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客观存在的激励法 3
第一节 文献中的激励法 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激励法 6
第三节 外国的激励法 10
第四节 外国学者对激励法的关注 16
第五节 中国学者对激励法的关注 18
第六节 对激励法缺乏系统研究的原因 21
第二章 对激励法的一些模糊认识 27
第一节 否定激励法 27
第二节 对激励法的偏见 30
第三章 激励法学研究的意义 34
第一节 激励法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35
第二节 激励法学研究的实践意义 61
第四章 激励法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73
第一节 激励法学的研究对象 73
第二节 激励法学的研究范围 81
第五章 激励法定义论 85
第一节 若干学者的初步探索 85
第二节 激励法定义之我见 86
第三节 激励法的外延 91
第六章 激励法特征论 94
第一节 激励法的法律功能激励性 94
第二节 激励法的社会成员认同性 108
第三节 激励法的激励契约性 120
第四节 科技进步奖励法的契约性 133
第五节 专利法的契约性 134
第六节 激励契约的经济分析 135
第七章 激励法属性论 141
第一节 现象、属性与本质属性 141
第二节 激励法现象与激励法的属性 143
第三节 激励法本质 150
第八章 激励法分类论 179
第一节 按法律部门划分 179
第二节 按法律实务划分 216
第三节 按激励内容划分 230
第四节 按激励主体划分 236
第五节 按激励标的划分 239
第六节 按激励方式划分 255
第九章 激励法价值论 271
第一节 法律价值研究与激励法 271
第二节 激励法价值 281
第三节 激励法地位与激励法价值 306
第十章 激励法原则论 347
第一节 原则、法律原则与激励法原则 347
第二节 法定性原则 352
第三节 违法无效原则 359
第四节 程序正当原则 363
第五节 公平性原则 368
第六节 诚实信用原则 375
第七节 信赖保护原则 384
第八节 激励适时原则 391
第九节 激励适当原则 396
第十一章 激励法结构论 408
第一节 激励法的总体结构 408
第二节 激励法的单体结构 424
第三节 激励法规范的结构 424
第十二章 激励法运行论 436
第一节 关于“法律运行”概念的探讨 436
第二节 法律运行模式 439
第三节 法律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 444
第四节 激励法的双向运行 446
第五节 国家激励法与民间激励法的双向互动 447
第六节 民间激励法运行中的悬赏广告问题 456
第十三章 法律激励的救济 467
第一节 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467
第二节 行政奖励救济问题的提出 469
第三节 行政救济概念论析 473
第四节 行政奖励救济概念论析 474
第五节 行政奖励救济的可能性 486
第六节 行政奖励救济手段探讨 491
第十四章 激励法之学理基础 504
第一节 激励法的管理学基础 504
第二节 激励法的心理学基础 518
第三节 激励法的人性论基础 527
附录一 一以贯之的中国古代激励法思想 547
一、中国古代激励法思想在各大学派中的体现 547
二、中国古代激励法思想一脉相承从无间断 564
三、中国古代激励法思想从无间断地体现在所有朝代的法制中 580
附录二 商鞅激励法思想论 631
附录三 韩非子激励法思想论 640
附录四 法的消亡与法律激励 648
后记 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