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3
诗文之辨——酒饭妙喻 3
诗教、真情、痴顽 17
情景之真实、变异和相生 37
名言之理与诗家之理 54
议论与情韵 70
反常合道为奇趣 80
理趣辨析 87
史家论赞与诗家咏史之别 97
“诗史”辩 109
逼真与含糊 121
婉曲含蓄与直致浅露 131
咏物、寄托、猜谜 147
附:“不即不离”说 161
诗可解、不可解、不必解之说 166
附:“诗无达诂”解 178
中编 185
孟杜等咏洞庭比较 185
见青山白水有何“闷” 198
咏雪:形神与情怀 202
附会即景之作举要 212
牵合咏物之作示例 220
如何索解兴到之作托意 226
无理而妙者:“嫁东风”之类 235
竹香、雪香、梦魂香 242
千里黄河何得为景 250
“玉颜”何涉“寒鸦色” 253
“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之理 258
杜诗古柏可否丈量 264
“晨钟云外湿”碍理 273
杜诗酒价真实否 277
仰蜂、行蚁及其它 282
众说纷纭“夜半钟” 286
夕阳春水何关花柳 297
琴声之喻,体会何异 303
白傅夜会琵琶女惹是非 312
《长恨歌》考辨一二 318
浪溅寺院、佛身理背 325
“割愁肠”及“割愁” 329
梦中安能见“树烟” 333
柳诗《渔翁》可否删削 336
“石破天惊”何意 340
“黑云”、“甲光”阴阳相悖 344
杨妃骊山食荔时令失实 348
千里间岂可闻莺见花 353
杜牧“只恐捉了二乔”乎 356
陆诗“白莲”可否移用 366
树枝折何至莺花同坠 371
说长道短处士梅花诗 373
“红杏闹春”何解 384
柳絮、河豚岂同时 389
秋菊落英之争 392
为何鸭独“先知” 398
鸿雁何尝栖木 402
苏轼词赋之赤壁 405
下编 415
作诗机杼法式 415
蹈袭、祖述、暗合及偷法 420
附:诗家翻新抒愁恨 435
夺胎换骨法 440
“崔颢题诗在前头”云云 447
老妪解诗质疑 457
俗字及杜诗“个”、“吃” 461
附:刘郎无胆押“糕”字 468
直寻耶用事耶 471
附一:水中着盐之喻 478
附二:点鬼簿之号 481
苦吟与神助 483
陶令是“见”或“望”南山 491
评“池塘生春草” 497
评“澄江静如练” 509
杜诗补字、改字二例 513
“推敲”公案 518
诗眼、词眼 525
“香稻”一联句法及意蕴 532
多意层深或曲意求深 540
附:易安《声声慢》叠字释 545
唐人七绝何诗压卷 551
唐人七律何诗第一 560
婉约与豪放 570
附:休讪“芍药”女郎诗 576
选辑文中名人异名别称一览 579
选辑主要征引书目 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