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1
1.1背景与意义 1
1.2数据与方法 6
1.3章节分布 7
第二章 对大学在校生就业准备的实证分析 9
2.1数据和研究方法 9
2.2大学在校生的就业压力状况 11
2.3大学在校生的就业信心状况 14
2.4小结:高校的就业工作应该关注在校生的就业准备 17
第三章 就业信心、就业观念、工作找寻与学用匹配 19
3.1学用匹配是一项衡量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19
3.2研究假设 21
3.3数据和研究方法 23
3.4实证发现及其讨论 26
3.5小结:前期准备有助于高校毕业生找到学用更加匹配的工作 31
第四章 就业社会实践与毕业生的就业:来自清华大学就业引导的证据 34
4.1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与就业引导 35
4.2清华大学的就业指导 36
4.3清华大学的就业社会实践 37
4.5实证结果及其讨论 44
4.6小结:加强就业社会实践以缓解毕业生结构性就业难 52
第五章 工作找寻的信息渠道与过度教育 55
5.1过度教育的起因以及理论解释 55
5.2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过度教育情况 59
5.3研究假设 60
5.4数据和研究方法 62
5.5实证检验结果 65
5.6对实证结果的讨论与政策建议 69
5.7小结:拓宽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渠道以减少过度教育的发生 73
第六章 保留工资、就业概率以及工作起薪 74
6.1对保留工资的介绍 74
6.2研究假设与数据 78
6.3研究方法 79
6.4实证结果 81
6.5对实证结果的讨论 83
6.6小结:保留工资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高校毕业生内在能力的一个信号 86
第七章 硕士毕业生的工作找寻努力程度、保留工资与起薪 88
7.1研究假设 89
7.2数据和研究方法 90
7.3实证结果及其讨论 92
7.4小结:保留工资和工作找寻的努力程度互为促进 96
第八章 对硕士毕业生迁移就业目的地的实证研究 98
8.1迁移和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 99
8.2数据和研究设计 100
8.3对迁移就业目的地的实证扫描 102
8.4对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的启示 108
8.5小结:人才聚集是目前我国快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 111
第九章 迁移就业、起薪、学用匹配与过度教育 112
9.1迁移是一种人力资本 112
9.2研究假设 114
9.3数据和研究设计 115
9.4实证结果及其讨论 117
9.5小结:迁移就业的社会效益不显著为就业引导提供了政策支持 121
第十章 迁移就业与工作满意度 123
10.1研究设计 124
10.2实证结果及其讨论 126
10.3小结:硕士毕业生选择迁移就业更多是希望获取非经济性收益 131
第十一章 保留工资、预期工资与迁移就业 135
11.1保留工资和预期工资的区别 135
11.2研究假设 137
11.3数据和研究方法 139
11.4实证结果及其讨论 141
11.5小结:“拉力”与“推力”构成了对硕士毕业生迁移就业的双重驱动 144
第十二章“女博士”的婚姻、生育与就业 146
12.1“女博士”的婚恋与就业成为社会热点 146
12.2研究假设 148
12.3数据与研究方法 151
12.4研究方法 153
12.5实证结果 155
12.6对实证结果的讨论 158
12.6小结:“女博士成了求职困难户”的论断有夸大渲染的嫌疑 160
第十三章 结论与展望 162
参考文献 168
后记与致谢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