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坚定的“国家分配论者” 5
第一章 全面、系统、完整地提出并论证“财政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5
一、财政始终是同国家有着最密切、最本质的联系 5
二、逐步形成全面、系统、完整的“国家分配论”思想体系 8
三、社会主义财政分配与“一体五重”模式 18
四、“国家分配论”为中国财政实践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 25
五、“国家分配论”在理论争鸣中的拓展与深化 28
第二章 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基础理论 32
一、财政不论在什么社会制度下都属于经济基础 32
二、财政学的对象和范围 42
三、社会主义财政的职能 45
第二篇 财政教学科研战线的“老兵” 57
第三章 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基础理论 57
一、税收本质和职能 58
二、征税依据和“权益说” 60
三、社会主义税收原则及“税收公平效率观” 67
四、切合中国实际的税收制度模式和税收政策取向 74
第四章 借鉴外国税收思想,研究国际税收与涉外税收 81
一、开拓我国国际税收与涉外税收基础理论研究 82
二、构建并发展我国国际税收与涉外税收制度体系 87
三、展望国际税收的发展趋势 96
第五章 发展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思想 99
一、“一体两翼”财政框架思想是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依据 100
二、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阐释 106
三、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实践思考 113
四、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科学建立 116
第六章 创建我国公债经济学上的贡献 125
一、邓子基教授对我国公债经济学的理论研究 125
二、关于我国公债与中长期财政政策 126
三、关于我国地方债管理体制的构建思路 129
第三篇 新中国财政管理理论的“倡行者” 140
第七章 维护“综合平衡”的“财政平衡”思想 140
一、邓子基教授的“财政平衡观” 140
二、从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到“完全平衡”至“稳固平衡” 147
三、财政赤字与宏观紧缩 152
四、“财政平衡观”与积极财政政策 158
五、邓子基教授的“预算原则观” 168
六、财政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176
第八章 倡导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理论 179
一、系统论述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理论依据 179
二、全面归纳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一般模式 185
三、适时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模式 187
第九章 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我国财税改革之路 192
一、关于我国税制改革的原则和主要思路 193
二、关于利改税与“税利分流” 198
三、关于财政分权与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202
四、关于调节收入分配的税制改革 220
五、关于我国的税收管理 226
第十章 关注我国民生发展的财政思想 230
一、公共财政与民生 230
二、公共财政与我国农村改革发展 238
三、公共财政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247
四、公共财政与我国科技进步 255
五、公共财政与我国教育发展 259
第四篇 学贯中西的“马克思主义者” 269
第十一章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方法论 269
一、邓子基教授坚持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财经科研 269
二、邓子基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具体研究方法 273
第十二章 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281
一、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财政的指导意义 281
二、学习资金循环周转理论,掌握资金运动规律 283
三、用《资本论》的原理研究经济效益与财政 286
四、马克思为社会主义财政学奠定理论基础 291
第十三章 引进西方财政理论,借鉴国外税改经验 298
一、准确、完整地引进西方财政理论 298
二、洞察国际趋势,借鉴国外、我国台湾地区税制改革经验 299
三、引入税式支出预算管理理念 309
四、关于经济特区的税收模式和税收一体化 313
五、关于世界税制改革的动向与趋势 318
第五篇 走在“公共财政”前沿的老人 327
第十四章 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327
一、对待“国家分配论”首在坚持,重在发展 327
二、在改革实践和理论争鸣中发展和完善“国家分配论” 337
三、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348
第十五章 与时俱进,用正确理论指导实践 357
一、对西方公共财政的认知及与国家财政的比较 357
二、必须正确理解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关系 362
三、借鉴西方公共财政模式不能忽视我国公共财政的特殊性 369
四、在“国家分配论”指导下,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 376
附录一 担任国内外学术团体重要职务 388
附录二 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活动 391
附录三 荣获论著奖励与勋章称号 394
附录四 荣列传记、辞典与画册 397
参考文献 401
后记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