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篇 3
第1章 法学基础知识 3
1.1 法的一般原理 3
1.1.1 法 3
1.1.2 法律规范的分类 3
1.1.3 法的部门 4
1.1.4 法系 5
1.1.5 法的层级 5
1.2 我国法的制定 6
1.2.1 立法程序 6
1.3 法的实施 8
1.4 法治 9
1.4.1 法治的含义 9
1.4.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0
1.4.3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10
第2章 行政法基础知识 11
2.1 行政法基本概念及基本原则 11
2.1.1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及渊源 11
2.1.2 行政法基本原则 11
2.2 立法法 12
2.2.1 立法的定义 12
2.2.2 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2
2.2.3 法律 13
2.2.4 行政法规 18
2.2.5 地方性法规 19
2.2.6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0
2.2.7 规章 21
2.2.8 适用规则与备案审查 22
2.3 行政许可法 24
2.3.1 行政许可的定义 24
2.3.2 行政许可的特征 24
2.3.3 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25
2.3.4 行政许可的设定 26
2.3.5 行政许可的设定程序 26
2.3.6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 27
2.3.7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27
2.4 行政处罚法 28
2.4.1 行政处罚的定义 28
2.4.2 行政处罚的基本特征 28
2.4.3 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29
2.4.4 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 29
2.4.5 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30
2.4.6 行政处罚的管辖 31
2.4.7 行政处罚的适用 31
2.4.8 行政处罚的程序 32
2.4.9 行政处罚的救济监督途径 34
2.5 行政强制法 36
2.5.1 行政强制的定义 36
2.5.2 行政强制的基本特征 36
2.5.3 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 36
2.5.4 行政强制的种类 37
2.5.5 行政强制的实施机关 38
2.5.6 行政强制的适用 38
2.5.7 行政强制的程序 38
2.5.8 《行政强制法》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 39
2.6 行政复议法 40
2.6.1 行政复议定义及法律特性 40
2.6.2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40
2.6.3 行政复议机关的确定 41
2.6.4 行政复议参加人 42
2.6.5 行政复议范围 43
2.6.6 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 43
2.7 行政诉讼法 45
2.7.1 行政诉讼的概念 45
2.7.2 行政诉讼的原则 46
2.7.3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46
2.7.4 行政诉讼的管辖 47
2.7.5 行政诉讼参加人 48
2.7.6 行政诉讼证据 49
2.7.7 行政诉讼证据的特征 49
2.7.8 行政诉讼的证据种类 49
2.7.9 举证责任 49
2.7.10 证据规则 50
2.7.11 庭审结构 50
2.8 国家赔偿法 50
2.8.1 国家赔偿的定义 50
2.8.2 国家赔偿的适用范围 50
2.8.3 国家赔偿的构成条件 51
2.8.4 国家赔偿的实施 52
工作实务篇 57
第3章 依法行政情况概述 57
3.1 依法行政的提出 57
3.2 我国依法行政实践历程 57
3.3 依法行政的含义、原则和基本要求 59
3.3.1 依法行政的含义 59
3.3.2 依法行政的原则 60
3.3.3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62
3.4 我国依法行政的现状 63
3.4.1 行政立法步伐逐步加快 63
3.4.2 行政行为更加规范 63
3.4.3 行政诉讼制度日趋完善 63
3.4.4 行政监督网络初步形成 63
3.5 质检系统依法行政情况概述 64
3.5.1 健全法治质检法规体系 65
3.5.2 规范法治质检运行机制 66
3.5.3 提高法治质检公信力 66
第4章 质检法制机构职能 68
4.1 立法 69
4.1.1 立法工作的内容 69
4.1.2 有关工作流程 71
4.2 普法 75
4.2.1 普法工作的主要内容 75
4.2.2 普法工作流程 84
4.3 法规协调 84
4.3.1 法规协调概述 84
4.3.2 起草法律和行政法规时的协调 85
4.3.3 制定部门规章时的协调 85
4.4 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 86
4.4.1 规范性文件概述 86
4.4.2 国家质检总局规范性文件的定义和范围 88
4.4.3 国家质检总局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原则和形式要求 89
4.4.4 国家质检总局规范性文件的起草与合法性审查 89
4.4.5 国家质检总局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公布与解释 90
4.4.6 国家质检总局规范性文件的清理评估与备案 90
4.5 行政审批 93
4.5.1 行政审批基本概念 93
4.5.2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93
4.5.3 行政审批项目的设定 98
4.5.4 行政审批的实施 99
4.6 执法责任制 101
4.6.1 执法责任制基本理论 101
4.6.2 质检系统执法责任制的建设 102
4.7 行政复议 104
4.7.1 质检行政复议的概念 104
4.7.2 质检行政复议的管辖 105
4.7.3 质检行政复议的受理 106
4.7.4 质检行政复议的决定 114
4.8 行政应诉 119
4.8.1 概念及特征 119
4.8.2 行政应诉原则 120
4.8.3 行政应诉注意事项 121
4.8.4 应诉材料 122
质检法规体系篇 129
第5章 质检法规体系现状 129
5.1 质检法规体系基本状况 129
5.2 质检法规体系特点 129
5.3 质检法规体系构成 130
5.3.1 法律和行政法规 130
5.3.2 质检部门规章 134
5.3.3 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 134
5.3.4 规范性文件 134
5.3.5 国际条约 134
5.3.6 相关法律、行政法规 134
5.4 质检法规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135
5.4.1 存在的问题 135
5.4.2 问题产生的原因 135
5.4.3 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 136
5.5 质检法规体系建设目标与任务 136
5.5.1 指导思想 136
5.5.2 基本原则 136
5.5.3 总体目标 136
5.5.4 重点任务 136
第6章 质检法规体系主要内容 139
6.1 标准化法规体系 139
6.1.1 概述 139
6.1.2 标准化法律体系 145
6.1.3 标准化管理体制 146
6.1.4 标准的制定 150
6.1.5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163
6.1.6 法律责任 167
6.2 认证认可法规体系 171
6.2.1 概述 171
6.2.2 认证认可基本法律制度 176
6.2.3 认证认可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新的发展 183
6.3 计量法规体系 185
6.3.1 概述 185
6.3.2 计量单位制度 185
6.3.3 计量基准、计量标准 186
6.3.4 计量器具 188
6.3.5 标准物质 190
6.3.6 计量检定、计量校准和计量比对 191
6.3.7 商贸计量 193
6.3.8 计量技术机构及其人员 194
6.3.9 计量监督 195
6.4 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规体系 200
6.4.1 概述 200
6.4.2 主要法律制度 201
6.5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律制度 222
6.5.1 概述 222
6.5.2 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主要法律制度 224
6.5.3 进出境植物、植物产品主要法律制度 227
6.6 国境卫生检疫法律体系 251
6.6.1 概念 251
6.6.2 国际卫生检疫法规的建立 252
6.6.3 我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的发展沿革 253
6.6.4 我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律体系 255
6.6.5 我国国境卫生检疫立法的基本原则 257
6.6.6 国境卫生检疫机关 259
6.6.7 主要国境卫生检疫制度 259
6.6.8 法律责任 261
6.6.9 国际卫生条例 262
6.7 产品质量法律体系 267
6.7.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68
6.7.2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273
6.7.3 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277
6.8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278
6.8.1 食品、食品添加剂与食品相关产品 278
6.8.2 食品安全的概念 279
6.8.3 食品安全工作体制 279
6.8.4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 280
6.8.5 食品安全标准 281
6.8.6 食品生产经营 283
6.8.7 食品检验 292
6.8.8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293
6.8.9 监督管理 294
6.8.10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295
6.8.11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301
第7章 与质检工作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 306
7.1 安全生产法 306
7.1.1 概述 306
7.1.2 涉及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 306
7.1.3 法律责任 307
7.2 《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 308
7.2.1 概述 308
7.2.2 《道路交通安全法》涉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规定 308
7.2.3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涉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规定 309
7.3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309
7.3.1 概述 309
7.3.2 涉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 310
7.4 建筑法 311
7.4.1 概述 311
7.4.2 涉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 311
7.5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311
7.5.1 概述 312
7.5.2 涉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 312
7.6 节约能源法 313
7.6.1 概述 313
7.6.2 涉及质检部门的职责 313
7.6.3 行政处罚 314
7.7 可再生能源法 315
7.7.1 概述 315
7.7.2 涉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 315
7.8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315
7.8.1 概述 315
7.8.2 涉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 316
7.9 农药管理条例 316
7.9.1 概述 316
7.9.2 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有关的职责 317
7.10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319
7.10.1 概述 319
7.10.2 涉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 319
7.11 清洁生产促进法 320
7.11.1 概述 320
7.11.2 涉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 320
7.12 食盐专营办法 320
7.12.1 概述 320
7.12.2 涉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 321
7.13 水法 321
7.13.1 概述 321
7.13.2 涉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 321
7.14 无线电管理条例 321
7.14.1 概述 321
7.14.2 涉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 322
7.15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322
7.15.1 概述 322
7.15.2 涉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 322
7.16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322
7.16.1 概述 322
7.16.2 涉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 323
7.17 渔业船舶检验条例 323
7.17.1 概述 323
7.17.2 涉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 324
7.18 对外贸易法律制度 324
7.18.1 概念 324
7.18.2 立法沿革 324
7.18.3 法律体系 325
7.18.4 基本原则 326
7.18.5 调整范围 326
7.18.6 管理体制 327
7.18.7 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327
7.18.8 对外贸易秩序的维护 329
7.18.9 对外贸易促进制度 331
7.18.10 法律责任 331
7.19 海关法律制度 333
7.19.1 概念 333
7.19.2 立法沿革 333
7.19.3 法律体系 334
7.19.4 基本原则 334
7.19.5 调整范围 335
7.19.6 管理体制 335
7.19.7 海关监管法律制度 336
7.19.8 关税法律制度 338
7.19.9 缉私法律制度 340
7.19.10 海关调查法律制度 340
7.19.11 海关事务担保法律制度 341
7.19.12 法律责任 342
7.20 动物防疫和植物检疫法律制度 346
7.20.1 概念 346
7.20.2 动物防疫和植物检疫立法沿革 346
7.20.3 法律体系 347
7.20.4 动物防疫和植物检疫的范围 347
7.20.5 管理体制 347
7.20.6 动物防疫的基本制度 348
7.20.7 植物检疫的基本制度 351
7.20.8 法律责任 352
7.21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 353
7.21.1 概念 353
7.21.2 传染病防治立法沿革 354
7.21.3 传染病防治法的适用范围 354
7.21.4 传染病防治的基本原则 354
7.21.5 管理体制 355
7.21.6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主要制度 356
7.21.7 法律责任 358
7.22 世界贸易组织及其法律框架概述 360
7.22.1 世贸组织产生的背景 360
7.22.2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361
7.22.3 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地位 361
7.22.4 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结构与职能 361
7.22.5 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框架 362
7.22.6 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机制 363
7.22.7 争端解决的程序和规则 363
7.22.8 世贸组织成员的加入与退出 364
7.23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 364
7.23.1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产生背景 364
7.23.2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的主要内容 365
7.23.3 关于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365
7.23.4 信息的公开与交流 366
7.23.5 对标准化机构的约束及争端解决 367
7.23.6 TBT协定对发展中国家的照顾 368
7.24 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368
7.24.1 概念 368
7.24.2 SPS协定产生的背景 369
7.24.3 SPS措施委员会 369
7.24.4 制定和实施SPS措施应遵循的规则 369
7.24.5 发展中国家享有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372
职业素养篇 375
第8章 质检法制队伍现状 375
8.1 质检法制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 375
8.1.1 实现了从业人员资格化 375
8.1.2 实现了素质培训常态化 375
8.1.3 实现了制度建设规范化 375
8.2 现阶段质检法制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75
8.2.1 法制工作人员所在岗位缺乏法定性 376
8.2.2 部分机构尚未设置独立的法制部门 376
第9章 法制工作从业人员职业要求 377
9.1 忠诚 377
9.2 科学 377
9.3 理性 377
9.4 谨慎 377
9.5 公正 378
第10章 职业道德修养 379
10.1 质检法制工作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 379
10.1.1 职业道德品质 379
10.1.2 职业道德境界 379
10.2 质检法制工作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 379
第11章 质检法治文化建设 380
11.1 质检法治文化的基本概念 380
11.2 质检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380
11.2.1 质检法治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 380
11.2.2 质检法治文化建设是深化法治质检建设的重要途径 381
11.2.3 质检法治文化建设是服务创新型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81
11.3 质检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381
11.3.1 质检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81
11.3.2 质检法治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 382
11.4 质检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383
11.4.1 质检法治文化建设的目标 383
11.4.2 质检法治文化建设的任务 383
11.5 质检法治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384
11.5.1 质检法治精神文化建设 384
11.5.2 质检法治制度文化建设 384
11.5.3 质检法治行为文化建设 385
11.5.4 质检法治形象文化建设 385
建设法治质检规划与展望篇第12章 建设法治质检的重要意义 389
12.1 全面建设法治质检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 389
12.2 全面建设法治质检顺应质检事业发展的需要 389
12.3 全面建设法治质检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 389
第13章 目标要求与任务 390
13.1 加强法治质检建设的总体要求 390
13.2 加强法治质检建设的目标任务 390
第14章 主要措施 391
14.1 进一步提高全系统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391
14.1.1 强化行政首长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391
14.1.2 高度重视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91
14.1.3 推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 391
14.1.4 健全普法长效工作机制 391
14.2 完善行政决策机制,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391
14.2.1 进一步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 391
14.2.2 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 392
14.2.3 推行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392
14.2.4 建立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 392
14.2.5 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 392
14.2.6 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决定制度 392
14.2.7 建立重大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制度 392
14.3 健全质检法规体系,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 392
14.3.1 科学规划立法项目 392
14.3.2 完善立法工作机制 392
14.3.3 做好立法协调工作 393
14.3.4 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发布程序 393
14.3.5 加强规范性文件评估和清理 393
14.4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393
14.4.1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393
14.4.2 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 393
14.4.3 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394
14.4.4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394
14.4.5 规范系统内技术机构检验行为 394
14.5 增强矛盾化解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94
14.5.1 健全质量安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 394
14.5.2 完善行政复议制度 394
14.5.3 做好行政应诉工作 394
14.6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 395
14.6.1 加强行政程序制度建设 395
14.6.2 增强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395
14.6.3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395
14.6.4 健全行政监督制约机制 395
14.6.5 严格落实行政问责制度 395
第15章 组织保障 396
15.1 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体制和机制 396
15.2 加强人财物和制度保障 396
15.3 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 396
15.4 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96
15.5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狠抓落实,责任到人 396
附录 399
附录1 国家质检总局法制工作大事记 399
附录2 质检法律法规目录 409
附录3 国家质检总局现行有效规章目录 410
附录4 国家质检总局规范性文件目录 416
附录5 国家质检总局法律文书 417
附录6 国家质检总局有关文件 458
附录7 复议、诉讼案件数据 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