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
1.1.2 国内研究现状 4
1.2 研究内容 5
1.3 研究意义 6
1.4 全书结构 7
第2章 文献综述 9
2.1 引言 9
2.2 语言能力研究综述 9
2.2.1 “技能+成分”模型 9
2.2.2 “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模型 10
2.2.3 交际语言能力模型 12
2.2.4 交际语言能力模型的新进展 14
2.2.5 本研究的语言能力框架 17
2.3 语言能力量表研究综述 19
2.3.1 概念界定 19
2.3.2 语言能力量表的类型 20
2.3.3 语言能力量表的构成要素 21
2.3.4 国外语言能力量表研究综述 23
2.3.5 中国英语教学指导文件述评 41
2.3.6 语言能力量表研究小结 48
2.4 小结 52
第3章 研究设计 54
3.1 引言 54
3.2 研究问题 54
3.3 研究步骤 54
3.4 数据处理 56
3.4.1 实证研究阶段数据处理方法 56
3.4.2 多面Rasch模型简介 58
3.5 小结 60
第4章 中国学生英语理解能力描述指标体系 61
4.1 引言 61
4.2 语言理解能力描述指标 61
4.2.1 Bloom的理解能力 61
4.2.2 Anderson的理解能力 63
4.2.3 阅读理解能力 65
4.2.4 听力理解能力 69
4.2.5 英语理解能力 70
4.3 影响语言理解能力的参数 75
4.3.1 话题内容 75
4.3.2 文本类型 81
4.3.3 影响语言理解能力的其他参数 84
4.4 小结 86
第5章 中国学生英语理解能力初始量表的构建 89
5.1 引言 89
5.2 描述语库的构建 89
5.2.1 参考来源的确定 89
5.2.2 源描述语的提取 92
5.2.3 源描述语的归类处理 92
5.2.4 源描述语的级别设置 93
5.2.5 源描述语的修订 94
5.3 专家审核 103
5.4 小结 105
第6章 初始量表的第一次检验 106
6.1 引言 106
6.2 研究设计及方法 106
6.2.1 研究问题 106
6.2.2 调查对象 107
6.2.3 研究工具 108
6.2.4 数据收集 109
6.2.5 数据分析方法 109
6.3 初始量表的效度检验 110
6.3.1 书面理解能力描述指标的检验 110
6.3.2 口头理解能力描述指标的检验 113
6.4 初始量表的信度检验 116
6.4.1 书面理解能力量表的信度检验 116
6.4.2 口头理解能力量表的信度检验 132
6.5 小结 147
第7章 初始量表的第二次检验 150
7.1 引言 150
7.2 研究设计及方法 150
7.2.1 研究问题 150
7.2.2 研究工具 151
7.2.3 调查对象 153
7.2.4 数据收集及分析方法 155
7.3 研究结果 156
7.3.1 描述语的级别稳定性分析 156
7.3.2 初始量表子级别的划分 171
7.4 小结 178
第8章 结论 180
8.1 引言 180
8.2 研究发现 180
8.2.1 关于语言理解能力构成要素 180
8.2.2 关于语言理解能力影响参数 182
8.2.3 关于英语理解能力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182
8.3 研究意义 184
8.3.1 理论意义 184
8.3.2 方法论意义 184
8.3.3 实践意义 186
8.4 研究局限及展望 187
参考文献 189
附录 205
附录1 中美语文教材话题提取示例 205
附录2 英语理解能力初始量表 207
附录3 中国学生英语理解能力量表 223
后记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