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论历史中的孟子与孟子心目中的历史 1
第一节 论历史中的孟子 1
第二节 论孟子心目中的历史 11
第三节 结语 29
第二章 论孟子学说形成的背景 33
第一节 论孟子的学术背景 33
第二节 论孟子的政治背景 37
第三节 论孟子的社经背景 51
第四节 结语 55
第三章 评论孟子的思辨方法 59
第一节 何谓思辨方法?如何研究一家之言? 59
第二节 孟子思辨方法的特色 61
第三节 评论孟子思辨方法的得失 73
第四节 结语 90
第四章 论孟子探讨的主要课题 93
第一节 人心特质论 93
第二节 修养论 104
第三节 政治论 115
第四节 结语 119
第五章 论孟子的中心理论——〈心性论〉 121
第一节 孟子「心」的含义 122
第二节人、君子的定义 124
第三节 心的由来 127
第四节心、性、情、才的关系与区别处 134
第五节 心的能力 136
第六节 孟心性论的理论架构 138
第七节 修养心性的方法 149
第八节 结语 156
第六章 评孟子的心性论 159
第一节 评孟子心性论的问题 159
第二节 评孟子、告子大辩论中存在的问题 169
第三节 从荀子学说看孟子 176
第四节 论孟子心性论的解决之道 183
第五节 结语 186
第七章 评论孟子的仁、义、礼、智四端 189
第一节 论仁义的重要性 189
第二节 评论仁的意义与方法 192
第三节 论仁义的关系 205
第四节 论仁的由来 210
第五节 论仁与智的关系 211
第六节 评论仁、义、礼、智的关系 213
第七节 结语 216
第八章 评论孟子的权变理论 217
第一节 孔子对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孰重的看法 217
第二节 何谓权变?论评孟子的权变理论 219
第三节 结语 231
第九章 评论孟子的政治学说 235
第一节 评论孟子的民权政治 237
第二节 评论孟子的理想政治 246
第三节 评论孟子的修身政治 249
第四节 评论孟子的人治学说 252
第五节 结语 257
第十章 评论孟子的经济学说 259
第一节 何谓经济学?孟子经济学说的研究范围为何? 259
第二节 孟子的义利之辨与其仁政论是否矛盾? 263
第三节 论孟子仁政论为其伦理学说的基础 268
第四节 论孟子经济学说的特质 271
第五节 评孟子经济学说的得失 278
第六节 结语 282
第十一章 评论孟子的天人关系论 283
第一节 谈天人合一论的历史 283
第二节 论孟子的天人关系论 290
第三节 评孟子的天人关系论 302
第四节 结语 303
第十二章 论孟子建立超越生命的方法——养平旦之气、夜气以及浩然之气 307
第一节 论平旦之气与夜气 308
第二节 论孟子的浩然之气 312
第三节 结语 324
第十三章 评论孟子的尧舜之道 327
第一节 论孟子的尧舜之道 329
第二节 评孟子的尧舜之道及其思辨方法 338
第三节 结语 353
第十四章 评孟子的学术评论 355
第一节 评孟子的宋牼论 357
第二节 评孟子的夷之论 364
第三节 评孟子的许行论 368
第四节 综评孟子的诸子评论 371
第五节 结语 380
第十五章 论知识分子与孟子学说 385
第一节 论知识分子 385
第二节 论孟子的学说 401
第三节 结语 408
第十六章 评孟子的超越人生论 413
第一节评「舍生取义」的教训与其方法 413
第二节 评孟子「从大体」的教训与方法 418
第三节 评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训与方法 421
第四节 评孟子「反抗命运的人生哲学」的教训及方法 425
第五节 结语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