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研究 以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为个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孝川,王凌,刘菊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010109596
  • 页数:27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旨在以云南民族贫困高寒山区的典型缩影——六哨乡为个案,全面、深刻地探讨特殊地区教师群体在社会转型期的压力状况,分析是什么因素导致当地教师产生这些压力。研究以教师的压力及压力应对方式的研究为突破口,寻求一种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探求云南民族贫困高寒山区教师适应压力的心理机制和成功应对压力的模式,为特殊地区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教师成长及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提供参考,进而增强贫困民族农村地区教师的自尊、自信、自强,提升其生命质量。

第一章 选题缘起 1

第一节 时代背景 3

第二节 教育发展 5

第三节 自身因素 8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10

第一节 关于压力的研究 11

一、压力的界定 11

二、压力的症状 15

三、压力研究的发展阶段 17

四、压力研究的主要理论 20

五、压力研究的理论模型 31

六、压力的预警信号 34

第二节 关于教师压力研究 35

一、教师压力的界定 35

二、教师职业压力的内涵 38

三、教师压力模式 42

四、教师压力源的研究 48

五、人口统计变量与教师压力的关系研究 53

六、教师压力影响的研究 56

七、教师对压力的反应研究 60

第三节 教师压力应对研究 62

一、压力应对的内涵 62

二、压力应对的分类 65

三、压力应对理论模型 66

四、影响压力应对的因素研究 67

第四节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69

一、临床实践学理论 69

二、心理动力学理论 69

三、社会历史学理论 71

四、管理组织学理论 72

五、认知评估系统理论 73

第五节 当前教师压力研究的缺憾 74

一、研究角度的偏狭 74

二、研究内容的局限 74

三、研究方法的单一 75

四、研究对象的松散 76

五、理论研究的薄弱 76

第三章 研究思路 7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77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80

一、研究目的 80

二、研究意义 80

第三节 研究的价值取向 85

一、研究取向 85

二、研究效度 88

三、伦理道德 88

第四节 研究方法 89

一、研究点概括 89

二、研究工具 93

三、研究步骤 96

四、统计手段 98

第五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98

一、研究主题上的创新 98

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98

三、研究对象上的创新 99

第四章 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100

第一节 正式问卷的统计分析 101

一、问卷的因素结构 101

二、问卷的项目分析 109

三、问卷的信度检验 109

四、问卷的效度检验 109

五、问卷的适用性 111

六、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状况分析 111

第二节 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112

一、性别因素对教师压力的影响 112

二、民族因素对教师压力的影响 112

三、教龄因素对教师压力的影响 113

四、学历因素对教师压力的影响 113

五、职称因素对教师压力的影响 114

六、教学科目因素对教师压力的影响 114

七、学校类型因素对教师压力的影响 115

八、职务因素对教师压力的影响 115

第三节 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的因素探讨 116

一、教龄因素 116

二、职务因素 118

三、学历因素 120

四、学校类型因素 122

第四节 结论 125

第五章 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的原因分析 127

第一节 从社会层面分析教师压力产生的根源 128

一、生态环境与边缘的教师 128

二、社会期望与煎熬的教师 132

三、规范限制与无奈的教师 139

四、意识形态与诉求的教师 142

第二节 从学校层面分析教师压力产生的根源 146

一、师资培训与无助的教师 146

二、评定方式与焦虑的教师 150

三、学校权力与压抑的教师 156

四、组织氛围与失语的教师 159

第三节 从教师个体层面分析教师压力产生的根源 164

一、权威失落与受控的教师 164

二、职业要求与无望的教师 167

三、角色期待与模糊的教师 170

四、模式冲突与无为的教师 177

第六章 缓解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的策略——基于个案实践探索的理论思考 182

第一节 引导教师转变观念 183

一、教师形成自我认同观念 183

二、教师具备批判反思的意识 186

三、教师养成自我叙述能力 188

第二节 调整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客观要求 191

一、明确教育改革的要求 191

二、对教师提出恰当合理的要求 194

三、构建共同的学校价值观 196

第三节 增强教师应对教育改革的能力 200

一、提高教师个体的忍受能力 200

二、防止教师产生专业不胜任感 201

三、发挥教师群体效能作用 205

第四节 为教师提供支持性的环境 208

一、为教师提供建设性的支持环境 208

二、对教师的要求应从规约到服务 211

三、对教师职业期望从应然向实然转变 214

第五节 关注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顾虑 217

一、教育改革要发挥教师群体的潜力 217

二、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 220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互助 222

第六节 关注教育改革中教师的情感体验 226

一、调整教师的认知方式 226

二、教师注意自我调适 229

三、教师从消极受控到主动参与 232

第七节 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235

一、改革考试与评价制度 235

二、从“他评”到教师“自评” 239

三、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241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生成中的自我 245

第一节 研究总结 245

一、研究变项方面 246

二、研究工具方面 247

三、研究内容方面 248

四、研究方法方面 248

五、研究焦点方面 249

六、研究范围方面 250

第二节 教师压力研究的展望 251

一、理论研究 251

二、动态研究 252

三、干预研究 253

四、综合研究 253

五、应对研究 254

六、拓展研究 255

主要参考文献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