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
1.1.1问题的提出 1
1.1.2研究意义 6
1.2研究现状与本书创新尝试 12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12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18
1.2.3本书的创新尝试 24
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7
1.3.1理论假设与研究思路 27
1.3.2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29
1.4分析框架、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 30
1.4.1本书的分析框架 30
1.4.2本书的理论基础 31
1.4.3有关的核心概念 31
1.5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42
第2章 公共政策输入理论:公共政策过程的视角 44
2.1制度理性选择理论 44
2.1.1理论概况 44
2.1.2主要内容 46
2.1.3理论述评与借鉴意义 52
2.2多源流分析理论 55
2.2.1理论概况 55
2.2.2主要内容 56
2.2.3理论述评与借鉴意义 69
2.3支持联盟框架理论 72
2.3.1理论概况 72
2.3.2主要内容 73
2.3.3理论述评与借鉴意义 82
2.4政策网络理论 84
2.4.1理论概况 84
2.4.2主要内容 87
2.4.3理论述评与借鉴意义 100
2.5我国公共政策过程理论 105
2.5.1理论概况 105
2.5.2主要内容 106
2.5.3理论述评与特色 116
第3章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理论与实践约束 120
3.1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理论边界 120
3.1.1当代中国的政府体制(政治体制) 120
3.1.2当代中国的两种代表理论 128
3.1.3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 131
3.1.4单位制 138
3.2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实践约束条件 147
3.2.1市场经济的利益分化程度 147
3.2.2利益组织化程度(利益群体、利益团体、利益集团) 150
3.2.3草根NGO的发育程度(草根NGO、民间NGO、官办NGO的转化) 152
3.2.4大众媒体的定位与市场化、独立化程度 156
3.2.5思想库、智囊的独立程度(知识精英、公共知识分子) 159
3.2.6政策社群、政策共同体、政策子系统等政策联盟的联合程度(精英联盟的整合与协调) 166
3.3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特殊因素 169
3.3.1当代中国执政党(国家)意识形态 169
3.3.2当代中国政治文化 174
3.3.3当代中国民情与民意 178
第4章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一个分析框架 184
4.1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分析框架:模型变量构成 184
4.1.1公共政策制定中枢系统 186
4.1.2公共政策制定外围(辅助)系统 187
4.1.3组织化的利益团体 195
4.1.4公共政策输入行动者网络 196
4.1.5草根NGO(民间NGO) 198
4.1.6知识精英(思想库、智囊以及公共知识分子) 201
4.1.7大众媒体 203
4.1.8执政党(国家)意识形态 204
4.1.9公共危机事件 205
4.2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分析框架:模型变量分析 209
4.2.1变量间相互关系分析 211
4.2.2变量间相互作用(互动)分析 213
4.2.3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的类型、过程与逻辑(运行机制和作用机理) 219
4.2.4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成功的条件 225
第5章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分析框架:实证检验 236
5.1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分析框架的检验:高等教育政策的实证分析 236
5.1.1 “211工程”案例 236
5.1.2 “985工程”案例 240
5.2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分析框架的实证检验:全国妇联的案例分析 248
5.2.1政策议程的阻碍:“妇女阶段性就业”案例 248
5.2.2政策议程的倡导:“《婚姻法》修改”案例 255
5.3当代中国公共危机型政策输入的实证检验:个案分析 261
5.3.1 “SARS危机”个案分析与公共卫生政策输入 261
5.3.2“孙志刚事件”个案分析与社会管理政策输入 267
第6章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框架的应用:阐释与发展 275
6.1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框架的阐释:现状与问题 275
6.1.1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框架的现状 275
6.1.2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框架存在的问题 278
6.2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框架的发展:面临的挑战 285
6.2.1公民社会的兴起 285
6.2.2公民政治参与要求高涨 289
6.2.3利益集团的形成 293
6.2.4利益分化造成替代性利益表达的困难 298
6.2.5党政机构和官员存在自身利益 301
6.2.6大众媒体的市场化、独立化程度较高 306
6.2.7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崛起 309
6.2.8公共危机事件的常态化频繁发生 314
第7章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框架优化的制度设计:演进向度与路径选择 318
7.1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框架优化:制度演进向度 318
7.1.1公共政策制定模式:精英主义、多元主义还是法团主义? 318
7.1.2公共政策输入过程的宏观架构:体制吸纳还是人民民主? 338
7.1.3基层利益表达单元:单位制还是社区制? 342
7.2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框架优化:路径选择 350
7.2.1加强党的利益代表机制建设,实现从整合型政党向代表型政党转变 350
7.2.2充分发挥公共政策制定中枢系统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功能 356
7.2.3充分发挥公共政策制定外围(辅助)系统的基础性利益表达功能 363
7.2.4发挥利益集团的利益表达功能,防范强势利益集团的渗透与侵蚀 373
7.2.5加强引导与控制,发挥大众媒体的利益表达平台与议程设置功能 381
7.2.6完善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拓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 389
7.2.7构建公共危机事件有效治理的长效机制,促动政府治理结构转型 403
第8章 结论 411
参考文献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