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圃掇英录 1
王金璐的“吃烧饼” 3
风搅雪的《活捉三郎》 7
杨小楼之庐山真面目 9
花脸的《探母回令》 11
李洪春解答失传戏(上) 14
李洪春解答失传戏(下) 17
《青石山》之〔四边静〕 20
《华容道》的音乐 23
由拨子《观画》谈到林树森 26
毛、叶《十二红》 29
花絮缤纷之《五花洞》(上) 31
花絮缤纷之《五花洞》(下) 34
北昆的三老三绝 36
上海济公 39
程砚秋的小旦戏 42
二面大王 45
郝派传人 47
三儿生 50
石挥与《秋海棠》 52
矮脚虎与《鸳鸯笺》 55
八本《混元盒》(一) 58
八本《混元盒》(二) 60
八本《混元盒》(三) 62
八本《混元盒》(四) 64
补谈赵如泉 67
《阳送》与《阴送》 70
哭金鹏 72
忆丑角大会 75
郭春山与《回营打围》 78
大老黑 81
叶、裘的《壮别》 84
翠、碧、朱、黄(一) 87
翠、碧、朱、黄(二) 90
翠、碧、朱、黄(三) 93
翠、碧、朱、黄(四) 96
翠、碧、朱、黄(五) 99
翠、碧、朱、黄(六) 102
翠、碧、朱、黄(七) 105
翠、碧、朱、黄(八) 108
京腔大戏(上) 111
京腔大戏(下) 113
四小名旦(一) 115
四小名旦(二) 118
四小名旦(三) 121
四小名旦(四) 124
四小名旦(五) 127
四小名旦(六) 130
四小名旦(七) 132
四小名旦(八) 135
李万春与李少春(一) 137
李万春与李少春(二) 140
李万春与李少春(三) 143
李万春与李少春(四) 145
铜锤“三奎”(一) 148
铜锤“三奎”(二) 150
铜锤“三奎”(三) 152
铜锤“三奎”(四) 154
《龙虎斗》(上) 156
《龙虎斗》(下) 158
孙毓堃 160
从《青龙棍》说到“五打” 163
高盛麟 165
龙华调之《焚绵山》 168
奚啸伯“下海” 170
奚啸伯及奚派传人 173
财神与穷神 176
贾多才 178
《贺后骂殿》 181
慈瑞泉 184
《黑逼宫》 186
慈少泉 189
《巧报恩》与《纺棉花》 192
关东唐(上) 194
关东唐(下) 196
《监酒令》(上) 199
《监酒令》(下) 201
刘连荣 203
《太君辞朝》与《枸杞山》 206
文辅武弼 209
“七郎托兆” 212
茹富兰(上) 215
茹富兰(下) 217
“十骂”与《太行山》(上) 219
“十骂”与《太行山》(中) 222
“十骂”与《太行山》(下) 225
四派《金沙滩》 227
初期的言慧珠 229
初识童芷苓 232
韩世昌(上) 235
韩世昌(下) 237
《紫气东来》 239
《请清兵》与跑竹马 241
哑剧 244
跑竹马与《汉明妃》、《宋景诗》 246
侯派刘瑾 248
《打严嵩》 250
孙盛武(上) 253
孙盛武(中) 255
孙盛武(下) 257
孙盛文 259
《也是斋》与《杀皮》 261
《忠孝全》 263
《阴阳河》之担子功 265
娃娃生 267
尚门三杰 270
尚门三杰 272
尚门三杰 274
尚门三杰 276
《白蛇记》与《白蛇传》(上) 279
《白蛇记》与《白蛇传》(中) 281
白蛇记与白蛇传(下) 283
“沉不沉,大火轮” 286
《黄鹤楼》 288
《梅玉配》 290
《通天犀》(上) 293
《通天犀》(下) 296
张云溪 298
张春华 300
《宝莲灯》与《闹学》、《打堂》 303
尚和玉 305
歌坛忆旧录 307
热在剧场 309
平安大戏(上) 311
平安大戏(下) 313
粤剧的圣诞神戏 315
“四执交场”与“经历科” 317
苗胜春助人为乐(上) 320
苗胜春助人为乐(下) 322
菊海拾趣 325
笑能解铃笑亦系铃 327
盖三省 329
“倒好”是飞熊 331
趣人言慧珠 333
刘斌昆演二百五 335
老人班的《开天辟地》 337
王华甫激出“大闺女” 339
“八大刀”与“搭凌靠” 341
“白娃娃” 343
尚和玉严肃致趣 345
“七个八个的不行” 347
挂“红扎”的韩湘子 349
郝寿臣勤俭成癖 351
六十多斤沉 353
程永龙以戏为“戏” 355
别开生面的“十美跑车” 357
其他 359
武戏与武戏演员 361
漫谈五法 364
“走边”探源——兼谈“起霸” 366
话绝技 369
杨小楼诚意当配角 371
余叔岩苦心攻艺 373
怀念侯喜瑞 376
高庆奎的晚年 380
马连良与“七块白” 383
“七块白”与《太平桥》 385
艺如其人的尚小云 386
芙蓉草的艺术 389
叶盛章的风格 391
“时代艺人”喜彩莲 394
悲忆《红灯记》 396
后记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