐 207
2.坩埚 207
3.其他窑口瓷器 207
小结 209
第四节 清代遗物 210
一、瓷器 210
(一)黑釉瓷 210
1.盘 210
2.灯 210
3.烛插 210
4.罐 211
5.大盆 211
6.小盆 212
7.枕 214
8.瓮 214
(二)酱釉瓷 214
1.罐 214
2.瓮 216
(三)茶叶末釉瓷 216
1.盆 216
2.罐 216
3.瓮 217
(四)白釉瓷 218
1.碗 218
2.盏 220
3.钵 220
4.盘 220
5.器盖 220
(五)白地黑花瓷 220
1.灯 220
(六)白釉黑箍瓷 221
1.碗 221
(七)复色釉瓷 221
1.碗 221
(八)香黄釉黑花瓷 221
1.盘 221
二、素烧器 223
1.器盖 223
三、作坊具 223
1.荡箍 223
2.抵手 223
3.托予 223
4.石拍 224
5.带撑 224
四、窑具 224
(一)匣钵 224
(二)支烧具 226
1.垫片 226
2.垫饼 226
3.工字形支具 226
4.泥条 228
5.顶碗 228
(三)火标 228
五、其他 230
(一)瓦当范畴 230
(二)陈炉窑瓷器 230
1.白釉瓷 230
2.白釉黑箍瓷 230
3.复色釉瓷 231
4.白地黑花瓷 231
5.复色釉黑花瓷 231
小结 232
第二编 上店耀州窑遗址 237
第一章 遗址的位置及范围 237
第一节 窑址位置及地理环境 237
一、窑址位置与地貌 237
二、窑场的自然条件 237
第二节 窑场的范围和布局 237
一、范围 237
二、布局和区间编导 238
第二章 调查解剖经过和地层堆积 238
第一节 调查解剖经过和收获 238
第二节 地层堆积情况 239
一、场场坡 239
二、雒陵坡 239
第三章 遗迹 240
一、金代瓷窑 240
第四章 出土遗物 242
第一节 金代遗物 242
一、青釉瓷 242
1.碗 242
2.盏 243
3.钵 243
4.盘 243
5.碟 246
6.盆 246
7.瓶 246
8.鼎炉 248
9.罐 248
10.灯 248
11.器盖 248
二、素烧器 248
1.碗 248
2.狮形贴塑 248
三、作坊具 250
(一)模具 250
1.贴塑模具 250
2.成型范 250
(二)带撑 250
(三)粉碎具 250
(四)托子 250
四、窑具 250
(一)匣钵 250
(二)支烧具 252
1.垫饼 252
2.泥条 252
(三)火标 254
五、其他 254
小结 254
第二节 蒙元遗物 255
一、瓷器 255
(一)青釉瓷 255
1.碗 255
2.盏 256
3.钵 258
4.盘 258
5.洗 263
(二)黑釉瓷 263
1.碗 263
2.盘 266
3.灯 266
4.盆 267
(三)酱釉瓷 267
1.碗 267
2.釜 267
(四)茶叶末釉瓷 267
1.碗 267
2.灯 269
二、素烧器 269
1.钵 269
2.盘 269
3.灯 269
三、窑具 271
(一)匣钵 271
1.碗类匣钵 271
2.盏类匣钵 272
3.盘类匣钵 272
(二)火标 272
小结 272
第三节 明代遗物 273
一、瓷器 273
(一)青釉瓷 273
1.盘 273
(二)黑釉瓷 273
1.罐 273
(三)酱釉瓷 273
1.罐 273
(四)茶叶末釉瓷 273
1.碗 274
2.碟 274
3.盆 274
4.罐 274
二、窑具 274
1.顶碗 274
三、其他 274
(一)陶器 274
(二)砂埚 276
小结 276
第三编 明秦王府琉璃厂遗址 277
第一章 遗址的位置及范围 277
第一节 遗址位置及地理环境 277
一、遗址位置与地理环境 277
二、琉璃厂的自然条件 277
第二节 琉璃厂遗址的范围及布局 277
第二章 调查解剖经过和地层堆积 278
第一节调查解剖经过和收获 278
第二节地层堆积情况 278
第三章 遗迹 280
一、晚期建筑基址 280
二、石砌墙基 281
第四章 出土遗物 282
第一节 建筑材料 282
一、琉璃建材 282
(一)琉璃板瓦 282
(二)琉璃筒瓦 282
(三)琉璃滴水 282
(四)琉璃脊兽 283
二、素烧建材 283
(一)板瓦 283
(二)筒瓦 283
(三)滴水 283
1.凤纹滴水 283
2.龙纹滴水 283
三、灰陶建材 284
(一)板瓦 284
(二)筒瓦 284
(三)瓦当 284
(四)滴水 284
(五)脊兽 284
四、石质建材 284
第二节 瓷器 293
一、青釉瓷 293
1.碗 293
2.小碗 293
3.盘 293
二、黑釉瓷 294
1.碗 294
2.小碗 294
3.碟 294
4.盆 294
5.罐 296
6.盒 296
7.烛插 296
8.灯盏 296
9.海缸 297
三、酱釉瓷 297
1.器盖 297
2.砚 297
四、茶叶末釉瓷 297
1.盘 297
2.盆 297
五、白釉瓷 297
1.碗 297
2.小碗 299
3.盘 299
4.碟 299
六、白地黑花瓷 300
1.碗 300
2.盆 300
3.罐 300
七、白釉黑箍瓷 300
1.碗 300
八、复色釉瓷 302
1.小碗 302
九、其他 302
(一)景德镇窑瓷器 302
1.碗 302
2.盘 302
3.杯 302
(二)素烧器 303
1.珠 303
(三)琉璃器 303
1.珠 303
2.杵 303
第三节 其他器物 303
一、生产工具 303
(一)作坊具 303
1.瓦当范 303
2.制瓦陶车构件 303
(二)窑具 305
1.泥条 305
二、石刻 305
香幢 305
小结 307
结 语 311
第一节 窑址定名及与耀州窑的关系 311
一、耀州窑的工艺传播和中心窑场东移 311
二、耀州窑中心窑场东移立地坡的时间和路线 312
三、立地坡和上店窑址定名 313
第二节 窑场烧造年代与规模 313
一、立地坡窑烧造年代和规模 313
二、上店窑烧造年代和规模 315
三、明秦王府琉璃厂的位置和烧造年代 317
第三节 时代分期与特征 319
一、金代 319
1.金代前期 319
2.金代后期 319
二、蒙元 320
1.蒙古期 320
2.元代前期 320
3.元代后期 320
三、明代 320
1.明代早期 320
2.明代中期 321
3.明代晚期 321
四、清代 321
1.清代早期 321
2.清代晚期 322
第四节 瓷器和琉璃建材生产工艺 322
一、原料和燃料的开采 322
二、泥料的备制 323
三、成型制作方法 323
1.轮制成型 323
2.模制成型 324
3.捏塑成型 324
四、釉药的加工配制和施釉工艺 324
1.釉药加工配制 324
2.施釉工艺 325
五、装烧工艺 325
1.窑具与装窑工艺 325
2.窑炉和烧成工艺 326
第五节 造型及演变规律 327
第六节 装饰手法和纹样图案 352
一、装饰手法 352
1.刻花 352
2.印花 352
3.划花 352
4.贴花 352
5.绘画 352
6.捏塑 352
二、纹样图案 352
1.植物类 352
(1)牡丹 353
(2)菊花 353
(3)莲花 361
(4)梅花 368
(5)团花 368
(6)茨菰 369
(7)卷草 369
2.动物类 369
(1)龙 369
(2)凤 369
(3)鹿 369
(4)狮 369
(5)兔 369
(6)雁 369
(7)鱼 369
(8)蝶 374
3.人物类 374
4.写意类 374
5.其他类 374
三、边饰纹样 377
四、文字符号 377
1.纪年文字 377
2.姓名 377
3.记事 377
4.象棋文字 377
5.数字 379
6.符号 379
附录 380
一、立地坡和上店耀州窑古瓷元素组成的核分析研究 380
二、碑石文献 462
1.新修窑神庙碑记(崇祯十二年) 462
2.重修窑神庙记(康熙五十七年) 462
3.重修立地坡琉璃厂敕赐崇仁下院宝山禅林碑(嘉靖十七年) 463
4.重修厂寺碑记附图 463
5.宝山寺钟 463
编后记 465
英文提要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