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自学入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梅奎主编;尚晓玲,李艳彦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金盾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08251393
  • 页数:3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详细阐述了八纲、病因、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六经、三焦和卫气营血等八种中医辨证方法。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1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5

一、诊法 5

二、诊病 6

三、辨证 6

四、病案 7

第三节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8

一、司外揣内 8

二、见微知著 9

三、以常达变 9

第四节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9

一、整体审察 9

二、诊法合参 10

三、病证结合 11

第五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动态 12

一、诊法客观化的研究 12

二、证候规范化的研究 13

三、计量诊断 14

第六节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15

第二章 望诊 17

第一节 整体望诊 17

一、望神 17

二、望面色 20

三、望形态 27

第二节 局部望诊 30

一、望头面五官 31

二、望躯体 39

三、望四肢 44

四、望二阴 48

五、望皮肤 49

第三节 望排出物 53

一、望痰涎涕唾 53

二、望呕吐物 54

三、望二便 55

第四节 望小儿指纹 55

一、三关部位 56

二、诊络脉手法 56

三、三关辨轻重 56

四、形色主病 57

第五节 望舌 58

一、舌诊概说 58

二、望舌质 63

三、望舌苔 67

四、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71

第三章 闻诊 76

第一节 听声音 76

一、正常声音 77

二、病变声音 77

第二节 嗅气味 82

一、病体气味 82

二、病室气味 83

第四章 问诊 84

第一节 问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84

第二节 问诊的主要内容 85

一、一般情况 85

二、主诉 86

三、现病史 86

四、既往史 87

五、个人生活史 87

六、家族史 88

七、问现在症状 88

第五章 切诊 113

第一节 脉诊 113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和脉诊的临床意义 115

二、脉诊的部位 117

三、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20

四、正常脉象 121

五、常见的病脉及主病 123

第二节 按诊 148

一、按诊的方法和意义 148

二、按诊的内容 149

第六章 八纲辨证 154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154

一、八纲辨证概念 154

二、八纲辨证源流 155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 155

一、表里 155

二、寒热 158

三、虚实 161

四、阴阳 163

第三节 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 167

一、证候相兼 167

二、证候转化 169

三、证候错杂 170

四、证候真假 171

第七章 病因辨证 174

第一节 六淫、疫疠证候 175

一、风淫证候 175

二、寒淫证候 176

三、暑淫证候 176

四、湿淫证候 177

五、燥淫证候 178

六、火淫证候 178

七、疫疠证候 179

第二节 七情证候 180

第三节 饮食、劳逸证候 182

一、饮食所伤证 182

二、劳逸所伤证 182

三、房室所伤证 183

第八章 气血津液辨证 184

第一节 气病辨证 184

一、气虚证 184

二、气陷证 185

三、气滞证 185

四、气逆证 186

五、气闭证 186

第二节 血病辨证 187

一、血虚证 187

二、血瘀证 187

三、血热证 188

四、血寒证 189

第三节 气血同病辨证 189

一、气滞血瘀证 190

二、气虚血瘀证 190

三、气血两虚证 191

四、气不摄血证 191

五、气随血脱证 191

第四节 津液病辨证 192

一、津液不足证 192

二、水液停聚证 192

第九章 脏腑辨证 196

第一节 肝与胆病辨证 196

一、肝气郁结证 197

二、肝火上炎证 197

三、肝血虚证 198

四、肝阴虚证 198

五、肝阳上亢证 199

六、肝风内动证 200

七、寒凝肝脉证 202

八、肝胆湿热证 202

九、胆郁痰扰证 203

第二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 203

一、心气虚证 203

二、心阳虚证 204

三、心阳暴脱证 204

四、心血虚证 205

五、心阴虚证 205

六、心火亢盛证 206

七、心脉痹阻证 206

八、痰迷心窍证 207

九、痰火扰心证 208

十、小肠实热证 209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209

一、脾气虚证 209

二、脾阳虚证 210

三、中气下陷证 210

四、脾不统血证 211

五、寒湿困脾证 212

六、湿热蕴脾证 213

七、胃阴虚证 213

八、食滞胃脘证 214

九、胃寒证 214

十、胃热证 214

第四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 215

一、肺气虚证 215

二、肺阴虚证 216

三、风寒犯肺证 216

四、风热犯肺证 217

五、燥邪犯肺证 217

六、痰湿阻肺证 218

七、大肠湿热证 219

八、肠热腑实证 219

九、大肠液亏证 220

十、肠虚滑泄证 220

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 221

一、肾阳虚证 221

二、肾阴虚证 222

三、肾精不足证 222

四、肾气不固证 223

五、肾不纳气证 223

六、膀胱湿热证 224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225

一、心肾不交证 225

二、心肾阳虚证 226

三、心肺气虚证 226

四、心脾两虚证 227

五、心肝血虚证 227

六、肝火犯肺证 228

七、肝脾不调证 228

八、肝胃不和证 229

九、肝肾阴虚证 230

十、脾肾阳虚证 230

十一、脾肺气虚证 231

十二、肺肾阴虚证 232

第十章 经络辨证 233

第一节 十二经脉病证 234

一、手太阴肺经病证 234

二、手阳明大肠经病证 235

三、足阳明胃经病证 235

四、足太阴脾经病证 236

五、手少阴心经病证 236

六、手太阳小肠经病证 237

七、足太阳膀胱经病证 237

八、足少阴肾经病证 238

九、手厥阴心包经病证 238

十、手少阳三焦经病证 239

十一、足少阳胆经病证 239

十二、足厥阴肝经病证 240

第二节 奇经八脉病证 240

一、督脉病证 240

二、任脉病证 241

三、冲脉病证 241

四、带脉病证 242

五、阳跷、阴跷脉病证 242

六、阳维、阴维病证 243

第十一章 六经辨证 244

第一节 六经病证的分类 244

一、太阳病证 245

二、阳明病证 247

三、少阳病证 248

四、太阴病证 248

五、少阴病证 249

六、厥阴病证 250

第二节 六经病证的传变 250

第十二章 三焦辨证 253

第一节 三焦病证的分类 253

一、上焦病证 253

二、中焦病证 254

三、下焦病证 255

第二节 三焦病证的传变规律 255

第十三章 卫气营血辨证 257

第一节 卫气营血证候分类 257

一、卫分证候 257

二、气分证候 258

三、营分证候 258

四、血分证候 259

第二节 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规律 260

第十四章 诊法与辨证运用 262

第一节 病情资料的收集 262

一、全面系统收集资料 262

二、准确客观把握资料 263

三、收集资料要重点突出 263

第二节 辨证方法的运用 264

一、掌握辨证要点 264

二、分清证候主次,明确证候标本 264

三、识别真假本质 265

四、各种辨证方法的灵活运用 266

第十五章 中医病案书写 268

第一节 病案的沿革与意义 268

一、中医病案的沿革 268

二、病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70

第二节 病案的内容和要求 271

一、中医病案书写通则 271

二、中医病案的标题名称 274

三、住院病案的排列顺序 274

四、中医病案书写格式及书写要求 276

五、病案示例 285

附录 古医书诊断节选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