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语言接触与汉语方言的研究模式 1
第一节 语言演变的两种假设 1
一 语言谱系树说 1
二 语言区域说 3
第二节 汉语南方方言中的古越语底层 9
一 底层论的启发 9
二 汉语底层研究及其问题 11
三 对平话研究中的底层论批判 16
第三节 平话变异的研究模式 19
一“平话”的分布及其与壮语的地缘性接触 19
二 平话变异研究与其他东南方言底层研究的差异 22
三 语言接触与平话存古现象 24
四 变化与变异 29
五 干扰与借用 31
第二章汉、壮民族接触与平话变异机制 35
第一节汉、壮民族接触 35
一 汉民族的“壮化” 36
二 壮民族的“汉化” 46
三 壮族的西移与平话民系的形成 56
第二节 平话变异机制 58
一 壮语中的汉语成分 58
二 汉借成分对壮语音系和形态一句法的影响 62
三 基于民族接触的平话变异 65
第三章 接触视野中的平话语音变异 77
第一节 语言接触的音变理论 77
一 语音影响类型 77
二 语音影响类型特征的判定 83
第二节 各调查点概况及其与壮语的音系平行现象 84
一 壮语代表点音系 84
二 平话的历史分布与现状 91
三 核心区的平话 93
四 扩散区的平话 103
第三节 音系干扰与音变规律 109
一 声母系统的简化与趋同 109
二 韵母系统的简化与趋同 113
三 声韵分化规则的固化 118
第四节 平话舌边清擦音?的来源问题 123
一 舌边清擦音?在区域语言中的分布 123
二 平话中?声母的历时演化 127
第五节 平话中?系列韵母的分布探析 135
一 ?系列韵母在壮语及壮侗语中的分布 135
二 ?系列韵母在平话中的分布 137
三 平话音系中的?系列韵母形成机制 139
四 壮语的借用匹配对平话的语音影响 141
第六节 韵律干扰 143
一 声调分化的趋同 143
二 重音模式的趋同 149
三 句调模式的趋同 153
第四章 接触诱发的平话语法变异 157
第一节 平话语法变异的干扰性质 157
第二节 平话语法变异中的语法复制特征 161
第三节 语法平行现象及平话的类型学特征 164
一 平行现象举隅 164
二 平话与壮语的类型学关系 173
第四节 接触诱发的平话语法化现象 177
一“先”和“去”的语法化 177
二 量词的语法化 186
第五节 语序重组和特征回馈 193
一 平话语序重组探析 193
二 差比句特征反馈 204
第五章 平话中的壮借成分 209
第一节 壮借词的判定 209
第二节 壮借词进入途径及其类型 215
第三节 壮借词与壮语的特征联系 222
第四节 壮借成分的度和阶分析 228
第六章 余论:汉、壮语接触的层次 240
附录Ⅰ广西历史(秦—唐)地图 244
附录Ⅱ广西语言地图 252
附录Ⅲ宾阳、邕宁方言点地方志材料 255
参考文献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