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第一节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6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7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10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6
第三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5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25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29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32
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38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39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43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7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53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54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58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64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71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71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74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76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7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7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8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85
第八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8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87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89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90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94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9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94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97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101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2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104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08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08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109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11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13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13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15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19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24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2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29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3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33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13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35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3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1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4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143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45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45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146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147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50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5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54
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56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64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164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69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170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76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76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78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79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83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83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185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92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92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193
第三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195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197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99
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199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1
第十四章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204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204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205
第三节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206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09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09
第二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11
第三节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11
第三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17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217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17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217
第二节 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220
第三节 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222
第四节 基本历史线索 : 1840—1919年的中国 222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24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24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26
第三节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227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30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30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232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233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36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236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238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239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242
综述 天翻地覆的三十年 242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46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4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247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48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51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251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52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55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56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256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259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60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263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269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269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270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271
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272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2012) 276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276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79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27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81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282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86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286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288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290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94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转折 294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起步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296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300
第四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6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306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306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08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308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311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311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312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314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318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18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20
第三节 科学对诗人生环境 321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325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325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27
第三节 弘扬社会生义道德 328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31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335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335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336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337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342
第一节 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342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346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347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351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351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354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355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355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358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358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362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