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发展之东莞探索》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靖波等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218069821
  • 页数:3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理性上梳理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从问题中把握发展的难题,在分析中找出解决矛盾的新对策,总结东莞探索包容性发展的实践经验和特色。

绪论 1

第一章 以市场经济突破传统体制的樊篱 18

第一节 先觉先试市场经济体制 18

一、以包容心态辩明“计划”与“市场” 19

二、得风气之先探索市场化之路 23

第二节 依托价值规律强大的生命力 27

一、在实践中把握价值规律真谛 27

二、商品化和市场化提升了农业经济 29

三、企业改制重塑市场主体 32

四、竞争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35

第三节 使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37

一、土地商品化助推经济起飞 38

二、劳动力商品化支撑庞大的制造业 44

三、货币资本化打造投资高地 48

第四节 政府与市场的新型关系 54

一、政府如何面对市场 54

二、在实践中重新认识政府职能 55

三、“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政府 58

理性思考 66

第二章 另辟蹊径的工业化 69

第一节 工业化:包容性发展的客观选择 69

一、把握工业化及其演变规律 70

二、对中国特色工业化的再认识 75

三、“资源禀赋”不足也能搞工业化 77

第二节 东莞特色的工业化之路 81

一、从“三来一补”到现代产业体系 81

二、打基础:“筑巢”牵引工业化 87

三、办实业:多管齐下驱动力 91

四、走正道:“非资源”因素的作用 95

第三节 “工业革命”与产业转型升级 97

一、工业化进程中的战略调整 97

二、步入后工业化的困惑 104

三、结构调整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08

理性思考 116

第三章 外向型经济商机无限 119

第一节 理论与历史的启迪 119

一、对国际分工理论从陌生到谙熟 119

二、学习比较优势理论——只试验不争论 121

三、包容发展之要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123

第二节 东莞特色的开放道路 126

一、“被议论”中前行的开放历程 126

二、“加工贸易之都”的鲜明特色 129

第三节 转变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 138

一、自我加压: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139

二、主动调整: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 146

三、自我觉悟:重视对内开放 149

四、走向竞合:深化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151

理性思考 157

第四章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关系 160

第一节 二元结构与城市化 161

一、追朔历史的“城乡分治” 161

二、二元结构制约城乡发展 164

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须体制先行 165

第二节 东莞城市化的空间谋划 168

一、从乡村聚集走向现代都市 168

二、“空间城市化”特征 170

三、向“高级城市化”迈进之隐忧 175

第三节 农民市民化与现代化 176

一、东莞农民“亚市民化”的特征 177

二、引导与培育:亚市民变市民 181

理性思考 184

第五章 移民工业城市的社会和谐 187

第一节 理论指导移民城市社会建设 187

一、国外人口迁移理论 188

二、推拉力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民工“潮” 189

三、移民工业城市更需要包容 192

第二节 东莞外来流动人口特质分析 196

一、流动人口状况 196

二、流动人口形成的背景 197

三、流动人口特征 198

四、外来人口融入东莞城市社会之隐忧 200

第三节 创新机制:实施“新莞人”工程 203

一、移民的社会融入:东莞新发展的重要课题 204

二、“新莞人”有“名分” 212

第四节 以人为本的环境建设 218

一、社区新机制:搭建和谐社会新型平台 219

二、在“争议”中强化社会综合治理 224

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29

理性思考 232

第六章 培育城市精神与提升城市软实力 235

第一节 城市精神是立市之魂 235

一、从陌生到熟知的城市精神内涵 236

二、城市精神构建中遇到的问题 241

三、以兼容并蓄的态度塑造城市精神 243

第二节 理性梳理东莞城市精神 245

一、东莞城市精神的形成历程 245

二、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诠释 247

第三节 锻造东莞软实力 251

一、科学定位城市软实力 251

二、城市软实力建设的着力点 253

三、东莞软实力的辩证诠释 255

理性思考 261

第七章 分配路径创新实现共同富裕 263

第一节 新时期分配关系的再认识 263

一、纠正“唯心主义”的分配观 263

二、包容性发展要警惕“马太效应” 269

三、理论解读共同富裕 270

第二节 分配路径创新:从“无和有”到“有和优” 276

一、从“无”到“有”:突破旧的分配关系 277

二、从“有”到“优”:分配关系的深化 279

第三节 善治:共建共享时代的到来 283

一、鼓励效率优先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284

二、解决公共选择中的难题 294

三、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99

四、“先富”与“后富”共同发展 310

理性思考 313

全书结语 316

参考文献 318

后记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