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解中医备考丛书 针灸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6752183
  • 页数:1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教材内容精简化,使学生做到一目了然,旨在提高学生、考生的应试能力和对知识重点的把握能力。本书可以作为中医执业医师、结业考试、自考、研究生考试等各类考试的参考书使用。

绪论 1

一、针灸学发展简史 1

二、针灸学的特点 2

上篇 针灸理论 6

第一章 经络总论 6

第一节 经络系统组成 6

一、经络系统的内容、概念、循行特点及作用 8

二、十二经脉 9

三、奇经八脉 10

第二节 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11

一、标本 11

二、根结 11

三、气街 11

四、四海 12

第三节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 12

一、经络的作用 12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2

第二章 腧穴总论 13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13

一、腧穴的分类 13

二、腧穴的命名 13

第二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14

一、腧穴的主治特点 14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14

第三节 特定穴 16

一、特定穴的分类、概念、内容和临床应用 16

二、特定穴歌诀 19

第四节 腧穴的定位取穴方法 20

一、腧穴的定位 20

二、常用骨度定位法 21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24

第一节 十二经脉 25

一、手太阴肺经 25

二、手阳明大肠经 27

三、足阳明胃经 29

四、足太阴脾经 32

五、手少阴心经 34

六、手太阳小肠经 36

七、足太阳膀胱经 38

八、足少阴肾经 42

九、手厥阴心包经 43

十、手少阳三焦经 45

十一、足少阳胆经 47

十二、足厥阴肝经 50

第二节 奇经八脉 53

一、任脉 53

二、督脉 55

中篇 针灸技术 62

第四章 刺灸法总论 62

第一节 针具与刺法的源流 62

一、针具的起源与发展 62

二、刺法的起源与发展 62

第二节 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63

一、灸法的起源 63

二、灸法的发展 63

第三节 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 64

一、刺法的量学要素 64

二、灸法量学要素 64

第五章 刺灸法各论 65

第一节 毫针刺法 65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 65

二、毫针刺法的练习 66

三、毫针的选择和消毒 66

四、体位的选择 67

五、毫针刺法 67

六、行针手法 69

七、得气 70

八、毫针补泻手法 71

九、留针与出针 73

十、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73

十一、针刺注意事项 75

第二节 灸法 75

一、常用灸法 76

二、灸法的作用 78

第三节 拔罐法 79

一、罐的种类 79

二、罐的吸附方法 79

三、拔罐方法 80

四、起罐方法 81

五、注意事项 81

第四节 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 81

一、三棱针法 81

二、皮肤针法 83

三、皮内针法 84

四、电针法 84

五、穴位注射法 85

第五节 头针 86

一、操作方法 86

二、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87

三、注意事项 88

第六节 耳针 88

一、耳穴分布规律 88

二、临床常用耳穴定位 89

三、选穴原则 89

四、操作方法 90

五、注意事项 90

下篇 针灸应用 94

第六章 治疗总论 94

一、针灸治疗原则 94

二、针灸治疗作用 95

三、针灸处方 95

四、特定穴的应用及内容 96

第七章 治疗各论 97

第一节 头面躯体痛证 98

一、头痛 98

二、紧张性头痛 99

三、偏头痛 100

四、面痛 100

五、落枕 101

六、颈椎病 101

七、漏肩风 102

八、臂丛神经痛 103

九、肘劳 104

十、腰痛 104

十一、坐骨神经痛 105

十二、痹证 105

第二节 内科病证 106

一、中风 106

二、假性延髓麻痹 108

三、眩晕 109

四、面瘫 109

五、痿证 110

六、痫病 111

七、癫狂 112

八、颤证 114

九、不寐 115

十、郁证 115

十一、痴呆 116

十二、心悸 117

十三、感冒 118

十四、咳嗽 119

十五、哮喘 120

十六、疟疾 121

十七、呕吐 121

十八、呃逆 122

十九、胃痛 123

二十、腹痛 124

二十一、胁痛 125

二十二、黄疸 126

二十三、泄泻 127

二十四、痢疾 128

二十五、便秘 129

二十六、癃闭 130

二十七、阳痿 131

二十八、遗精 132

二十九、消渴 133

第三节 妇儿科病证 134

一、月经不调 134

二、痛经 136

三、经闭 137

四、崩漏 138

五、绝经前后诸证 139

六、带下病 140

七、不孕症 141

八、胎位不正 142

九、滞产 143

十、缺乳 143

十一、阴挺 144

十二、遗尿 145

十三、惊风 145

十四、疳证 146

十五、积滞 147

十六、小儿脑性瘫痪 148

十七、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149

十八、抽动障碍 150

第四节 皮外骨伤科病证 151

一、瘾疹 151

二、蛇串疮 151

三、丹毒 152

四、痄腮 153

五、乳痈 154

六、乳癖 154

七、肠痈 155

八、脱肛 156

九、痔疮 157

十、疗疮 157

十一、疝气 158

十二、扭伤 158

十三、腱鞘囊肿 159

十四、扁平疣 160

十五、神经性皮炎 161

十六、斑秃 161

第五节 五官科病证 162

一、目赤肿痛 162

二、麦粒肿 163

三、近视 164

四、耳聋、耳鸣 164

五、鼻渊 165

六、牙痛 166

七、咽喉肿痛 166

第六节 急症 167

一、晕厥 167

二、虚脱 168

三、高热 169

四、抽搐 169

五、心绞痛 170

六、胆绞痛 171

七、胆道蛔虫症 171

八、肾绞痛 172

九、出血症 172

第七节 其他病证 173

一、慢性疲劳综合征 173

二、戒断综合征 174

三、肥胖症 175

四、衰老 175

五、肿瘤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