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勒克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钧枢,黄启军主编;尼勒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28062191
  • 页数:6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历史、自然、经济、政治、人物等方面详细记述了尼勒克县的发展演变历程,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县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巨大成果。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编 建置 区划 52

第一章 区域与建置 52

第一节 区域 52

第二节 建置沿革 52

第二章 行政区划 53

第一节 苏木制和千户制 53

第二节 区乡制 54

第三节 社镇制 54

第四节 镇乡村制 55

第三章乡(镇)场概况 56

第一节 尼勒克镇 56

第二节 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族乡 56

第三节 苏布台乡 58

第四节 喀拉苏乡 59

第五节 加哈乌拉斯台乡 60

第六节尼勒克乌赞乡 61

第七节 克令乡 62

第八节 乌拉斯台乡 63

第九节 胡吉尔台乡 64

第十节 喀拉托别乡 65

第十一节 木斯乡 66

第二编 自然环境 68

第一章 地质地貌 68

第一节 地质 68

第二节 地形 70

第三节 地貌 70

第二章 气候 72

第一节 气候特征 72

第二节 日照 72

第三节 气温 73

第四节 降水蒸发 75

第三章 水文 76

第一节 地表水 76

第二节 地下水 80

第四章 自然资源 81

第一节 矿藏资源 81

第二节 生物资源 84

第三节 土地 85

第五章 自然灾害 87

第一节 地震 87

第二节 雹灾 88

第三节 霜冻 89

第四节 洪灾 90

第五节 旱灾 91

第六节 虫害鼠害 92

第七节 风灾雷击 92

第三编 人口 94

第一章 人口变化 94

第一节 机械增长 94

第二节 自然增长 96

第二章 人口密度、分布 97

第一节 人口密度 97

第二节 人口分布 98

第三章 人口构成 99

第一节 性别构成 99

第二节 民族构成 100

第三节 年龄构成 100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01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01

第四章 计划生育 102

第一节 晚婚晚育 102

第二节 节制生育 102

第三节 基层计划生育组织及工作 103

第四编 牧业 106

第一章 所有制变革 106

第一节 牧业社会主义改造 106

第二节 牧业联产承包责任制 107

第二章 草场 108

第一节 草场概况 108

第二节 草场保护、改良 111

第三章 畜禽品种 115

第一节 家畜 115

第二节 家禽 121

第四章 品种改良 123

第一节 伊犁马改良 123

第二节 新疆褐牛改良 127

第三节 新疆细毛羊改良 130

第五章 畜牧业区划 132

第一节 南部阿布热勒山新疆细毛羊区 132

第二节 东北部博罗科努山养牛养蜂区 133

第三节 西北部科古尔琴山南麓羊牛区 134

第四节 河谷平原农牧林畜禽区 134

第六章 疫病防治 135

第一节 传染病 135

第二节 寄生虫病 140

第七章 牧业基本建设 142

第一节 草场围栏 143

第二节 牧民定居 143

第三节 人畜饮水工程 143

第四节 其他基本建设 143

第八章 经营管理 144

第一节 机构 144

第二节 效益 149

第五编 农业 154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154

第一节 私有制 154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 155

第三节 公有制 155

第二章 耕地及农作物 156

第一节 耕地 156

第二节 农作物 156

第三章 作物栽培 159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59

第二节 农业技术推广 159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160

第四章 经营管理 161

第一节 农业区划 161

第二节 产值产量 164

第三节 管理机构 165

第六编 林业 168

第一章 森林资源 168

第一节 山区天然林 168

第二节 河谷次生林 169

第三节 平原人工林 169

第四节 低山灌木林 169

第二章 植树造林 170

第一节 种苗 170

第二节 人工造林 171

第三章 森林保护 174

第一节 颁发国有林权证 174

第二节 护林防火 174

第三节 查处毁林案件 175

第四节 林木病虫害及防治 175

第四章 山区天然林经营管理 176

第一节 资源林政管理 176

第二节 林地及林木采伐 177

第三节 木材运输检查 177

第五章 机构队伍 17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77

第二节 林场 178

第七编 水利 180

第一章 灌区 180

第一节 喀拉托别灌区 181

第二节 团结灌区 181

第三节 克令灌区 181

第四节 吉仁台灌区 181

第五节 尼勒克乌赞灌区 182

第六节 加哈乌拉斯台灌区 182

第七节 其他灌区 182

第二章 水利工程 183

第一节 渠首工程 183

第二节 输水工程 183

第三节 给水工程 190

第四节提水工程 191

第三章 防洪抗旱 194

第一节 防洪 194

第二节 抗旱 195

第四章 经营管理 195

第一节 机构 195

第二节 灌溉工程管理 197

第三节 给水工程管理 197

第八编 农牧业机械 200

第一章 机构 200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00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 201

第二章 农牧业机械 202

第一节 农业机具 202

第二节 农业机械 203

第三节 畜牧业机械 205

第四节 机械化程度 205

第三章 经营管理 207

第一节 经营体制 207

第二节 农机管理 208

第九编 屯垦 212

第一章 清代回垦 212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屯垦 212

第一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 212

第二节 新疆军区屯垦 213

第三章 垦区单位简介 213

第一节 新疆军区尼勒克军马场 213

第二节 农四师七十一团喀英德焦化厂 215

第三节 农四师七十二团煤矿 216

第四节 农四师七十九团场 216

第十编 工业 218

第一章 工业体制 218

第一节 私营工业体制 218

第二节 公私合营国营和集体工业体制 218

第二章 行业结构 219

第一节 能源工业 219

第二节 建材工业 223

第三节 采矿业 225

第四节 建筑业 225

第五节 加工业 226

第六节 制造业 227

第七节 机构修配业 229

第八节 印刷业 229

第三章 经营管理 230

第一节 管理制度 230

第二节 管理机构 231

第三节 效益 231

第十一编 交通 邮电 236

第一章 交通 236

第一节 公路 236

第二节 桥梁 238

第三节 隧道 240

第四节 运输 241

第五节 管理 243

第二章 邮电 244

第一节 机构 244

第二节 邮政 245

第三节 电信 247

第十二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250

第一章 城镇建设 250

第一节 城市沿革及规划 250

第二节 房建 251

第三节 道路桥涵 254

第四节 公共设施 256

第二章 乡镇建设 257

第一节 乡村规划 257

第二节 乡村建设 258

第三章 环境保护 258

第一节 废气治理 259

第二节 废水治理 260

第三节 废渣治理 261

第四节 环境绿化 262

第四章 管理 26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62

第二节 经济效益 263

第十三编 财税 金融 267

第一章 财政 267

第一节 财政收入 267

第二节 财政支出 269

第三节 财政管理 271

第二章 税务 274

第一节 税制 税种 274

第二节 税收 276

第三节 税务管理 277

第三章 金融 279

第一节 金融机构 279

第二节 货币 281

第三节 储蓄存款 282

第四节 信贷 283

第五节 金融管理 284

第四章 保险 286

第一节 保险业务 286

第二节 经营管理 287

第十四编 商业 290

第一章 商业体制及经营 290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90

第二节 国营商业 292

第三节 集体商业 305

第二章 商业管理 308

第一节 机构 308

第二节 财务经营管理 308

第三节 仓储管理 309

第四节 运输管理 310

第十五编 粮油 313

第一章 机构 313

第一节 民国时期粮食机构 313

第二节 新中国时期粮油机构 313

第二章 粮油购销 314

第一节 征购 314

第二节 销售 316

第三章 粮油仓储 320

第一节 仓库 320

第二节 储粮管理 320

第四章 加工 321

第一节 粮油加工 321

第二节 饲料加工 322

第十六编 综合经济管理 324

第一章 计划 324

第一节 编制计划 324

第二节 计划执行与检查 326

第三节 计划管理 327

第二章 统计 327

第一节 机构队伍 327

第二节 统计范围与宣传 328

第三节 专项统计调查 328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329

第一节 市场管理 329

第二节 合同管理 332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 333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335

第五节个体经济管理 336

第六节 管理机构 337

第四章 物价 33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38

第二节 物价监督 338

第三节 工农牧产品比价 339

第四节 主要农牧产品价格 341

第五节 主要工业产品价格 344

第五章 计量管理 346

第一节 机构队伍 346

第二节 度量衡演变 346

第三节 计量检定 349

第四节 产品质量检验 350

第六章 审计管理 350

第一节 机构 350

第二节 审计调查 350

第三节 专案审计 351

第七章 土地管理 352

第一节 机构 352

第二节 土地权属管理 353

第三节 土地征用、划拨 353

第四节 土地监察与纠纷处理 354

第十七编 政党 社团 356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尼勒克县地方组织 356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尼勒克县委员会 356

第二节 组织建设 360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 365

第四节 部门工作 36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巩哈县地方组织 375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巩哈县县党部 375

第二节 组织活动 375

第三章 社会团体 375

第一节 工人组织 375

第二节 青年组织 377

第三节 妇女组织 379

第四节 农民组织 381

第五节 工商组织 381

第六节 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381

第七节 文化团体 382

第八节 其他团体 382

第四章 重大政事 383

第一节 清匪反霸 383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383

第三节 抗美援朝 384

第四节“三反”“五反” 384

第五节“肃反”“审干” 385

第六节 整风反右 386

第七节 大跃进 387

第八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87

第九节“文化大革命” 389

第十节 平反冤假错案 392

第十一节 改革开放 393

第十八编 政权 政协 396

第一章 权力机构 396

第一节 县各族各界代表会议 396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396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01

第四节 民主选举 402

第二章 行政机构 404

第一节 县级机构 404

第二节 职能部门 407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构 412

第一节 参议会 412

第二节 县政协机构 413

第三节 历届县政协委员会议 413

第四节 参政议政 416

第十九编 劳动 人事 422

第一章 劳动 422

第一节 机构 422

第二节 劳动管理 422

第三节 劳动保护 424

第二章 人事 425

第一节 机构 425

第二节 干部队伍 425

第三节 职称改革 430

第四节 人才交流 432

第五节 编制工作 433

第三章 工资 福利 433

第一节 工资制度 433

第二节 调资 434

第三节 福利 435

第四节 离退休 435

第二十编 民政 438

第一章 拥军优属 438

第一节 拥军 438

第二节 优属 440

第二章 抚恤 444

第一节 烈士抚恤 444

第二节 牺牲、病故人员抚恤 445

第三节 残废人员抚恤 445

第三章 安置 445

第一节复、转、退伍军人的安置 445

第二节 支边青年安置 447

第三节精简下放干部、职工、安置 447

第四节 自流人员安置 448

第四章 社会救济 448

第一节 救灾 448

第二节 救济 450

第五章 扶贫 452

第一节 机构 452

第二节 扶持农牧民 453

第三节 扶持工矿企业 454

第四节 扶持重点开发项目 455

第六章 其他民政工作 456

第一节 社会福利 456

第二节 婚姻登记 457

第二十一编 公安 司法 460

第一章 公安 460

第一节 机构 460

第二节 治安管理 461

第三节 户政管理 464

第四节 刑事侦破 466

第五节 特种行业管理 468

第六节 外事管理 468

第七节 专项斗争和“严打” 469

第八节 预审和监所管理 471

第九节 消防管理 474

第十节 交通监理 475

第十一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476

第二章 检察 477

第一节 机构 477

第二节 检察工作 478

第三章 审判 482

第一节 机构 482

第二节 审判制度 483

第三节 审判业务 484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87

第一节 机构 487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488

第三节 人民调解 489

第四节 公证 489

第五节 律师工作 489

第二十二编 军事 492

第一章 地方军事机构 492

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 492

第二节 县武警中队 493

第二章 驻军 494

第一节 民国时期驻军 49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驻军 494

第三章 兵役 民兵 494

第一节 兵役 494

第二节 民兵 495

第四章 战事 496

第一节 加哈乌拉斯台首举义旗 496

第二节 加哈乌拉斯台山二战大捷 497

第三节 三区革命游击队攻克巩哈县城 497

第四节 县城保卫战 498

第二十三编 教育 501

第一章 普通教育 501

第一节 幼儿教育 501

第二节 小学教育 502

第三节 中学教育 514

第二章 成人教育 518

第一节 扫除文盲 518

第二节 职工培训 520

第三章 教师 522

第一节 教师队伍 522

第二节 师资培训 523

第四章 教育管理 52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26

第二节 学制 526

第三节 学校设施 526

第四节 勤工俭学 527

第五节 教学管理 528

第二十四编 科学技术 532

第一章 科技组织和队伍 532

第一节 科技机构 532

第二节 科技队伍 533

第二章 科技普及 534

第一节 农牧业技术推广 534

第二节 工业技术改造 534

第三章 科技成果 535

第一节 科技项目 535

第二节 科技论文 539

第三节 科技书籍出版 539

第四章 其他科技工作 541

第一节 地震监测 541

第二节 气象测报 541

第二十五编 文化 544

第一章 文化艺术 544

第一节 机构 544

第二节 群众文化 546

第三节 文学艺术 548

第四节 电影 550

第五节 图书 551

第二章 广播 电视 553

第一节 广播 553

第二节 电视 554

第三章 档案 555

第一节 县档案馆 555

第二节 机关档案工作 556

第三节 档案队伍 556

第四章 文物古迹 556

第一节 古遗址 556

第二节 岩画 石刻文 558

第三节 重要文物 558

第四节 旅游胜地 559

第五节 纪念地 563

第二十六编 卫生 体育 566

第一章 卫生 566

第一节 机构 566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 568

第三节 卫生防疫 568

第四节 医疗 570

第五节 医药 571

第六节 妇幼保健 572

第七节 医疗制度 572

第二章 体育 573

第一节 群众体育 573

第二节 民间体育活动 574

第三节 县业余体校 575

第四节 学校体育 577

第五节 管理 578

第二十七编 民族 宗教 580

第一章 民族 580

第一节 哈萨克族 580

第二节 汉族 584

第三节 维吾尔族 585

第四节 回族 587

第五节 蒙古族 589

第六节 锡伯族 593

第二章 宗教 595

第一节 伊斯兰教 595

第二节 藏传佛教 596

第三节 其他宗教 597

第四节 宗教管理 597

第五节 宗教教育 598

第二十八编 精神文明 600

第一章 民族团结 军民团结 600

第一节 民族团结 军民团结 兵团与地方团结协作 600

第二节 拥政爱民 支援地方社会主义建设 601

第三节 军民共建精神文明 602

第二章 社会新风 603

第一节 维护团结主旋律 603

第二节 见义勇为 605

第三节 助人为乐 607

第二十九编 人民生活 610

第一章 农牧民生活 610

第一节 收入 610

第二节 消费 611

第三节 储蓄 611

第四节 家庭耐用品拥有量 611

第二章 城镇人口生活 613

第一节 收入 613

第二节 消费 613

第三十编 人物 616

第一章 人物传 616

第一节 烈士传 616

第二节 名人传 622

第二章 名人简录 633

第三章 名表 638

第一节 烈士表 638

第二节 名人表 642

附录 650

一、1995~1997年经济概况 650

二、教育 652

三、人民生活 653

四、重大政事 653

五、1995~1999年尼勒克县六套班子领导人 661

六、古诗文辑录 664

后记 666

修志机构及成员 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