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表达的力量 1
当中国的公益组织遇上媒体 3
每个议题都是一场战争 6
章节地图 7
第一部分 “协同互动模式”的提出 11
第一章 如何研究民意表达 11
第一节 一个逐渐出现的表达空间 11
第二节 文献路径与研究框架 19
第三节 实证策略 31
第二部分 “协同互动模式”的运作 45
第二章 “保护青海藏羚羊”议题 45
第一节 议题过程与角色力量分析 45
第二节 公益组织的媒体动员与框架争夺 49
第三节 政治机会转变与媒体立场 58
案例总结:错误表达与运动瓦解 68
第三章 “反对金光集团APP云南毁林”议题 70
第一节 “激进的外来者” 71
第二节 发言之前的准备功夫 73
第三节 精妙的策略过程 77
案例总结:表达空间藏于权力缝隙之中 97
第四章 “反对怒江建坝”议题 100
第一节 中国的反坝行动与角色力量分析 100
第二节 “反坝派”与“建坝派”的框架战争 107
第三节 媒体使用谁的框架? 123
案例总结:表达的政治机会 131
第五章 “反对圆明园铺设防渗膜”议题 134
第一节 被舆论喊停的国家项目 134
第二节 汇聚起来的民间声音 136
第三节 全线突破的媒体 153
案例总结:如何让表达合法化? 163
第三部分 “协同互动模式”的主体 167
第六章 公益组织:低调做事VS大声发言 167
第一节 公益组织的表达技术 167
第二节 公益组织的动力:我说故我在 177
第七章 媒体:社会的喉舌? 185
第一节 新闻常规与隐秘的表达 185
第二节 媒体的动力:“社会喉舌”角色的出现 193
第八章 目的与结果:从公共舆论到政策议程 204
第一节 表达与回应 206
第二节 公共议题的命运 215
本章小结:大声说、耐心等 223
第四部分 “协同互动模式”的潜力与前景 227
第九章 媒体公民社会的形成 227
第一节 表达的潜力 228
第二节 表达的边界 234
第十章 “双人舞”越跳越远? 240
第一节 奇特的“双人舞” 240
第二节 “双人舞”的形态及其前景 245
第三节 不同的公共议题领域 254
本章小结:转型国家的独特景观 257
结语 259
民意表达与社会治理转型 259
公益组织的空间拓展 262
传媒公共性的生长逻辑 265
参考文献 269
附录一:公益组织访谈名单 287
附录二:公益组织访谈提纲 290
附录三:媒体机构访谈名录 294
附录四:媒体人员访谈提 296
后记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