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传统民生思想及其近代嬗变 11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与民生思想 11
一、先秦各学派民生思想的特点 12
二、民生与民本的关系探视 19
第二节 民生思想的边缘化和早期启蒙的民生指向 25
一、儒家思想制度化与民生思想的边缘化 25
二、早期启蒙与民生思想的转向 32
第二章 近代以来社会变革与民生问题新探索 43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民生纲领评价 43
一、《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民生问题解决方案 44
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民生纲领评价 46
第二节 康有为大同小康论中的民生诉求 49
一、康有为对传统文化的判断和对传统理想的创新 49
二、康有为大同小康论中提出的民生思想 52
第三章 早期国民党人对民生主义的探讨 56
第一节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新动向 57
一、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57
二、汉语词汇“爆炸”和中国人的观念变化 67
第二节 早期国民党人对民生主义的探讨 69
一、孙中山的现代化追求和对民生主义的解说 70
二、早期国民党人对社会主义术语的阐释 74
第三节 早期国民党人与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 83
一、早期国民党人与梁启超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分歧 84
二、早期国民党人与梁启超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争论 88
三、对早期国民党人和梁启超社会主义思想的评价 91
第四章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一些理论问题 97
第一节 民生史观和民生主义的思想来源 98
一、关于孙中山民生史观的问题 98
二、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思想来源 104
三、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容 110
第二节 民生主义是把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 112
一、国内外学者对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性质的一些看法 112
二、新世纪以来国内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综述 120
三、民生社会主义是把现代化与社会主义融为一体的理论 132
四、民生主义及其民本内涵 139
第三节 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 142
一、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思想 142
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影响与民生主义的发展 150
三、五四运动与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转变 154
第五章 孙中山身后国民党人对民生主义的解释 158
第一节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各派别对民生主义的解释 158
一、国民党正统派对民生主义的解释 159
二、国民党其他派别对民生主义的发挥 164
三、对民生主义的漠视与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 169
第二节 国民党左派邓演达对民生主义的发展 171
一、邓演达对农村革命与民生主义关系的阐释 172
二、对邓演达民生思想的评价 174
第六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及其对新三民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17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人对三民主义的认识过程和新民主主义对它的发展 180
一、共产党人对三民主义认识的过程 180
二、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对新三民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18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193
一、现代化讨论中的社会主义取向 194
二、“西化”、“本位文化”的争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8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题中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203
四、新三民主义的现代化内涵和中国社会主义选择 207
第七章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涵分析 217
第一节 民生主义的内容和发展 217
一、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早期表述 218
二、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晚期表达 227
第二节 对民生主义的多视角分析 235
一、民生主义是对传统理想的创造性转化 235
二、民生主义的现代化诉求 239
三、民生主义体现的现代性批判和乌托邦追求 243
第三节 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探视 249
一、列宁对民生主义评价的再认识 249
二、民生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本土形态 253
第四节 民生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吸收和批评 258
一、民生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吸收 258
二、民生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261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现代化中的两岸经济文化互动 268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解决民生问题确立了新的思路 26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思路 269
二、以人为本把握了现代化中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要求 272
第二节 现代化中的民生主义再认识与两岸经济文化互动 274
一、现代化的展开和国共两党对民生思想的再认识 274
二、对民生的关注是两岸经济互动的重要内容 282
第三节 从新民生主义到构建和谐社会 285
一、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及其现代化内涵 286
二、民生视野中的社会主义实践及理论反思 288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民生在其中的意义 293
第四节 民生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命题的破解 297
一、“民生”是科学社会主义内在本质的体现 29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对传统民生命题的破解 301
第九章 逻辑起点与历史展开中的民生思想演变分析 305
第一节 沟口雄三中国社会主义内生性分析和马克思资本逻辑起点论的借鉴意义 306
一、日本学者沟口雄三对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内生性的分析及启示 306
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起点论的分析及其借鉴意义 312
第二节 民生论题的逻辑起点和历史演变 315
一、民生命题的逻辑起点和历史展开 316
二、中国历史逻辑中的民生问题再认识 320
第三节 民生问题的根本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26
一、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决定了民生问题的长期性 326
二、第二次现代化与民生问题的前景分析 331
附录Ⅰ民生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早期形态 334
附录Ⅱ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核心命题 344
附录Ⅲ新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56
参考文献 366
后记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