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橡胶黏合的基本理论 1
1.1浸润是产生黏合的条件 1
1.2黏合理论 2
1.2.1机械理论 2
1.2.2吸附理论 3
1.2.3化学键理论 3
1.2.4扩散理论 3
1.2.5静电理论 5
1.3与黏合有关的力学 6
1.3.1化学键力 6
1.3.2分子间力 7
1.3.3界面静电引力 7
1.3.4机械作用力 7
1.3.5理论黏合力与实际黏合力 8
1.4黏合过程的界面化学 9
1.5黏附力和内聚力对黏合接头机械强度的贡献 11
第2章 基材预处理 14
2.1概述 14
2.2金属表面预处理 15
2.2.1金属基材的结构 15
2.2.2金属的机械法预处理 17
2.2.3金属的化学法预处理 21
2.3硫化胶表面处理 26
2.3.1饱和烃类橡胶 26
2.3.2不饱和烃类橡胶 27
2.3.3卤化橡胶 30
2.3.4杂原子橡胶 31
2.3.5其他处理橡胶的方法 32
2.3.6橡胶预处理特点 32
2.4黏结基材的湿法喷砂处理 34
2.4.1概述 34
2.4.2湿法喷砂磷化 34
2.4.3传统工艺与湿法喷砂工艺比较 35
2.4.4处理流程 35
2.4.5湿法喷砂磷化优点 36
第3章 黏合剂的选用 39
3.1概述 39
3.1.1黏合剂概念与功能 39
3.1.2单涂/双涂体系比较 39
3.1.3选择黏合剂要考虑的问题 41
3.2 Chemlok黏合剂 41
3.2.1 Chemlok黏合剂概述 41
3.2.2弹性体黏结选型指南 42
3.3 Chemosil黏合剂 44
3.4 Cilbond黏合剂 45
3.5罗门哈斯黏合剂 47
3.6黏合剂施工 48
3.6.1黏合剂施工前准备 48
3.6.2黏合剂施工方法 50
3.6.3黏合剂涂覆厚度 51
3.6.4胶黏剂的干燥、清理和工件储存 52
3.7黏合剂保存期限 52
3.7.1保存期限类别 53
3.7.2复审黏合剂程序 53
第4章 水基黏合剂 55
4.1简介 55
4.1.1在橡胶工业中淘汰有机溶剂 55
4.1.2减少溶剂排放方法 56
4.2水基黏合系统 56
4.2.1水基黏合系统优缺点 56
4.2.2水基和溶剂型黏合剂结构上的区别 57
4.2.3水基黏合系统的应用基础 58
4.2.4水基黏合系统在工厂中用法 59
4.2.5金属预处理要求 60
4.3水基黏合剂的工厂应用经验 60
4.3.1干膜厚度影响 61
4.3.2耐预焙能力 62
4.3.3底涂胶 62
4.3.4适用的聚合物范围 63
4.3.5产品系列 63
4.4水基黏合剂的性能 64
4.4.1 Chemosil水基黏合剂 64
4.4.2 Chemlok水基黏合剂 65
4.5利用水溶性聚合物黏合EPDM 66
4.5.1水溶性聚合物(PCA)结构及黏合机理 66
4.5.2水溶性聚合物(PCA)制备 67
4.5.3黏合强度试验 67
4.6利用水溶性聚合物黏合FKM 70
4.6.1试验用胶料及方法 70
4.6.2聚乙烯胺(PVAm)系PCA合成 71
4.6.3 FKM与不锈钢的黏合 72
4.7安全及远景 72
第5章 橡胶与金属黏合 74
5.1橡胶-金属组件重要性 74
5.2橡胶-金属黏合发展历程 75
5.2.1硬质胶法 75
5.2.2镀黄铜法 75
5.2.3环化橡胶法 76
5.2.4多过渡层法 76
5.2.5酚醛树脂法 76
5.2.6胶乳蛋白质法 76
5.2.7卤化弹性体法 77
5.2.8炭黑法 77
5.2.9多异氰酸酯法 77
5.2.10有机硅氧烷及有机钛酸酯法 77
5.2.11直接黏合法 77
5.2.12胶黏剂法 78
5.3橡胶-金属黏合系统特性 79
5.3.1黏合剂特性 79
5.3.2混炼胶特性 82
5.4橡胶-金属有效黏结的形成 86
5.5橡胶-金属黏结失效类型 88
5.5.1橡胶(R)破坏 88
5.5.2橡胶-黏合剂(RC)破坏 89
5.5.3黏合剂-金属和底涂胶-金属(CM)破坏 89
5.5.4黏合剂-底涂胶(CP)破坏 90
5.5.5混合破坏 90
5.6黏结测试方法 90
5.7硅橡胶与金属黏合 91
5.7.1黏合剂底涂法 91
5.7.2黏合剂掺入法 92
5.7.3自黏性HTV 93
5.8氟橡胶与金属的黏合 95
5.8.1氟橡胶难黏性 95
5.8.2氟橡胶热硫化黏结常用方法 97
5.8.3氟橡胶黏合促进剂的应用 99
第6章 橡胶与塑料黏合 104
6.1简介 104
6.1.1塑料使用形式 104
6.1.2常见塑料结构上可黏合性 104
6.1.3塑料分组 106
6.2塑料的预处理 106
6.2.1基本方法 106
6.2.2聚烯烃的表面预处理 108
6.2.3氟塑料的预处理 112
6.2.4其他塑料预处理方法 121
6.3橡胶与塑料黏结方式 122
6.3.1后硫化黏结 122
6.3.2硫化黏结 122
6.4硅橡胶与塑料的黏结 123
6.4.1硅橡胶/塑料黏结方式 123
6.4.2 LR/塑料复合制品的加工 125
第7章 钢丝帘线黏合 129
7.1简介 129
7.2橡胶-黄铜黏合机理 131
7.3有机金属钴盐 133
7.3.1钴盐黏合促进剂发展概况 133
7.3.2钴盐黏合促进剂的特点 133
7.3.3钴盐黏合促进剂机理及优点 135
7.3.4钴盐对胶料硫化特性影响 136
7.4树脂和白炭黑作用 137
7.5胶料配方对黏合性能影响 139
7.5.1胶种及炭黑 140
7.5.2硫化体系 140
7.5.3氧化锌和硬脂酸 141
7.5.4其他配合剂 141
7.6钢丝帘线黏合过程中的控制因素 141
7.6.1水浓度 142
7.6.2控制硫黄量 142
7.6.3控制硫化亚铜的生成速率 143
7.6.4控制黄铜镀层的铜锌比 143
7.7橡胶-黄铜黏结的耐老化性能 144
7.8聚硫橡胶/钴盐体系 145
第8章 橡胶与织物黏合 147
8.1简介 147
8.2纤维 147
8.2.1纤维种类 147
8.2.2纤维形态和表面结构对黏合的影响 149
8.2.3各类纤维用黏合体系 149
8.3非水系黏合系统 157
8.3.1溶剂型黏合系统 157
8.3.2直接黏合系统 158
8.4黏合机理 161
8.4.1浸渍层/橡胶界面 161
8.4.2浸渍层/织物界面 162
8.5橡胶种类与黏合胶乳的选择 163
8.6影响黏合性能因素及评价方法 165
8.6.1黏合评价方法 165
8.6.2预处理织物的储存 165
8.6.3橡胶硫化特性影响 167
8.6.4黏结制品的耐环境性能 167
8.7织物处理过程中环境问题 169
8.7.1储存与操作 169
8.7.2加工 169
8.7.3废料处理 169
第9章橡胶与橡胶的黏合 171
9.1影响橡胶与橡胶黏合的因素 171
9.1.1橡胶分子结构的影响 171
9.1.2橡胶分子量的影响 172
9.1.3胶料组分的影响 172
9.1.4被粘物表面状态的影响 172
9.1.5黏合温度的影响 172
9.2未硫化胶黏合 172
9.2.1互黏性/自黏性 172
9.2.2硫化系统的影响 174
9.2.3填料类型的影响 174
9.2.4增塑剂/操作油的影响 175
9.2.5增黏剂的影响 175
9.2.6其他组分的影响 175
9.2.7表面改性的影响 176
9.2.8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176
9.2.9接触时间/压力/温度的影响 176
9.2.10喷霜的影响 177
9.2.11老化的影响 178
9.2.12黏结性能测试 178
9.3硫化胶与未硫化胶的黏合 179
9.4硫化胶的黏合 180
9.4.1硫化胶黏合特点和用途 180
9.4.2轮胎翻新中的黏合 181
9.4.3影响硫化胶黏合的因素 182
9.4.4后硫化黏合中黏合剂选择及施工 184
9.5硅橡胶与硅橡胶黏合 187
9.6氟橡胶与其他橡胶交联粘接 188
9.6.1氟橡胶与其他橡胶交联粘接存在的问题 188
9.6.2适用于多种橡胶的硫化剂 189
9.6.3氟橡胶与丁腈橡胶及氯醚橡胶的交联粘接 191
9.6.4多层氟橡胶制品实例 193
9.7乙丙橡胶的黏合 195
9.7.1乙丙橡胶之间的黏合 195
9.7.2乙丙橡胶和不饱和橡胶之间黏合 196
第10章金属交联助剂在黏合上的应用 198
10.1简介 198
10.1.1金属助剂在过氧化物硫化系统中应用 198
10.1.2交联助剂应用历史 198
10.2金属交联助剂 199
10.2.1焦烧安全性 200
10.2.2拉伸性能 201
10.2.3撕裂强度 202
10.2.4耐老化性能 202
10.3金属交联助剂应用性能 203
10.3.1与金属的黏合 203
10.3.2与纤维和织物的黏合 206
10.4 Saret 633与634比较 208
10.5与传统黏合系统的比较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