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2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 5
1.3.1 区域创新能力器物层研究的理论综述 6
1.3.2 区域创新能力制度层研究的理论综述 20
1.3.3 区域创新能力文化层研究的理论综述 23
1.3.4 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的不足之处 27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思路和框架体系 28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8
1.4.2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体系 29
2 区域创新主体核心层与支撑层创新能力 32
2.1 区域创新能力的现状 32
2.1.1 区域创新能力的总体状况 32
2.1.2 区域创新主体核心层创新能力的现状 33
2.1.3 区域创新主体支撑层创新能力的现状 34
2.1.4 区域创新绩效的现状 36
2.2 区域创新能力器物层的结构 37
2.2.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8
2.2.2 模型的检验与评估 44
2.2.3 对模型仿真结果的分析 44
2.3 区域创新主体核心层的创新能力 50
2.3.1 企业创新战略决策能力 51
2.3.2 区域R&D能力 57
2.3.3 区域创新主体核心层的创新能力 66
2.4 区域创新主体支撑层的创新能力 73
2.4.1 风险投资能力 73
2.4.2 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76
2.4.3 人才支撑能力 87
2.4.4 区域创新主体支撑层的创新能力 95
2.5 小结 99
3 区域创新主体的自组织创新能力 100
3.1 区域创新主体的集群创新能力 100
3.1.1 区域产业集群的双层互动创新机制 101
3.1.2 区域产业集群的现状 101
3.1.3 区域产业集群核心层的创新能力 102
3.1.4 区域产业集群支撑层的创新能力 109
3.2 区域创新主体的创新接链能力 111
3.2.1 研究区域产业链创新能力的意义 111
3.2.2 区域产业链的类型 111
3.2.3 区域线状产业链的创新能力 112
3.2.4 区域网状产业链的创新能力 115
3.2.5 区域创新主体的创新接链能力 117
3.3 区域创新主体的创新结网能力 120
3.3.1 区域创新主体创新结网能力的含义 120
3.3.2 区域创新主体的创新结网路径 121
3.3.3 区域创新主体的创新结网能力 122
3.4 小结 128
4 区域创新能力制度层 129
4.1 区域创新能力制度层的含义 129
4.2 区域创新能力制度层的结构 130
4.2.1 研究模型与理论假设 130
4.2.2 研究方法 134
4.2.3 数据分析 136
4.3 区域创新主体核心层制度 142
4.3.1 企业家制度 142
4.3.2 研发(R&D)制度 151
4.4 区域创新主体支撑层制度 160
4.4.1 创新融资制度 160
4.4.2 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制度 166
4.4.3 科研与教育制度 173
4.5 小结 179
5 区域创新能力形成的文化基因 180
5.1 区域创新能力形成的文化基因的含义 180
5.2 区域创新能力形成的文化基因的结构 181
5.2.1 研究模型与理论假设 181
5.2.2 研究方法 183
5.2.3 数据分析 186
5.3 区域创新主体的核心层文化基因 193
5.3.1 企业家文化基因 193
5.3.2 R&D文化基因 203
5.4 区域创新主体的支撑层文化基因 210
5.4.1 风险投资文化基因 211
5.4.2 教育文化基因 215
5.4.3 技术中介文化基因 221
5.5 区域文化基因形成的根源 226
5.5.1 区位对区域文化基因的影响 227
5.5.2 区域关键人物对区域文化基因的影响 228
5.5.3 区域历史对区域文化基因的影响 229
5.5.4 区域之间文化交流对区域文化基因的影响 231
5.5.5 区域文化基因形成的根源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意义 232
5.6 小结 232
6 区域创新能力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33
6.1 区域创新能力各层次的匹配性 233
6.1.1 企业创新战略决策能力各层次的匹配性 234
6.1.2 R&D能力各层次的匹配性 237
6.1.3 风险投资能力各层次的匹配性 239
6.1.4 技术中介服务能力各层次的匹配性 241
6.1.5 人才支撑能力各层次的匹配性 244
6.2 区域创新主体在各层次中地位的差异性 245
6.2.1 区域创新主体核心层在各层次中地位的差异性 245
6.2.2 区域创新主体支撑层在各层次中地位的差异性 247
6.3 小结 248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250
7.1 研究结论 250
7.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253
7.3 研究展望 253
参考文献 255
后记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