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温病辨惑 1
第一节“条辨”抉疵 3
一、《温病条辨》寻源评断 3
二、评吴鞠通论诸温大纲之五失 11
三、评吴鞠通用桂枝汤治温病 14
四、桂枝汤治温病再探 19
五、五个加减正气散治湿温之我见 24
六、杏苏散治凉燥略评 27
七、评吴鞠通运用经方之得失 30
八、就《温病条辨》谈同名异方 35
九、评吴鞠通“寒温始终不同”的观点 38
十、评“复脉为热邪劫阴之总司” 41
十一、吴鞠通论燥治燥略评 45
十二、吴鞠通论治上犯中药禁殊多矛盾 51
十三、论药失真、用药好奇不可取 56
十四、《温病条辨·下焦篇》第五十五条之研究 61
十五、《吴鞠通医案》冬温门张姓案析评 66
十六、《吴鞠通医案》伏暑门周姓案析评 71
十七、驳吴又可“妄用下法”说 80
十八、从《医医病书》看吴瑭晚年的学术思想 85
十九、论秋燥为温病之谬 91
第二节 叶学评议 94
一、叶天士温热学说存真 94
二、叶天士对外感表证定位的贡献 98
三、叶天士徙薪救焚治伏温 100
四、叶天士用经方治温病之经验 102
五、叶天士运用麻杏甘石汤治温病之经验 107
六、叶天士用黄芩汤治温病之经验 110
七、叶天士治燥案析议 113
八、叶天士四时伏温医案选评 120
附:叶天士伏气温热学说新探 127
九、叶天士《幼科要略》之学术观 135
附:评王孟英编《三时伏气外感篇》 142
十、肺炎琐谈 147
十一、《临证指南》湿门医案之研究 151
十二、《临证指南医案》叶氏名言析评 156
十三、谈《温热论》的作者、评价和内容 164
十四、《温热论》扬稗 167
十五、《温热论》扬稗补说 173
附:“营分受热,即撤气药”辨 175
十六、叶天士的治暑药法 178
十七、“夏暑发自阳明”质疑 185
十八、对叶、吴温病学说若干问题的看法 189
十九、抨击叶派学说医家之源流初探 198
第三节 名医论温 216
一、王履之外感热病观 216
二、缪希雍用石膏医案选议 223
三、赵养葵之外感热病观 228
四、吴又可下法经验之探讨 233
五、王孟英对《温病条辨》的争鸣意见 240
六、陆九芝及其《世补斋医书》 245
七、叶霖对《温病条辨》的争鸣 254
八、柳宝诒《温热逢源》对伏气温病的独特见解 262
九、雷丰《时病论》温病初治五法述评 269
附:《时病论》辛温解表法治温病之检讨 274
十、恽铁樵及其《温病明理》 280
十一、章巨膺《温热辨惑》钩玄 287
十二、张锡纯之外感热病观 294
附1:张锡纯汗法方药理论和经验 303
附2:张锡纯运用白虎汤的经验 309
十三、谢诵穆与《温病论衡》 315
十四、祝味菊《伤寒质难》对仲景学说的独特见解 322
十五、杨栗山《寒温条辨》与吴瑭的不同学术观 328
十六、徐灵胎对《临证指南》的评点 335
十七、高士宗《医学传真》的外感六淫说 341
十八、《杏轩医案》特色谈 343
十九、姜春华、熊寥笙、王绪鳌《热病衡正·序》 349
附:自序 353
第四节 老医拙见 357
一、略谈对当前温病学说的看法 357
二、应为后学指迷,无为贤者讳失 361
三、“温病由温邪所致”质疑 364
四、太阳中喝用清暑益气汤质疑 366
五、论“‘温邪上受’等十二字为温病提纲”说 369
六、再驳“温邪上受等十二字为温病提纲”说 371
七、葛根桑叶辨 377
八、阳暑阴暑辨 380
九、银翘散治温疫略评 381
十、白虎剂是否阳明病专药之我见 387
十一、湿热黄疸面面观 389
十二、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治疗 396
十三、剖析伤风谈寒温 398
十四、治外感不可偏执用攻法 401
十五、“邪未去不可言补”质疑 404
十六、伤风误治案析 408
十七、若干有关温病概念之我见 413
十八、清以后治外感热病之学的流派有三 418
十九、略谈前人对传染病的认识及其防治原则 420
二十、谈温病病理与伏气 428
二十一、谈温病类型与治疗 431
第二章 伤寒求真 435
一、从伤寒名实谈“仲景书略于治温”说 437
二、伤寒正名辨 440
三、应重视对张仲景治温病经验的发掘 444
四、张仲景治温“七着”——论“温病脉证并治”篇药法 449
五、张仲景表里双解三法 456
六、《伤寒论》治温病十四法 462
七、谈《伤寒论》治温病初起之要方 476
八、太阳六淫病,初起有六型 484
九、“太阳病为手太阴肺经证”之质疑 490
十、对勘寒温话六经 497
十一、《伤寒论》第303条之我见 503
十二、《伤寒论》第200条释疑 508
十三、《伤寒论》中阳明病诸虚证之探讨 513
十四、非湿黄疸论 519
十五、伤寒六经与呕吐方证 527
十六、伤寒六经与黄疸方证 536
十七、对经方中“瓜子”的认识 543
十八、猪膏发煎并非膏滋剂 546
十九、张仲景外治十七法 547
二十、《金匮》治瘀十三法 557
二十一、《金匮》湿痹的证治 564
第三章 医论选评 569
一、评《温病条辨》 571
二、温病之治法详于《伤寒论》解 575
三、论吴氏《温病条辨》二甲复脉三甲复脉两汤 580
四、论叶天士《临证指南》伤寒门方 583
五、论《临证指南》温热门席姓七案 585
六、合论顾景文《温证论治》、吴鞠通《温病条辨》 589
七、再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十二字 592
八、再论“胃病有神昏肺病无神昏”之理 594
九、论章虚谷外感温热 595
十、论吴鞠通《温病条辨》 596
十一、《增批温病条辨》序 600
十二、伤寒书统治六气论 601
十三、驳吴鞠通三焦说之谬 602
十四、论阳明病在经在腑之证治 611
十五、陆九芝论程郊倩麦地治温篇书后 613
十六、吴氏《温病条辨》滥用桂枝汤之疑点 615
十七、温热之病理与定名 617
十八、太阳伤寒关于温热病之分辨 622
十九、温病辟谬 630
二十、热与燥异治说 632
二十一、评叶天士《温热论》 633
二十二、近时感证治法偏重凉润之弊 635
二十三、温病学说思想变迁考察后之结论 636
二十四、叶派温病治术之批评 641
二十五、《温病条辨》分三焦立论议 650
二十六、三焦分治法 651
后记 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