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通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琪森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45211238
  • 页数:5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全新的理论框架,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书法、篆刻、工艺等加以系统性的综合考察。作者用美学的观点,来阐述中国艺术史发展的轨迹,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性与民族性,试图建构“打通美学与艺术史”,以美学为基础的中国艺术史学。全书涉及领域广泛,结构清晰、引经据典、语言流畅。

序蒋孔阳 1

关于建立中国艺术史学的构想(代前言) 3

一构想的缘起 3

二“艺术”的界定及建立艺术史的紧迫性 3

三史与论的动态结构 5

四纵与横的比较方法 7

五点与面的开放体系 9

六新颖而独到的研究视角 10

第一章原始艺术 12

第一节概说 12

第二节原始艺术的起源 15

一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16

二“红色”的原始宗教与巫术礼仪内蕴 17

第三节原始彩陶 18

一仰韶文化彩陶与马家窑文化彩陶 18

二彩陶的造型与纹饰 19

三彩陶纹饰的原始图腾意味 21

第四节原始绘画 23

一岩画:原始绘画的滥觞期 23

二原始绘画的两种类型 24

三第一件独立的绘画艺术作品 27

第五节原始书契 28

一彩陶上的原始书契 29

二原始书契与文字起源 30

第六节原始雕塑 32

一原始彩陶雕塑 33

二原始陶雕与象牙雕 34

第七节原始歌舞 35

一从舞蹈彩盆追溯原始舞蹈 35

二原始音乐的“三一说” 36

三原始乐器 37

第八节原始文学 38

一原始文学的第一种类型歌谣 39

二原始文学的第二种类型:神话传说 39

第二章商周艺术 42

第一节概说 43

第二节青铜工艺 46

一青铜器的制作与种类 47

二青铜器育成期 48

三青铜器鼎盛期 49

四青铜器衰变期 50

第三节绘画 51

一青铜器绘画 52

二青铜纹饰的文化观念 53

第四节雕塑 55

一青铜器圆雕与高浮雕等 55

二玉器雕刻 57

第五节甲骨文与金文 58

一甲骨文我国书法艺术的发端 59

二金文及其艺术风格 61

第六节文学 63

一甲骨卜辞 63

二《周易》中的易卦爻辞 64

三《尚书》 65

第七节音乐 67

一巫人与舞蹈 67

二商周主要的歌舞类型 68

三演奏乐器及八音五声说 69

第三章春秋战国艺术 72

第一节概说 73

第二节绘画 76

一壁画 76

二帛画 78

三青铜器绘画 80

四漆器绘画 81

第三节文学 83

一春秋战国文学的总体特征 84

二《诗经》 84

三历史散文《春秋》《左传》、《战国策》 89

四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庄子》 92

五《离骚》 96

第四节音乐 98

一公孙尼子的《乐记》 99

二音乐歌舞作品 100

三民间音乐家韩娥、伯牙 100

第五节戏剧 102

一戏剧起源于“巫觋说” 102

二戏剧起源于“优孟衣冠说” 103

第六节书法 105

一钟鼎文 105

二石鼓文 106

第七节篆刻 107

一篆刻起源说 107

二古玺的形成、种类 109

三巨玺、小玺 110

四官玺 110

第八节工艺 111

一青铜工艺 112

二丝织工艺 113

三漆器工艺 114

四其他 114

第四章秦汉艺术 116

第一节概说 117

第二节绘画 119

一秦代的壁画、漆画等 119

二汉代帛画 120

三壁画 121

四画像石、画像砖 123

五瓦当 127

第三节雕塑 128

一秦兵马俑 129

二汉霍去病墓前石雕 130

三陶俑 131

四铜俑 132

第四节书法 133

一书同文”与小篆的创立 133

二秦隶 134

三汉隶的风格与成就 134

四隶变”的两个方向:草化与楷化 136

五汉简 137

第五节篆刻 138

一秦印的艺术特征 138

二汉印 140

三汉印的艺术风格 140

四 肖形印 142

第六节文学 143

一秦代文学简介 143

二汉赋的兴起 144

三汉赋作家群 144

四司马迁与《史记》 148

五汉乐府民歌及《孔雀东南飞》 150

六《古诗十九首》 151

第七节音乐 152

一汉乐府机构 152

二相和歌《广陵散》、《胡笳十八拍》 153

三鼓吹乐 154

四舞蹈及舞蹈家 155

五乐器 156

第八节戏剧 156

一汉百戏 156

二《东海黄公》及戏剧要素 157

第九节工艺 160

一秦汉铜镜 160

二秦汉时代的玉雕与漆器 160

三汉丝织工艺 161

四制陶工艺 162

五金银错工艺 163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艺术 164

第一节概说 165

第二节绘画 168

一综述 168

二魏晋南北朝的画家 169

三顾恺之及其艺术成就 170

四谢赫与《古画品录》 174

五张僧繇的创新意识 175

六佛教石窟壁画:敦煌莫高窟 176

七墓室壁画及画像石 179

第三节雕塑 181

一云冈石窟 181

二龙门石窟 182

三敦煌莫高窟 183

四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 184

五石兽雕刻 185

第四节书法 185

一综述 185

二陆机与《平复帖》 186

三王羲之及其艺术成就 187

四晋代的书法理论 189

五魏碑兴起的历史原因 189

六魏碑的艺术特征 191

七南北朝书法家 192

第五节文学 193

一建安文学:曹氏父子 194

二建安七子 195

三阮籍与嵇康 196

四山水诗、田园诗的兴起 198

五陶渊明与谢灵运 199

六南北朝乐府民歌 200

七志怪小说与轶事小说 202

八繁荣的文学评论 202

第六节戏剧 203

一《辽东妖妇》的戏剧内核 204

二《大面》《钵头》及《踏谣娘》的演出及其意义 205

第七节音乐 207

一清商乐 207

二鼓吹曲 208

三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209

四器乐独奏作品《梅花三弄》等 209

五伎乐舞 210

六宗教音乐 211

第八节篆刻 211

一印风趋于瘦硬劲挺 211

二印制的复杂 212

第九节工艺 213

一染织工艺 213

二瓷器工艺 214

三金属、漆器等工艺 215

第六章隋唐艺术 216

第一节概说 217

第二节绘画 221

一隋代绘画及其画家 221

二隋代的宗教美术 221

三唐代绘画 222

四人物画家:阎立本、吴道子、张董、周昉 222

五山水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王维、张璪 227

六花鸟动物画家薛稷、曹霸、韩幹、边鸾等 229

七宗教壁画:辉煌的莫高窟 230

八绘画理论 233

九五代十国绘画及“山水四大家” 234

十西蜀南唐画院的建立及绘画创作 236

第三节雕塑 238

一隋代的宗教雕塑 239

二唐代宗教雕塑的美学风貌 239

三动物石雕 241

四陶俑 243

第四节书法 243

一隋代书法的历史作用 243

二唐代书法繁荣的成因 244

三初唐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245

四中唐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 247

五晚唐至五代书法家:杨凝式 249

六唐代草书家:“颠张狂素” 250

七唐代书法的美学精神 252

八唐代书法理论:《书断》、《书谱》 252

第五节文学 254

一隋代文学简述 254

二文采风流、诗星灿烂的唐文苑:“初唐四杰” 255

三盛唐诗坛:孟浩然王维的田园诗、高适、王昌龄的边塞诗 258

四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 261

五中唐诗坛:白居易等人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266

六晚唐诗坛:李商隐、杜牧 268

七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 269

八唐代传奇小说的兴起 270

九词的兴起 271

第六节戏剧 273

一隋代的戏剧活动 273

二唐代的宫廷戏剧活动 274

三唐杂戏 274

四唐参军戏 276

五《樊哙排君难》的艺术特征及其影响 277

第七节音乐 278

一隋代的“九部乐” 278

二唐代的雅乐与大曲 279

三绮丽多姿的唐舞 280

四唐代的音乐组织机构 282

五曲子词的兴起与“敦煌曲子” 283

六宗教的“俗讲” 284

七唐代器乐演奏的发展 285

第八节篆刻 286

一篆法的乖讹化:九叠篆 287

二民间印章 288

第九节工艺 288

一隋代的瓷器工艺 288

二唐代工艺美术发展综述 288

三丝织工艺 289

四陶瓷工艺及唐三彩 290

五金属工艺 291

第七章宋元艺术 292

第一节概说 293

第二节绘画 296

一宋代的画院 296

二画院试题的美学意识 296

三人物画的创作倾向 297

四人物画家:李公麟与梁楷 298

五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300

六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301

七山水画家:李成、范宽、郭熙、李唐、马远、夏圭 301

八花鸟画及创作群体 306

九法常的写意花鸟画 308

十文人画的兴起:文同、苏轼、米氏父子等 308

十一对于文人画笔墨形式的评介 309

十二绘画理论:《图画见闻志》、《林泉高致》 310

十三元代的绘画艺术略说 312

十四赵孟頫及其艺术成就 312

十五“元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的艺术特色 313

十六元代文人画 316

十七人物画 317

十八绘画理论 317

十九宗教美术 318

第三节雕塑 319

一宋代的宗教雕塑 319

二大足石刻的艺术特色 321

三元代雕塑 322

第四节书法 322

一书法美学精神的颓唐:崇帖与趋时 323

二“宋四大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 324

三宋代的书法理论 327

四元代书法简介 328

五赵孟頫的书法成就与不足 328

六鲜于枢、康里巎巎及杨维桢的书法艺术 329

七元代的书法理论 331

第五节文学 332

一宋词兴盛的成因 332

二北宋前期词人:晏殊、欧阳修、柳永等 333

三北宋后期词人: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等 336

四南宋前期词人:辛弃疾、李清照 340

五南宋后期词人:姜夔、吴文英等 345

六北宋的诗歌创作: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轼等 347

七南宋的诗歌创作: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 349

八宋代的散文创作欧阳修的“古文革新运动 353

九元杂剧兴起的成因 354

十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 355

十一元散曲创作及重要作家:卢挚姚燧、贯云石、张养浩等 361

十二元诗歌、散文创作的低谷状 364

第六节戏剧 366

一宋杂剧:滑稽中的嘲讽、诙谐中的谏诤 366

二瓦舍勾栏:孕育杂剧走向成熟的母体 368

三院本与南戏 370

四元杂剧:戏剧艺术史上的鼎盛期 372

五元南戏的艺术成就及历史作用 374

第七节音乐 375

一宋元音乐活动的两大特征:城市性与综合性 375

二宋元的说唱艺术 377

三宋元新的乐器及器乐创作 379

四宋元的舞蹈 380

五宋元的音乐理论 381

第八节篆刻 382

一支离乖舛的宋官印 382

二篆刻艺术因素的增长:闲章与印谱 382

三元吾丘衍与《学古编》 383

四元篆刻实践的先行者:赵孟頫 384

五篆刻印材的开拓与文人的参与 384

第九节工艺 385

一陶瓷工艺的全盛期 386

二丝织工艺品的绚丽多彩 388

三漆雕工艺 389

第八章明清艺术 390

第一节概说 391

第二节绘画 394

一明山水画的两大流派:浙派与吴派 395

二明代的写意花鸟画家林良、陈淳、徐渭等 398

三明代的人物画家:陈洪绶 401

四明代的绘画理论及董其昌的山水南北宗说 402

五清代绘画的两种创作势态 405

六“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山水的艺术特征与局限 406

七“四僧”: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山水及其艺术成就 408

八清代画坛的群体感 411

九清代花鸟画:典雅秀逸一路风格 412

十“扬州八怪”及其绘画美学风采 414

十一清代人物画及其流派简述 419

十二清末“海派”画家群体的崛起: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 420

十三清代绘画理论:保守与创新 422

第三节雕塑 425

一明代的宗教雕塑与皇陵雕塑 425

二明代的民间小型雕塑 426

三清代的宗教雕塑与皇陵雕塑 427

四清代的小型雕塑与大型玉雕 428

第四节书法 429

一明代书法艺坛的整体倾向 429

二宋克、祝允明、文徵明、徐渭、董其昌等的书法创作 430

三明代书法审美的超稳态性 431

四明代的书法理论 432

五清代书法:从封闭到开放与振兴 432

六清代初期书法家:王铎、傅山 434

七清代中期书法家:金农邓石如、伊秉绶 435

八对郑板桥书法美学价值的再认识 436

九清代晚期书法家: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 439

十清代的书法理论 440

第五节文学 442

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美学倾向及艺术特色 443

二明代长篇小说创作热及《金瓶梅词话》的成就与缺陷 448

三明代诗文创作 449

四明代的短篇白话小说创作 453

五清代小说创作的时代特征 454

六《聊斋志异》 454

七《儒林外史》 457

八《红楼梦》 460

九清代的诗文创作 465

第六节戏剧 469

一明初传奇:囿于伦理纲常的模式 469

二明中期传奇:从低谷走向振兴 470

三明末传奇:汤显祖的《牡丹亭》跃向艺术的峰巅 472

四清初传奇:苏州戏剧家的崛起 475

五清传奇的杰出作家:“南洪北孔” 477

六昆腔的衰落与京剧的兴起 481

第七节音乐 482

一南、北说唱艺术:弹词与鼓词 482

二民歌小曲:城市文化繁荣的标志 484

三乐器演奏:士大夫阶层与普通百姓阶层 486

四音乐的国际性交流 487

五音乐理论《乐律全书》与《乐府传声》 488

第八节篆刻 490

一振兴明清流派印的先锋:文彭与何震 490

二明代篆刻家群体:苏宣、汪关、朱简 492

三清初篆刻家:沈世和、林皋、吴先声 494

四清代中期篆刻家:高凤翰、汪士慎、高翔 495

五邓石如的篆刻创作新观念 496

六桂馥张燕昌、董洵、巴慰祖的篆刻艺术 497

七西泠八家 498

八群星灿烂的清末篆刻艺苑:吴熙载、赵之谦 503

九篆刻艺苑的“双子星座”:吴昌硕、黄士陵 506

第九节工艺 509

一色彩瑰丽的明清陶瓷 510

二光华潜蕴的紫砂壶艺 511

三华美绚丽的明清丝织 515

四明清的其他各种工艺 516

生命的转换与释放(第一版后记) 518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再版后记)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