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理及其结构 1
第一节 心理现象概述 1
一、心理过程 1
二、个性心理 14
三、心理现象间的关系 14
第二节 个性概述 17
一、个性的概念 17
二、个性的特征 18
三、个性的整体心理结构 19
四、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20
第三节 个性倾向性 23
一、需要 23
二、动机 27
三、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30
第四节 个性的心理特征 34
一、能力 34
二、气质 46
三、性格 50
第二章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56
第一节 个体社会化的概念 56
一、个体社会化的概述 56
二、个体社会化的内容 61
第二节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 67
一、外部因素 67
二、内部因素 80
第三节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84
一、个体总体社会化的过程 84
二、个体道德和人格社会化的过程 91
三、个体的再社会化 96
第三章 小学生身心发展及行为特点 98
第一节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98
一、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 98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02
第二节 小学生的社会化水平 119
一、社会化概述 119
二、小学生的社会化水平 121
第三节 对小学生行为的正确认识 134
一、影响小学生行为的因素分析 134
二、正确认识小学生的行为表现 138
三、小学生常见的行为异常 140
第四章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及行为特点 153
第一节 少年期身体的发育 153
一、身体外部形态的剧变 154
二、体内机能的健全 155
三、神经系统的发育 157
四、性发育趋向成熟 159
第二节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162
一、认识活动的特点 162
二、情感发展的特点 169
三、意志力发展的特点 171
四、自我意识出现了质的飞跃 173
第三节 初中生的社会化水平 181
一、社会化的概念 181
二、初中生的社会化 181
三、影响初中生社会化的主要因素 182
四、初中生社会化的内容 186
第四节 初中学生中的问题行为 188
一、问题行为 189
二、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 194
第五章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及心理矛盾 199
第一节 高中生的智力发展的特点 199
一、高中生的生理发展特点 200
二、高中生学习活动的特点 201
三、高中生智力发展特点 205
第二节 高中生的情感、意志及个性发展 216
一、高中生的情绪、情感特点 216
二、高中生意志的特点 218
三、高中生个性的发展 221
第三节 高中生的心理矛盾 230
一、与内部需要相关的诸种矛盾 231
二、外部要求之间的矛盾 239
三、内部需要与外部条件、要求的矛盾 243
第六章 独生子女的心理 250
第一节 独生子女研究的历史 251
一、独生子女问题的提出 251
二、美国在鲍哈诺之后的研究 252
三、德国的早期研究及研究的特点 252
四、我国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有代表性的观点 253
第二节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256
一、独生子女对现实态度的特点 257
二、独生子女的情绪、情感特征与意志品质的表现 261
三、独生子女的伙伴关系特点 262
四、独生子女的智力特点及其对学业成绩和工作成就的影响 263
五、独生子女的健康状况 265
六、独生子女入幼儿园的适应性特点 267
第三节 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不良因素影响下的心理弱点 269
一、父母错误的教养态度 269
二、缺乏兄弟姐妹之间的交往 277
第四节 一代独生子女对教育提出的问题 281
一、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应实事求是 282
二、要使独生子女处于正常的家庭地位 283
三、对独生子女的教育、要求应注意一贯性和一致性 286
四、鼓励子女到儿童社会中去 286
五、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全面关心独生子女 287
第七章 学校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 289
第一节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 289
一、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289
二、学校风气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295
三、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301
第二节 全面发展与片面发展对学生心理的不同影响 307
一、全面发展教育有利于培养崇尚科学与民主的人 308
二、全面发展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独立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 310
三、全面发展教育有利于培养体魄健壮、心理健康的人 313
四、全面发展教育有利于培养适应能力强的现代人 315
第三节 学校应该形成自身内部的心理氛围 317
一、学校集体的需要和目标 317
二、学校中多数人的态度 319
三、学校中多数人共同的行为方式 321
四、学校中人际关系的气氛 323
五、学校组织中的政治气氛 325
六、校风是具有学校特色的稳定的心理环境因素 325
第八章 心理卫生 326
第一节 心理卫生概述 326
一、心理卫生的内涵 326
二、心理卫生运动的由来和发展 328
三、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别标准 331
四、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334
第二节 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成因 337
一、神经衰弱 338
二、焦虑性神经症 340
三、强迫性神经症 342
四、恐怖性神经症 343
五、癔病 346
六、自杀 347
七、性心理问题 348
八、儿童多动症 349
九、性格障碍 352
第三节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356
一、行为疗法 356
二、精神分析疗法 360
三、认知疗法 362
四、森田疗法 362
第四节 维护和增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364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64
二、培养积极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365
三、接受现实的自我 365
四、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 366
五、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的集体活动 366
六、创立良好的人际环境 367
七、要对青少年进行适当的性教育 368
八、科学用脑,讲究用脑卫生 368
第九章 心理测量的理论与应用 370
第一节 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 370
一、心理测量的性质 370
二、心理测验及其功能 373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种类和实施 376
一、心理测验的种类 376
二、心理测验的使用 393
第三节 心理测验在咨询中的应用 406
一、心理咨询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406
二、心理测验在咨询中的应用 407
参考书目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