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全国学会发展状况概述 1
第一节 创新发展成为全国学会的共识 1
一、学会价值功能定位更加明确 1
二、学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 3
三、学会创新发展工作的成效初步显现 5
第二节 积极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6
一、学术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6
二、科普活动辐射面不断扩大 9
三、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工作稳步发展 10
四、承担社会化职能成为学会工作新增长点 11
第三节 学会资源更加丰富 12
一、物质资源明显改善 12
二、人力资源进一步优化 13
第四节 学会组织体系日益健全 13
一、会员主体地位逐步加强 14
二、会员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 14
三、理事会决策功能逐步健全 15
四、办事机构改革不断深化 15
五、分支机构管理逐步加强 16
第二章 全国学会的价值与功能 17
第一节 学会价值与功能的双重属性 17
一、学会的互益性 17
二、学会的公益性 18
第二节 对学会价值与功能认识的发展 19
第三节 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20
一、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已成学会新共识 21
二、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22
第四节 学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3
第三章 全国学会的资源及其管理 26
第一节 学会的人力资源 26
一、会员规模小幅增长,会员结构特征明显 26
二、学会从业人员初具规模,出现专业化、社会化趋势 31
三、志愿者招募、管理制度逐步建立 33
第二节 学会的物质资源 34
一、经费总量不断扩大 34
二、资产稳步上升 44
三、基础建设有所改善 45
第三节 学会的社会资源 47
一、学会的组织网络资源 47
二、学会的政治资源 48
第四章 全国学会的组织结构及治理 49
第一节 会员的参与和会员的服务管理 49
一、会员服务与会员缴费率分析 49
二、会员的管理 53
三、会员服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55
第二节 学会的组织结构和内部治理 55
一、会员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 56
二、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决策功能基本健全 57
三、部分学会开始探索建立监督机制 60
第三节 办事机构的发展态势和改革创新 61
一、办事机构呈现多种人事管理制度并存 61
二、专职人员来源渠道、编制待遇呈多元化 61
三、专职人员呈现职业化、社会化态势 63
第四节 分支机构的发展和管理服务 64
一、分支机构数量逐步增加 64
二、学会对分支机构的管理服务机制基本建立 65
第五节 学会挂靠体制的现状与改革 67
一、挂靠体制对学会的支持和影响 67
二、对挂靠体制的改革探索 68
第五章 全国学会的活动及影响 70
第一节 学会活动机制创新的趋势与探索 70
一、学会活动平台创新的探索 70
二、学会活动运营机制的创新趋势 72
三、学会不断拓宽活动领域 73
四、学会活动创新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障 74
第二节 学术交流活动及其影响 74
一、学术会议数量和质量有所提高 74
二、积极推进与国际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科技交流 82
三、科技期刊办刊水平不断提高 84
第三节 咨询与服务及其影响 86
一、咨询服务对象多元化,以政府及企业为主 86
二、组织化程度提高,服务功能增强 88
三、决策咨询方式以委托项目为主 88
四、咨询服务活动效益显著 89
第四节 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及其影响 92
一、科普形式灵活生动,服务能力有所提高 92
二、科普活动专业化、品牌化特点显著 93
三、科普活动公益性与经营性并举 94
四、科普活动点面结合、扎实有效 94
第五节 承担社会化职能及其影响 96
一、学会的科技奖励活动成为国家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97
二、科技评价与科技人才评价作用权威性增强 98
三、培训与继续教育专业优势明显 100
四、参与公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101
五、承担社会化职能提高了学会权威性 102
第六章 全国学会的发展环境 107
第一节 经济社会环境 107
一、综合国力迅速上升为学会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经济基础 107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学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08
三、和谐社会建设为学会发展提供了新舞台 111
第二节 体制与政策环境 113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学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体制空间 113
二、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为学会发展提供了更健康的制度环境 114
三、中国科协对学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与体制支持 115
四、制约学会发展的体制政策因素依然存在 116
第七章 全国学会发展的战略分析 119
第一节 学会发展的SOI指数分析 119
一、SOI指数简介 119
二、中国科协全国学会SOI发展评估指数 120
三、学会SOI指数图与分析 120
第二节 学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125
一、学会发展受制于体制改革的滞后 125
二、学会发展的内部问题 126
第三节 学会发展的原则、思路和对策 127
一、基本原则 127
二、主要思路 128
三、主要对策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