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与发展丛书 东莞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姚锦柏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00508943
  • 页数:292 页
图书介绍:

东莞概况 1

自然环境 1

建置沿革 3

人文地理 4

历史文化名城 4

革命斗争传统 5

民情与经济 7

民情 7

经济 7

农业与农村经济 11

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 11

改革农村经济体制,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

因地制宜,大胆探索,为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打下基础 14

抓好试点,辐射周边,打开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局面 15

因势利导,大力推广,全面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

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7

改革农村经济结构,全面调整生产和产业布局,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19

生产布局单一和产业结构落后,束缚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9

适时调整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重振东莞农业和农村经济 20

抓住关键,解决思想认识和粮食资金两大“瓶颈”,扫清调整障碍 24

大搞农业综合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7

树立商品经济观念,重新认识农业的巨大潜力 27

向农业广度进军,开发荒山、荒滩、荒埔,使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生产优势 29

综合治理,从内涵上挖掘增产潜力,提高产品质量 31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横向联系,把各层次力量吸引到开发农业上来 34

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开发向商品化发展 35

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基地化“三高”农业 38

打破传统农业方式,探索基地化“三高”农业新路子 39

加强组织引导,推进基地化“三高”农业 43

依靠科技,增加投入,保护和扶持基地化“三高”农业 46

以工促农,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50

转变观念,多方扶持,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53

以集体经济为主导,“五个轮子”一齐转 53

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54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乡镇企业整体素质 55

优化结构,使乡镇企业向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 56

外向型经济 62

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62

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实现外向型经济起步 63

解放思想,积极宣传引导 63

结合实际,因陋就简,制定以乡镇为重点大办来料加工的策略 64

“筑巢引凤”,促进香港工业向内地转移 65

发展“三资”企业,提高引进水平 66

确立行业引进导向,促进高新产业发展 68

由单一的加工工业向多元化引进发展 69

引进方式由分散型向集中型发展 70

实行土地有偿转让,解决资金困难,吸引更多外商投资 71

采取积极主动的引进方式,吸引更多大公司、大财团投资 71

加强管理,促进外向型工业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 73

坚持“重合同,守信用”,提高对外信誉 73

加强监督,防止走私等违法违规行为 73

加强工缴费结汇和合同管理,保证创汇稳步增长 75

加强引进项目的管理,促进外向型经济向高层次发展 75

引进外资,不但为东莞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使东莞确立了走外向型经济的方向 76

改革外贸体制 79

不断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加快培植新的出口拳头产品 81

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兴办和壮大生产基地,稳定出口货源,提高产品质量档次 81

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扩大销售网络 82

充分利用“来料加工”、“三资”企业广阔市场,发展自营出口贸易 83

建立高效率的管理,为外资企业优质服务 85

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加快外资企业发展 85

贯彻海关的“促进为主”方针,积极为促进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 87

发挥口岸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 89

加强商检管理,提高对外信誉 92

转机建制,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 94

按照市场经济与国际惯例要求,改革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 95

抓住机遇,加快东莞工业的升级转型,大力推进“第二次工业革命” 97

企业选介 103

广东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 103

东莞市凌高企业集团公司 104

广东太阳神集团公司 105

东莞市电化实业集团公司 106

生益敷铜板股份有限公司 107

石碣电子厂 108

东华机械厂 109

东莞雅文首饰制品有限公司 110

东莞福安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112

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 120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120

基础设施先行的发展策略 120

硬环境的投资情况 121

软环境的改善情况 121

改善投资环境的做法和措施 123

投资的“硬环境” 126

交通 126

通讯 130

能源 135

供水、供气 137

厂房建设 138

市中心区建设 140

投资的“软环境” 142

鼓励投资的政策、措施 142

外商投资的管理与服务 147

人才引进的做法 152

社会治安管理与服务 153

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 155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157

城乡规划 157

按现代化要求编制规划 157

不断调整完善镇中心区规划 160

按农村城市化要求编制中心村规划 161

城市建设 162

城市综合开发建设 16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65

城市管理 170

成立管理机构,制定管理法规 170

引进城市管理机制,对农村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171

抓好规划管理,及时纠正违章行为 171

加强管理执法 172

国土管理 175

环境保护 177

加强环保机构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177

以综合整治东引运河为重点,切实加强饮用水资源的保护 179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促进污染源治理 179

组团式城市典型介绍 182

东莞市新城市中心区 182

东城中心 184

海滨城镇——虎门 186

石龙镇 188

长安镇 189

常平镇 191

樟木头镇 192

桥头镇 195

塘厦镇 196

厚街镇 197

商业 购销 财政 金融 税务 旅游 199

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 199

转换经营机制,搞活商品流通 199

改革旧的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经营机制 199

向市场经济转换,实行多元化经营 201

城乡商业齐发展,供销小铺换新颜 203

鼓励私营商业,发展集贸市场 205

名店介绍 207

东莞市运河商场 207

美佳超级商场 208

改革购销体制,搞活粮食市场 209

改革粮油流通体制 211

转变经营观念,着力基础设施建设 212

发展粮食工业,改造陈旧设备,走商、工综合发展的路子 213

扩大经营范围,充分利用东莞的开放环境和地理优势,努力搞活外向型经济 215

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责任制,实行企业经济效益与职工分配水平挂勾,把经营者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215

改革用人制度,通过对外引进和对内加强培训的方法,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经营和管理骨干队伍,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16

改革企业管理体制 216

改革金融体制,发展金融事业 217

改革旧体制,初步形成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金融体系 217

金融体系经过改革,业务得到不断发展,资金实力增强,效益提高,有力支持了经济建设 218

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稳定金融,促进经济稳步发展 221

加强外汇外债调控管理,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223

改革财政体制,增加财政实力 224

在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财政实力迅速增强 224

全面完成上缴和各项集资任务,对上级贡献越来越大 224

改革财政体制,为搞活经济创造条件 225

拓宽理财领域,在运用信用形式筹集分配和管理财政资金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初步实现从供给型财政向经营管理型财政的转变 225

紧密配合和支持各项经济体制改革 226

贯彻税收政策 227

大力组织税源,使东莞工商税收不断迈上新台阶 227

坚持发展经济扩大税源,运用各种税收政策和手段,为经济发展服务 228

大力整顿税收秩序,打击各种偷漏骗税行为,推进以法治税 229

加强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 229

认真做好税制改革工作,推动税收事业的发展 229

大力发展旅游事业 230

旅游配套设施的全面改善,为旅游业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231

经济的腾飞,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232

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233

旅游景点及酒店选介 234

鸦片战争博物馆 234

沙角炮台 235

威远炮台 235

可园 235

石龙中山公园 236

旗峰公园 236

金鳌洲塔 237

宋皇姑赵氏墓 237

蒋光鼐故居 238

东莞宾馆 238

东莞山庄 238

长安莲花山庄俱乐部 239

桥头莲湖度假村外商俱乐部 240

精神文明建设与科、教、文、卫、体 243

精神文明建设概述 243

大力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干部、群众的现代文明意识 243

建立和健全专门机构,制订工作制度和方案,精神文明常抓不懈 245

加大投入,建设精神文明活动阵地 245

抓好现代文明的样板点,推动东莞精神文明建设 248

努力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东莞文明建设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 249

大抓科技兴市,发展科技事业 251

科技兴市活动深入开展 251

科技队伍、科研和开发机构不断发展壮大 252

增加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兴市实力 252

不断加强各项科技管理工作,为科技兴市服务,精心 252

组织实施国家、省、市三级科研计划项目 252

科协组织迅速发展,科技宣传普及活跃 253

办大教育,大办教育,东莞教育稳步发展 254

深入开展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调动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办学积极性 256

改革教育资金投入方式,增加教育投入,保证教育有可靠的资金来源 257

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坚决稳定教师队伍 257

发展东莞高等教育,提高办学层次 258

附:东莞理工学院 259

与经济发展同步,东莞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260

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文化设施明显改善 260

文化主管部门勇于开拓,面向基层,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卓有成效 262

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成绩显著,艺术创作活动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263

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业余文艺创作进一步繁荣 264

积极保护文物,充分发挥文物的社会效益 266

公共图书馆的网络基本完成,软、硬件建设均已达标 267

电影发行、放映改革成效显著,影院设备更新,发行业务持续上升 268

附:科书博建筑群 269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 270

新闻与出版 270

广播与电视 272

腾飞的东莞医疗卫生事业 276

医疗卫生工作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276

多方筹资办医疗 277

人员设备,全面配套 278

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278

东莞体育,享誉世界 279

东莞市体育事业取得辉煌成绩的主要原因 281

市委、市政府重视发展体育事业 281

深入开展体育体制的改革,调动各级政府、各行各业以及群众办体育的积极性 282

既重视培养本地“苗子”,又注意引进培养,广纳贤才 282

抓好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体育活动和比赛提供现代化的场地 283

体育场馆选介 284

东莞市体育中心 284

长安体育中心(公园) 285

桥头体育中心 285

虎门体育中心 286

厚街体育中心 286

石龙体育中心 287

常平体育馆 287

道滘体校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