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文学的体验与写作 3
文学的体验与写作 3
关于小说的细节描写 12
小说创作四题 26
浅谈文学创作与文学发展——也谈文学的边缘化 49
第二辑 作品扫描 61
《雨中行》序 61
怎样让这段情感流过心间——评短篇小说《这段河向北流》 63
故事的可信度、可读性与深刻性——从六位青年作者的习作谈起 66
振动你的翅膀——短篇小说集《月圆月缺》编后 71
寻找人物性格与故事的契合点——关于长篇小说《都市潜流》的通信 76
还原历史上的昨天——读张新蚕的《家国十年》 81
一份蕴涵民俗精髓的珍贵记忆——读郭文彬的长篇小说《农历》 87
向深层的富矿掘进——简论叶炜与他的《富矿》 90
真实,面对禁区的勇气——关于长篇小说《郑定远》的通信 94
割不断的文藤——云南青年作家吕翼作品扫描 97
在极限游离的背后——青年作家刘辰希作品读后 100
该出手时才出手——关于中篇小说《双刃刀》的通信 106
关于诗作《四十颗种子,北京的家》的通信 110
痒在佛心深处之痛——读简明的长篇小说《佛痒痒》 112
铿锵玫瑰铸警魂——写在《橄榄树的红果实》出版之际 116
文学需要真诚——新岛淳良先生与《日本啊,日本》 119
一段难以挣脱的跋涉——读吴景娅的长篇小说《男根山》 122
在故乡与诗歌的魔力下行走——读梦野的诗集《在北京醒来》 127
第三辑 艺文随感 133
文学的包装与伪装 133
漫话“玩”与“懒” 135
在文化市场疲软的背后 138
在感人的镜头之外——对《我们的留学生活》的质疑 140
热闹与深沉 142
做文与做人 145
力推更多的好作品问世——写给“中国作家前沿”系列丛书 147
经外杂谈——读吴觉农《茶经述评》有感 150
品茗偶得——我的茶文化观 154
从古典文学名著中的茶事说开去 157
第四辑 古代散文赏析 169
构思独特的唐文之冠——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赏析 169
移步换形与定点视觉——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赏析 173
细而不繁,简而不疏——柳宗元《钴鉧潭记》赏析 176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柳宗元《石渠记》赏析 179
文已尽而意未尽——柳宗元《石涧记》赏析 182
类智者所施设——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赏析 184
第五辑 现代散文赏析 189
只缘曾系乌篷艇,野水无情亦耐看——俞平伯散文《清河坊》赏析 189
远近高低各不同——俞平伯散文《雪晚归船》赏析 191
议由叙生,叙由议引——钟敬文散文《花的故事》赏析 193
气韵清新入画来——钟敬文散文《西湖的雪景》赏析 195
幽默与讽刺的力量——老舍散文《婆婆话》赏析 197
岁岁年年人不同——老舍散文《大明湖之春》赏析 199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吴伯萧散文《潞安城》赏析 200
相互借鉴,相得益彰——吴组缃散文《村居记事二则》赏析 202
写出别一种风光——吴组缃散文《泰山风光》赏析 204
赋予一种精神——孙犁散文《采蒲台的苇》赏析 206
抓住简洁而传神的细节——孙犁散文《织席记》赏析 208
第六辑 作家摇篮的记忆 213
土城脚下的作家班——文学讲习所第八期文学创作班教学概述 213
六年纪事——回顾1982年至1987年的鲁迅文学院 226
鲁院文学创作函授举办初期日记摘录 242
我心中的鲁院 259
后记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