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绪论 1
第1篇 渤海 17
第1章 渤海生态系统类型及人为干扰因素 17
1.1 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征 17
1.1.1 河口生态系统 17
1.1.2 海湾生态系统 23
1.1.3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26
1.1.4 浅海生态系统特征 30
1.2 影响生态系统演变的人为干扰因素 32
1.2.1 渤海区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32
1.2.2 陆源污染 33
1.2.3 围填海活动 35
1.2.4 港口建设和船舶运输 37
1.2.5 海洋倾废 41
1.2.6 海洋油气开发 42
1.2.7 渔业生产 44
1.2.8 渤海河流入海水量变化及其环境影响 46
第2章 渤海环境污染和生态状况 49
2.1 渤海环境质量状况 49
2.1.1 海水环境质量 49
2.1.2 沉积环境质量状况 55
2.1.3 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 58
2.2 海洋生物质量状况 59
2.2.1 渤海近岸经济生物污染物含量水平分析 59
2.2.2 经济生物增养殖环境质量 60
2.3 渤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63
2.3.1 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 63
2.3.2 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 64
2.3.3 渤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66
第3章 渤海环境问题的生态效应分析 80
3.1 海洋环境污染因素的生态影响 80
3.1.1 渤海营养化状况 80
3.1.2 石油烃污染的生态效应 83
3.1.3 重金属的生态效应 86
3.1.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效应 90
3.2 海洋非环境污染因素的生态影响 98
3.2.1 渔业生产的负面生态效应 98
3.2.2 海洋及海岸工程的生态影响 101
3.3 海洋生物灾害的危害 106
3.3.1 赤潮和绿潮 106
3.3.2 外来种入侵 109
3.3.3 病原微生物 110
3.4 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 111
3.4.1 海岸侵蚀 111
3.4.2 海水入侵 118
第4章 渤海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 124
4.1 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标准 124
4.1.1 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 125
4.1.2 国家相关规划 126
4.2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 128
4.2.1 陆源入海污染物控制与治理 128
4.2.2 海上污染防治和管理 129
4.2.3 海洋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 131
4.3 海洋环境调查监测与科技支撑 132
4.3.1 海洋环境调查监测 132
4.3.2 渤海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137
4.3.3 渤海环境科技支撑 138
4.4 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 139
4.4.1 海洋保护区建设 139
4.4.2 海洋生态系统修复 141
4.4.3 防治海洋外来入侵物种 143
4.4.4 保护珍稀海洋物种 143
4.5 渤海海洋环境管理机制与体制 143
4.5.1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 143
4.5.2 渤海海洋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48
4.5.3 渤海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150
4.5.4 强化渤海环境管理的保障措施 150
4.6 国际海洋环境管理趋势展望 152
4.6.1 日益重视海洋环境保护与流域管理的综合协调 152
4.6.2 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海洋自然保护策略 152
4.6.3 海洋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152
4.6.4 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措施 153
参考文献 153
第2篇 黄海 165
第5章 黄海生态系统特征及人类开发活动 165
5.1 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征 165
5.1.1 海湾生态环境特征 165
5.1.2 河口生态环境特征 169
5.1.3 滨海湿地生态环境特征 171
5.1.4 浅海生态环境特征 175
5.2 影响生态系统演变的人为因素 177
5.2.1 化学品污染及其来源 177
5.2.2 海岸、海洋工程建设 183
5.2.3 海洋资源开发 187
第6章 黄海环境污染和生态受损状况 191
6.1 生物栖息环境(生境)质量状况及评价 191
6.1.1 生物生境多样性 191
6.1.2 黄海海水环境质量状况 191
6.1.3 黄海沉积环境质量状况及评估 196
6.2 黄海生物生态环境质量分析及评价 196
6.2.1 黄海生物质量状况及评价 196
6.2.2 黄海近岸生物要素水平及评价 198
6.3 黄海重要物种和栖息地受损状况 200
6.3.1 黄海重要物种 200
6.3.2 栖息地 202
第7章 黄海环境问题的生态效应分析 207
7.1 海洋环境污染因素的生态影响 207
7.1.1 人为富营养化的生态效应 207
7.1.2 石油烃污染的生态效应 214
7.1.3 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效应 225
7.1.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效应 233
7.2 海洋非环境污染因素的生态影响 236
7.2.1 渔业生产的生态影响 236
7.2.2 海洋与海岸工程的生态影响 240
7.2.3 倾废 242
7.3 海洋生物灾害的危害 247
7.3.1 赤潮 247
7.3.2 浒苔 253
7.3.3 水母 256
7.3.4 外来物种入侵 260
7.3.5 病原微生物 263
第8章 黄海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 267
8.1 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标准 267
8.1.1 法律法规 267
8.1.2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67
8.1.3 技术标准 268
8.1.4 地方法规规章及相关规划 268
8.1.5 国家相关规划 268
8.1.6 相关国际公约、协定 269
8.2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 269
8.2.1 海洋污染防治 269
8.2.2 黄海海洋功能区划 269
8.2.3 黄海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269
8.3 海洋环境调查监测 271
8.3.1 黄海海洋调查监测历史 271
8.3.2 黄海海洋环境监测体系 272
8.4 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 273
8.4.1 海洋自然保护区 273
8.4.2 海洋特别保护区 277
8.4.3 海洋濒危物种保护 278
8.4.4 海洋外来物种入侵防治 278
8.4.5 渔业资源修复 279
参考文献 282
第3篇 东海 291
第9章 东海生态特征及人为干扰因素 291
9.1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征 291
9.1.1 河口生态系统特征 291
9.1.2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特征 297
9.1.3 海湾生态系统特征 300
9.1.4 浅海生态系统特征 304
9.2 影响生态系统演变的人为干扰因素 306
9.2.1 化学品污染及其来源 306
9.2.2 海岸、海洋工程建设 311
9.2.3 海洋资源开发活动 312
第10章 东海环境污染及其生态状况 315
10.1 生物栖息环境(生境)质量状况 315
10.1.1 生物生境多样性 315
10.1.2 生物栖息水环境质量状况 317
10.1.3 生物栖息沉积环境质量状况 328
10.2 海洋生物质量状况 330
10.2.1 经济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残留水平 331
10.2.2 沿岸经济生物质量评价 333
10.3 海洋环境污染因素的生态影响 334
10.3.1 人为富营养化及其生态效应 335
10.3.2 石油烃污染的生态影响 351
10.3.3 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效应 354
10.3.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生态影响 358
第11章 东海的人类开发活动与生态受损效应分析 360
11.1 非污染性破坏引起的生态效应 360
11.1.1 渔业生产的负面生态效应 361
11.1.2 海岸、海洋工程的负面生态效应 365
11.1.3 海上倾废与船舶交通运输的负面生态影响 386
11.2 重要保护物种及其栖息地受损状况 392
11.2.1 珍稀濒危物种生态受损状况 393
11.2.2 重要经济稀有物种生态受损状况 397
11.2.3 生态敏感受体受损状况 398
11.3 海洋生物灾害的危害 400
11.3.1 赤潮、水母灾害 400
11.3.2 外来入侵种 408
11.3.3 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410
第12章 东海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 412
12.1 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标准 412
12.1.1 地方法规规章及相关规划 412
12.1.2 政策规划 412
12.2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 414
12.2.1 海洋污染防治 414
12.2.2 实施海洋综合管理 420
12.2.3 东海海洋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422
12.2.4 东海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公众参与、国际合作 422
12.3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 422
12.3.1 东海海洋环境监测体系 422
12.3.2 东海海洋环境监测历史 424
12.3.3 东海海洋环境监测的主要监测项目 424
12.3.4 东海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 426
12.3.5 海洋环境评价 426
12.4 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 427
12.4.1 海洋自然保护区 427
12.4.2 海洋特别保护区 427
12.4.3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修复 427
12.4.4 防治海洋外来入侵物种 432
参考文献 433
第4篇 南海 447
第13章 南海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人类开发活动 447
13.1 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征 447
13.1.1 沿岸河口、海湾生态系统 447
13.1.2 南海特色生态系统 450
13.1.3 南海上升流生态系统 455
13.1.4 南海深海生态系统 457
13.2 影响南海生态系统演变的人为干扰因素 462
13.2.1 化学品污染及其来源 462
13.2.2 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建设 465
13.2.3 海洋资源开发 467
第14章 南海海洋生物及其生境污染状况和评价 472
14.1 海洋生物栖息环境(生境)质量状况 472
14.1.1 南海生物生境多样性 472
14.1.2 南海水环境质量状况及评估 474
14.1.3 南海沉积物质量状况及评估 483
14.2 南海海洋生物质量状况 489
14.2.1 重金属污染 490
14.2.2 有机物污染 492
第15章 南海海洋生态系统受损状况及评估 498
15.1 海洋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 498
15.1.1 氮磷污染的生态效应 499
15.1.2 石油烃污染的生态效应 500
15.1.3 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效应 502
15.1.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生态效应 503
15.2 人为开发活动的生态影响 505
15.2.1 海洋工程与海岸工程的生态影响 505
15.2.2 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的负面生态效应 512
15.3 人为富营养化和赤潮灾害的危害 520
15.3.1 人为富营养化水平评估及其生态效应 520
15.3.2 有害赤潮及危害状况 527
第16章 南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保护区建设 533
16.1 南海生物多样性保护 533
16.1.1 外来物种入侵防治 533
16.1.2 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开发 547
16.1.3 海洋生态修复 549
16.2 海洋保护区建设 557
16.2.1 南海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 558
16.2.2 南海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现况 558
第17章 南海海洋生态环境管理 560
17.1 南海海洋生态环境监测 560
17.1.1 海洋生态监测 560
17.1.2 海洋功能区监测 566
17.2 海洋污染防治 569
17.2.1 陆源污染防治 570
17.2.2 海上污染防治 572
17.3 海洋政策法规及管理 573
17.3.1 政策法规 573
17.3.2 功能区划 576
17.3.3 环境规划 579
参考文献 581
附录A 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593
附录B 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截至2010年) 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