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幸福的根源在哪里? 1
第二讲 孝悌是做人的根本 13
第三讲 文言文是深入圣贤教诲的钥匙 24
第四讲 人生必须学会处理的五伦关系 35
第五讲 父子关系:父慈子孝 47
第六讲 父子关系:长善救失 59
第七讲 父子关系:教孝行孝 71
第八讲 师生关系:依教奉行 82
第九讲 师生关系:择师与师承之道 92
第十讲 君臣关系:君仁臣忠 104
第十一讲 夫妇关系:真爱的四个标准 115
第十二讲 夫妇关系:至要莫如教子 127
第十三讲 夫妇关系:夫义妇德 138
第十四讲 夫妇关系:夫妻和睦“四摄法” 149
第十五讲 兄弟关系:兄友弟恭 159
第十六讲 朋友关系:朋友有信 170
第十七讲 朋友关系:规劝要看存心、时机和方法 180
第十八讲 朋友关系:朋友相处的五个本分 193
第十九讲 学习的境界与次第 204
第二十讲 博学:生活教育 215
第二十一讲 博学:礼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 226
第二十二讲 审问:先学会怎么提问 237
第二十三讲 慎思:做有智慧的人 247
第二十四讲 慎思:社会教育德行摆在第一位 258
第二十五讲 慎思: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69
第二十六讲 明辨:善的根本在存心 280
第二十七讲 明辨:善要考虑真假、流弊及其他 291
第二十八讲 明辨:孩子们眼中的好心与坏心 302
第二十九讲 笃行:修身之言忠信 313
第三十讲 笃行:修身之行笃敬 324
第三十一讲 恭敬从对家人开始落实 335
第三十二讲 惩忿: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 346
第三十三讲 窒欲:欲是深渊 356
第三十四讲 改过:改过之法 367
第三十五讲 迁善:积善之方 378
第三十六讲 迁善:受益终生“十善法” 389
第三十七讲 处事:遵循道义而非利害 400
第三十八讲 处事:要讲究态度、方法 410
第三十九讲 接物:与人交往两个最重要的提醒 420
第四十讲 君子九思,把学问落到实处 430
附录 中国人五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总纲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