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提出 1
第二节 本书框架 3
第二章 区域创新的经济效应分析及中国区域创新活动概述 6
第一节 关于区域创新经济效应的概述 6
一、创新的促进论 7
二、创新的不确定论 8
三、创新的趋同论 9
四、创新的趋异论 10
第二节 关于区域创新经济效应的内在机理研究 11
一、知识空间溢出论 11
二、创新吸收能力论 14
三、区域创新环境论 16
第三节 中国区域创新活动的总体特征概述 18
一、中国各地区创新活动明显增加 18
二、中国创新主体的功能地位趋异 20
三、中国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显著 22
第三章 创新效率的界定及其评价方法 27
第一节 生产效率的含义 27
一、生产效率的概念 27
二、生产率和生产效率 29
第二节 创新效率的界定 30
一、创新生产效率 31
二、创新经济效率 35
第三节 效率评价方法 38
一、评价方法概述 38
二、随机前沿生产效率评价方法(SFA) 40
第四章 区域创新效率的理论研究 44
第一节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区域创新经济模型 44
一、生产技术 45
二、消费偏好 47
三、竞争市场的均衡分析 47
第二节 区域创新生产的决定——区域创新的第一层次分析 51
一、创新资源投入的增长效应 52
二、生产率参数、吸收能力的增长效应 53
三、技术差距的增长效应 55
第三节 区域创新经济效应的决定——区域创新的第二层次分析 55
第五章 中国区域创新生产效率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60
第一节 模型选取与解释 60
一、基于面板数据的SFA模型 61
二、模型描述 62
三、模型检验 64
第二节 观察单元选取与划分 65
一、观察单元选取 65
二、观察单元划分 66
第三节 中国区域创新生产效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估计 69
一、实证模型 69
二、数据和变量 70
三、模型结果分析 75
四、效率测算结果 80
第四节 中国区域三大创新主体创新生产效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估计 83
一、中国各地区企业创新生产效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估计 83
二、中国各地区高校创新生产效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估计 89
三、中国各地区科研院所创新生产效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估计 94
四、三大创新主体创新效率测算结果 98
第五节 中国创新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研究 102
一、中国创新生产效率的地区聚类分析 102
二、中国创新生产效率的地区变异分析 105
第六章 中国区域创新经济效率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111
第一节 基于SFA的生产要素效率模型 112
一、生产要素效率模型描述 112
二、模型检验 114
第二节 中国区域创新经济效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估计 115
一、实证模型 115
二、数据和变量 116
三、模型结果分析 118
四、效率测算结果 123
第三节 中国区域创新经济效率和创新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比较研究 125
一、中国创新经济效率的聚类分区以及与创新生产效率的比较 125
二、中国创新经济效率的地区变异以及与创新生产效率的比较 128
三、中国区域创新经济效率和创新生产效率的趋同检验 131
第七章 区域创新模式研究 137
第一节 关于区域创新模式的研究述评 138
一、区域创新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138
二、区域创新模式的研究进展 140
三、区域创新模式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43
第二节 区域创新模式研究 143
一、区域创新模式总论 145
二、区域创新模式的分类 147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154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154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57
附录 159
参考文献 175
后记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