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
马克思主义哲学 2
序论 2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
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4
专题一 唯物论 5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5
二、唯物论的三观两原理 8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4
专题二 辩证法 16
一、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16
二、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18
三、辩证法的四对思维方法 23
四、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 24
专题三 认识论 28
一、认识与实践 28
二、真理与价值 32
三、方法论意义 35
专题四 历史观 37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7
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40
三、社会形态 42
四、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43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48
专题一 资本主义形成及商品经济理论 48
一、资本主义的形成 48
二、商品经济的基本理论 49
专题二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55
一、资本主义所有制 55
二、剩余价值理论 56
三、资本理论 60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63
五、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64
专题三 资本主义的发展 67
一、垄断理论 67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72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73
科学社会主义 75
专题一 社会主义社会 75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75
二、无产阶级革命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76
三、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及苏联模式 77
四、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78
五、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79
六、马克思主义政党 80
专题二 共产主义社会 81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81
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81
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82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86
序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86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86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86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87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88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88
毛泽东思想 97
专题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97
一、形成与发展 97
二、意义 99
三、内容 99
专题二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08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征 108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 108
三、社会主义改造 109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15
专题一 基本理论 115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1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19
三、改革开放理论 126
专题二 总体布局 133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33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47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55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58
专题三 实现条件 163
一、祖国统一 163
二、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6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69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73
第三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80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0
综述 鸦片战争 180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181
二、鸦片战争的过程及其结果 182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 183
主线一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86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86
二、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 187
主线二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89
一、太平天国运动 190
二、洋务运动 192
三、戊戌维新运动 194
四、辛亥革命 196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99
综述 国内外大背景及选择 199
一、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199
二、“三座大山”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处境 200
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00
阶段一 党的成立与国民革命战争时期(1919—1927) 202
一、党的成立 202
二、国民大革命 206
阶段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 209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209
二、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210
三、反围剿与土地革命 210
四、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211
五、中国革命的转折 212
阶段三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213
一、日本侵华 213
二、国民党及其正面战场 214
三、共产党及其敌后战场 215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219
阶段四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220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220
二、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包围之中 221
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223
四、中国革命的胜利 224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25
综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25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225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26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问题 226
四、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工作 226
阶段一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49—1956) 227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27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准备 227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 228
阶段二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 229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229
二、十年内乱时期(1966—1976) 231
阶段三 改革开放时期(1978—) 233
一、历史性转折 233
二、改革开放起步 234
三、拨乱反正任务完成 235
四、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236
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237
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38
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原因和经验 241
第四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44
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244
专题一 理想信念教育——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244
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244
二、理想信念的实现 247
专题二 爱国主义教育——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249
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249
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250
三、做忠诚的爱国者 253
专题三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255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55
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57
三、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259
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263
专题一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263
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263
二、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265
三、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267
四、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69
专题二 三大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 272
一、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 272
二、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职业道德 275
三、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家庭美德 275
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277
专题一 三大生活领域的法律规范 277
一、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277
二、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280
三、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281
专题二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284
一、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284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288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290
四、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292
专题三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294
一、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294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302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309
第五部分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315
形势与政策 315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315
专题一 世界局势 315
一、国际格局变化 315
二、世界多极化 318
三、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319
专题二 世界焦点 322
一、综合国力竞争 322
二、大国关系 322
三、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 323
四、地区热点问题 323
五、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323
专题三 发展中国家 325
一、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 325
二、南北关系 325
三、南南合作 326
专题四 中国的政策 327
一、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327
二、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