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社会 3
第一章 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 3
第一节 地理概况 3
第二节 人口构成 3
第三节 农村经济发展 5
第四节 科教文卫事业 7
第五节 居民日常生活 8
第二章 居民的社会关注和对政府的评价 12
第一节 居民关注时事新闻的状况 12
第二节 居民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经历 15
第三节 居民对本县(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评价 18
第三章 教育、职业、财富和社会分层 22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分层 22
第二节 职业结构与社会分层 25
第三节 个人收入与社会分层 29
第四节 家庭收入与社会分层 37
第四章 和谐社会的基石——社会交往 41
第一节 中国特色的交往网络——拜年网 42
第二节 社会支持网络 44
第三节 本章小结 51
第二编 家庭 55
第五章 家庭基本情况 55
第一节 家庭规模 55
第二节 年龄结构 57
第三节 性别结构 58
第六章 家庭居住状况 60
第一节 住房产权状况 60
第二节 住房面积 63
第三节 居住配套设施与居住环境 66
第四节 建房与购房 69
第七章 家庭收入与经济 73
第一节 农村家庭的经济生产状况 73
第二节 农村家庭收入状况 76
第三节 农村家庭支出情况 79
第四节 农村家庭的资产及借贷 81
第五节 城市家庭收入状况 83
第六节 城市家庭支出情况 84
第七节 城市家庭的资产使用和借贷 89
第八章 家庭交往与人情往来 93
第一节 人情圈与人情往来 93
第二节 邻里间的“人情往来” 95
第三编 个体之成人 103
第九章 个人的就业和收入 103
第一节 就业状况 103
第二节 农业劳动者的工作状况 112
第三节 非农劳动者的工作状况 113
第四节 收入状况 120
第五节 福利保障情况 125
第十章 健康与医疗状况 129
第一节 营养摄入和生活习惯 129
第二节 身体健康状况 136
第三节 精神健康状况 142
第四节 患病状况 144
第十一章 日常生活与家庭交往 152
第一节 日常活动状况 152
第二节 社会支持状况 162
第十二章 社会信心与价值判断 170
第一节 社会经历与社会认同 170
第二节 认知状况 176
第四编 个体之老年人 183
第十三章 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183
第一节 老年人的基本状况 183
第二节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197
第三节 老年人的健康与医疗状况 218
第四节 老年人的观念 227
第五编 个体之少年儿童 235
第十四章 少年儿童的营养、身体健康与医疗状况 235
第一节 婴儿期的成长发育状况 235
第二节 营养状况及其差异分析 237
第三节 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46
第四节 医疗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49
第十五章 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254
第一节 精神状态 255
第二节 自我认同 264
第三节 自信程度及幸福感 268
第四节 成功归因认知 272
第十六章 少年儿童的教育状况 276
第一节 学校教育 276
第二节 家长的教育方式 281
第十七章 少年儿童的生活状况 285
第一节 日常生活 285
第二节 学校经济活动 290
第三节 与亲友的互动情况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