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科学、民主、决策 1
要勇于面对实际 3
谈区域开发正确决策的科学基础 7
环境保护必须反对急功近利 9
决策民主化与整顿领导作风 13
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也谈决策科学化 17
宏观控制与投资决策 19
风险分析与决策科学化 21
建设项目的综合论证与择优 23
建设项目的论证与争鸣 25
建设项目必须实行环境监督 28
仍然要提倡民主决策 30
无私无畏方能捍卫科学尊严 32
西南水电一哄而上令人忧 澄清认识多问几个为什么 33
生态环境建设贵在求实 37
环境评价中的价值观念问题 43
生态建设呼唤科学发展观 47
环境伦理与西部开发散论 52
对四川人才问题的几点思考 60
抗震救灾需要精神 更需要科学 63
汶川地震灾区重建是完整的系统工程 67
第二篇 资源、环境、生态 75
论地理环境 77
当代地理学综合发展趋势 83
当代环境问题新特点 86
山地环境研究成绩斐然 任重道远 89
科学技术的环境责任 91
从环境保护谈工业布局 94
生态建设初探 96
处理好长江上游生态建设中的八个关系 97
在西部大开发中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101
中国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加深对国情的认识 105
南方退耕还林不同类型区划分 112
尽快建立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 115
建立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模式 118
正确认识四川的资源 123
土地的价值在于发展的协调 125
热爱土地 珍惜土地 127
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128
在西部大开发中保护耕地 129
论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意义 130
“天府之国”的山地解读 138
汶川地震灾区重建若干建议 141
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 145
温室效应与宏观发展战略 146
中美两国城市发展的不同特点 149
第三篇 三峡、移民、战略 155
长江是一个完整的大系统 157
三峡工程环境影响的再认识 159
温室效应及其对大型工程的影响 170
三峡地区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 172
从环境容量看三峡移民 176
三峡移民后患多 181
三峡移民的出路在于库区的持续发展 183
三峡库区移民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189
中国水电移民的反思 192
论中国水电工程移民问题 197
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移民面临的挑战 204
我国生态移民的战略思考与建议 211
推陈出新 打造成都现代休闲产业与休闲文化 218
对国家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若干思考 222
第四篇 感慨、感想、感言 229
跟上时代潮流需要更新的七个观点 231
基础研究再也不能耽误 232
抓紧培养跨世纪科技人才 235
“基础”的感叹 239
科技忧思 240
回国不悔 忧虑亦有 244
我的选择 246
喜读《中国地图册》 248
别忘了山区教师 250
喜为虚,忧为实 251
最大的心里话 253
海誓不如山盟 255
我的退休生活 259
严师 262
生态学与环境研究的系统工程 265
我国地理科学的旗帜——缅怀黄秉维院士 274
光照青山绿水 276
第五篇 前言、序言、答言 279
《环境中的氟》——前言 281
《Off-Farm Employment in the Hengduan Mountain Region of Sichuan Province,China》——Preface 282
《渝鄂湘黔接壤贫困山区综合开发与持续发展研究》——前言 285
《岷江上游生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前言 288
《2003中国山区发展报告》(第一期)——前言 291
《中国山区发展报告——中国山区聚落研究》(第二期)——前言 292
《中国山区发展报告——中国山区发展新动态与新探索》(第三期)——前言 295
《四川省科技志》第八篇:生态与环境科学技术——前言 298
《农村聚落生态研究——理论与实践》——序言 301
《山区生态产业的开发与组织研究》——序言 303
《山区聚落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序言 306
《成都21世纪议程》——序言 308
风华正茂,肩挑跨世纪——贺《重庆环境科学》20周年 310
《生态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实践》简评 312
发展与环境休戚与共——答《四川科技报》“天府周刊”记者问 314
陈国阶教授访谈录——答《三峡探索》记者问 317
对抗震救灾的几点感慨与思考——答《成都发展改革研究》记者问 319
致国际合斯河流奖评委会的推荐信 323
附录一 已出版主要图书 327
附录二 已发表主要论文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