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1
二、中医学术理论的形成 2
三、中医学术理论的特点 3
上册 中医学基础 5
第一篇 基础理论 5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5
第一节 阴阳学说 5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5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7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0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0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2
第二章 脏腑、气、血、津液 15
第一节 五脏六腑 16
一、五脏 16
二、六腑 24
第二节 气、血、津液 27
一、气 27
二、血 28
三、津液 29
第三章 经络 32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组成 32
一、经络的概念 32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32
第二节 十二经脉 33
一、十二正经循行及分布规律 33
二、十二正经循行路线 33
第三节 奇经八脉 38
一、奇经八脉概念 38
二、冲、任、督、带循行路线与功能 38
第四节 经络的作用 39
一、生理方面 39
二、病理方面 40
三、诊疗方面 40
四、治疗方面 41
第四章 病因病机 42
第一节 病因 42
一、六淫 42
二、疫疠 47
三、七情 48
四、饮食劳倦 48
五、外伤及虫兽伤 49
六、痰饮、瘀血 49
第二节 病机 51
一、邪正斗争 52
二、阴阳失调 53
第五章 治则 55
第一节 标本主次 55
一、治病求本 55
二、标本缓急 55
三、扶正祛邪 56
四、正治反治 57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58
第二篇 中医诊断 59
第一章 诊法 59
第一节 望诊 59
一、全身望诊 59
二、局部望诊 61
三、望舌 62
四、望排泄物 64
五、望小儿指纹 64
第二节 闻诊 65
一、听声音 65
二、嗅气味 66
第三节 问诊 66
一、问寒热 66
二、问汗 66
三、问头、身、胸、腹、四肢 67
四、问睡眠 67
五、问饮食 67
六、问二便 67
七、问经带 68
八、问小儿 68
九、问既往史及个人史和家族史 69
附:十问歌 69
第四节 切诊 69
一、脉诊 69
二、按诊 73
第二章 辨证 74
第一节 八纲辨证 74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 97
第三节 体质辨证 101
第四节 脏腑辨证论治 106
第三篇 方药基础 155
第一章 中药 155
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 155
一、中药的采制 155
二、中药运用的一般规律 156
第二节 常用中药 158
一、解表药 158
二、祛风湿药 163
三、祛湿药 165
四、清虚热药 169
五、泻下药 176
六、消导药 178
七、祛痰止咳平喘药 180
八、温里祛寒药 184
九、理气药 186
十、理血药 188
十一、补益药 193
十二、固涩药 200
十三、安神药 201
十四、平肝熄风药 203
十五、芳香开窍药 205
十六、驱虫药 206
第二章 方剂 209
第一节 方剂概说 209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 209
二、方剂的变化 209
三、常用剂型 210
第二节 常用方剂 211
一、解表剂 211
二、祛风湿剂 213
三、祛湿剂 214
四、清热剂 216
五、泻下剂 219
六、和解剂 220
七、消导剂 221
八、祛痰止咳平喘剂 222
九、温里祛寒剂 223
十、理气剂 225
十一、理血剂 226
十二、补益剂 227
十三、固涩剂 232
十四、安神剂 234
十五、平肝熄风剂 234
十六、开窍剂 235
十七、驱虫剂 237
下册 临床医学 238
第一篇 内科常见病证 238
感冒 238
咳嗽 239
喘证 240
胸痹 242
头痛 243
眩晕 245
中风 246
郁证 247
心悸 248
不寐 250
呕吐 251
呃逆 252
自汗、盗汗 253
胃痛 254
胁痛 255
腰痛 256
消渴 257
癃闭 258
便秘 259
泄泻 260
痢疾 261
水肿 263
遗精 附:阳痿 265
淋证 266
痹证 267
第二篇 妇科常见病证 269
月经不调 269
闭经 271
痛经 272
崩漏 273
带下 274
妊娠恶阻 275
胎动不安、滑胎 275
产后发热 276
产后腹痛 277
缺乳 278
第三篇 儿科常见病证 279
感冒 279
咳嗽 280
麻疹 281
痄腮 282
水痘 283
顿咳 284
厌食 285
积滞 285
疳积 286
小儿泄泻 287
小儿惊风 288
第四篇 外科常见病证 291
痈 291
疽 292
疖 295
附:方剂索引 297
第五篇 饮食康复法 305
第一节 饮食宜忌 305
第二节 药膳调理 306
第三节 常用药膳 308
一、补益类药膳 308
二、养心安神类药膳 312
三、止咳化痰平喘类药膳 313
四、醒脾开胃类药膳 314
五、通便秘类药膳 315
六、安胎类药膳 316
七、催乳类药膳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