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 重症医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17123464
  • 页数:544 页
图书介绍:201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由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组根据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编写,系统阐述卫生专业资格考试所要求的理论和知识,内容全面,指导性强,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的推荐用书。

第一篇 基础知识 1

第一章 重症医学基本概念及理论 1

第一节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1

第二节 炎症介质与细胞因子 3

第三节 氧输送和氧消耗 3

第四节 微循环 6

第五节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7

第六节 缺血与再灌注 8

第七节 细胞功能障碍 9

第八节 营养代谢 9

第九节 免疫紊乱与调控 11

第十节 内分泌紊乱与调理 13

第十一节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15

第十二节 血液输注 17

第十三节 感染 21

第十四节 药理学相关概念 27

第二章 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 29

第一节 循环功能障碍 29

第二节 呼吸功能障碍 35

第三节 肾功能障碍 38

第四节 脑功能障碍 41

第五节 应激状态下的代谢紊乱 42

第六节 肝功能障碍 43

第七节 凝血功能紊乱 46

第八节 内分泌紊乱 48

第三章 常见重症的病因、病理生理 52

第一节 呼吸衰竭 52

第二节 心功能衰竭 54

第三节 休克 56

第四节 急性肺水肿 57

第五节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58

第六节 急性肺栓塞 58

第七节 急性肝功能衰竭 60

第八节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 62

第九节 急性肾衰竭 63

第十节 腹腔间室综合征 66

第二篇 相关专业知识 67

第一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心肌梗死 67

第一节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67

第二节 心肌梗死(MI) 68

第二章 心律失常 71

第一节 窦房结性心律失常 71

第二节 房性心律失常 72

第三节 室上性心动过速 74

第四节 室性心律失常 74

第五节 心脏传导阻滞 76

第六节 预激综合征 79

第七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 79

第八节 人工心脏起搏 80

第九节 心脏电复律 81

第十节 心导管消融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81

第三章 心肺脑复苏 82

第一节 心脏骤停 82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83

第三节 急性全脑缺血 84

第四节 特殊情况下的复苏 85

第四章 心源性休克 87

第五章 心功能衰竭 88

第六章 高血压危象 90

第七章 呼吸衰竭 93

第八章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5

第九章 肺动脉高压 97

第一节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97

第二节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98

第十章 重症哮喘 100

第十一章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 101

第十二章 大咯血 102

第十三章 误吸 104

第十四章 急性肾损伤 105

第十五章 重症患者的肾脏功能改变及肾脏替代治疗 106

第一节 重症患者的肾脏功能改变 106

第二节 肾功能改变时的代谢改变与支持 106

第三节 肾脏替代治疗 107

第十六章 消化道出血 109

第十七章 重症急性胰腺炎 111

第十八章 肝功能衰竭 113

第十九章 危重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 116

第二十章 休克 118

第一节 概述 118

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 120

第三节 感染性休克 121

第四节 梗阻性休克 122

第二十一章 营养支持 123

第一节 概述 123

第二节 肠内和肠外营养 124

第二十二章 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 126

第一节 心电监测 126

第二节 无创伤性动脉压监测 127

第三节 有创伤性动脉压监测 127

第四节 中心静脉压 127

第五节 心排血量监测 128

第六节 肺动脉压监测 128

第七节 肺动脉楔压监测 129

第八节 肺水测定 129

第二十三章 氧代谢的监测 130

第一节 氧输送(DO2) 130

第二节 氧消耗(VO2) 130

第三节 氧摄取率 130

第四节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 131

第五节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131

第六节 乳酸 132

第七节 胃黏膜pH 132

第八节 碱缺失 132

第二十四章 呼吸功能监测基础理论 134

第二十五章 神经系统监测与支持 135

第一节 出血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135

第二节 神经系统监测的概念与测量原理 138

第三节 脑保护策略 146

第二十六章 镇静与镇痛 148

第一节 镇痛和镇静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48

第二节 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149

第二十七章 感染与抗菌药物 152

第一节 常见感染致病菌 152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与抗感染的原则 154

第三节 重症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56

第四节 导管相关性感染 158

第五节 血源性感染 159

第六节 尿路感染 160

第七节 腹腔感染 162

第八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63

第二十八章 内环境紊乱 165

第一节 水、钠代谢失常 165

第二节 钾代谢失常 167

第三节 酸碱平衡失调 168

第二十九章 内分泌监测与支持 171

第一节 肾上腺危象 171

第二节 甲状腺危象 173

第三节 高血糖与酮症酸中毒 175

第四节 糖皮质激素 176

第三十章 静脉血栓与肺栓塞 178

第一节 静脉血栓 178

第二节 肺栓塞 180

第三十一章 全身性感染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182

第一节 全身性感染 182

第二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83

第三十二章 创伤 184

第一节 多发性创伤 184

第二节 重症颅脑损伤 185

第三节 连枷胸 186

第四节 脊休克 186

第三十三章 中毒 188

第一节 概述 188

第二节 常见农药中毒 188

第三节 一氧化碳中毒 190

第四节 药物中毒 190

第三十四章 日射病 192

第三十五章 儿科常见重症的处理 193

第一节 高热惊厥及惊厥持续状态 193

第二节 窒息 193

第三十六章 妇产科常见重症的处理 195

第一节 围生期的生理变化 195

第二节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196

第三节 子痫 196

第四节 产后出血 197

第三篇 专业知识 199

第一章 重症医学科的建设与管理 199

第二章 重症医学相关伦理学问题 202

第三章 重症医学的职业规范 204

第一节 应用循证医学指导临床实践 204

第二节 共享仪器和设备 205

第三节 规范化操作 206

第四节 评价最近的重症治疗策略以及建议 207

第五节 改善重症患者的管理 208

第六节 积极参与质量保证流程 209

第七节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10

第四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心肌梗死 213

第一节 急性冠脉综合征 213

第二节 心肌梗死 214

第五章 心律失常 218

第一节 窦性心律失常 218

第二节 房性心律失常 219

第三节 室上性心动过速 219

第四节 室性心律失常 220

第五节 心脏传导阻滞 221

第六节 预激综合征 221

第七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 222

第八节 人工心脏起搏 222

第九节 心脏电复律 222

第十节 心导管消融治疗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24

第六章 心肺脑复苏 225

第七章 心功能衰竭 232

第一节 慢性心功能不全 232

第二节 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233

第三节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功能不全 234

第四节 顽固性心功能不全 234

第八章 高血压危象 236

第九章 呼吸衰竭 238

第十章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40

第十一章 肺动脉高压 244

第一节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244

第二节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245

第十二章 重症哮喘 247

第十三章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 251

第十四章 大咯血 254

第十五章 机械通气 255

第一节 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 255

第二节 人工气道的管理 256

第三节 机械通气的目的和适应证 256

第四节 无创正压通气 257

第五节 机械通气的基本模式 257

第六节 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 259

第七节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259

第八节 脱机与呼吸机撤离 260

第十六章 误吸 262

第十七章 急性肾损伤和急性肾衰竭 263

第十八章 重症患者的肾脏功能改变 266

第十九章 肾脏替代治疗 268

第二十章 肾功能改变时的代谢改变与支持 271

第二十一章 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治疗 273

第二十二章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 274

第二十三章 肝功能衰竭 276

第二十四章 胃肠功能障碍 281

第二十五章 休克 282

第一节 概述 282

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 283

第三节 感染性休克 285

第四节 梗阻性休克 287

第五节 液体复苏与容量管理 287

第二十六章 营养支持 290

第一节 概述 290

第二节 肠外营养 291

第三节 肠内营养 292

第四节 营养状态的评估与监测 293

第二十七章 血液系统障碍的监测与支持 295

第一节 凝血与纤溶功能的监测 295

第二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296

第三节 输血及血液制品使用的适应证和并发症 297

第二十八章 脏器监测与支持 298

第一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 298

第二节 氧代谢的监测与支持 302

第三节 呼吸功能监测与支持 304

第四节 神经系统监测与支持 306

第五节 围手术期监测 314

第二十九章 镇静与镇痛 318

第一节 镇静镇痛治疗指征 318

第二节 疼痛与意识状态及镇痛镇静疗效的观察与评价 318

第三节 镇痛镇静治疗的方法与药物选择 322

第四节 镇静镇痛治疗中器官功能的监测与保护 326

第三十章 感染与抗菌药物 330

第一节 常见感染致病菌 330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与抗感染的原则 333

第三节 重症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 337

第四节 导管相关性感染 339

第五节 血源性感染 341

第六节 尿路感染 342

第七节 腹腔感染 343

第八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344

第三十一章 内环境紊乱 346

第一节 水、钠代谢失常 346

第二节 钾代谢失常 348

第三节 酸碱平衡失调 349

第三十二章 内分泌监测 353

第一节 肾上腺危象监测 353

第二节 甲状腺危象的监测 354

第三节 高渗性昏迷与酮症酸中毒 354

第四节 血糖监测与控制 355

第五节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356

第三十三章 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358

第一节 静脉血栓 358

第二节 肺栓塞 360

第三十四章 全身感染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365

第一节 全身感染 365

第二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66

第三十五章 创伤 369

第一节 多发性创伤 369

第二节 重型颅脑损伤 370

第三节 连枷胸 371

第四节 脊髓损伤 371

第三十六章 中毒 373

第一节 概述 373

第二节 常见农药中毒 374

第三节 一氧化碳中毒 376

第四节 药物中毒 376

第三十七章 日射病 379

第三十八章 儿科常见重症的处理 380

第一节 高热惊厥 380

第二节 惊厥持续状态 381

第三节 窒息 381

第四节 新生儿窒息 382

第三十九章 产科常见重症的处理 384

第一节 围生期的体内生理变化 384

第二节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384

第三节 子痫 385

第四节 产后大出血 386

第四篇 专业实践能力 387

第一章 危重患者监测技术 387

第一节 循环系统监测 387

第二节 呼吸系统监测 407

第三节 神经系统监测 421

第四节 胃肠功能监测 423

第五节 肝脏功能监测 426

第六节 出凝血功能监测 430

第七节 泌尿系统监测 431

第八节 内分泌与代谢功能的监测 432

第九节 体温监测 438

第二章 诊断和治疗技术 441

第一节 循环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441

第二节 呼吸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446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476

第四节 消化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477

第五节 泌尿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488

第六节 血液净化技术 490

第七节 血液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495

第八节 感染相关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技术 498

第三章 重症病情评价与预后预测 510

第一节 非特异性病情严重程度评价方法 510

第二节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512

第三节 简明急性生理学评分 515

第四节 多脏器功能障碍评分 515

第五节 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 515

第六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价系统 516

第七节 特定器官功能评价评分 516

第八节 创伤评分 517

第四章 危重患者的转运 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