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转型心理学:理论脉络和关键议题第一章 中国社会转型:现代性语境 3
一、导言 3
二、范式转换 5
三、与帕森斯的系统理论之简要比较 11
四、社会系统论视野下的社会与个人 13
五、社会系统论视野下实质议题的讨论:以风险社会为例 18
六、社会系统论:新自由主义的社会学理论? 21
七、对功能分化和自我指涉系统的坚执之批评 24
八、结语:理论之用 27
第二章 微观社会学的当代图景:以“库利—米德奖”为线索 29
一、“库利—米德奖”:终生成就奖 30
二、符号互动论框架 36
三、社会交换论框架 51
四、《最后的晚餐》——当代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图示 56
第三章 期望状态与地位等级秩序的维持 66
一、地位分化的表象 68
二、地位差异的缘由——期望 69
三、期望生成的过程与特点 71
四、对地位分化源头的再挖掘 79
五、地位等级秩序的自我维持 80
六、评价与展望 82
第四章 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理论范式 87
一、1967年:透视当代社会心理学的时间线索 88
二、统一的学科概念框架的建构:解释水平 90
三、当代社会心理学的主宰范式 95
四、文化自觉的阶梯 100
第五章 具身认知语境中的身体话语 101
一、西美尔的风情心理学 102
二、身体的凸显 103
三、作为话语因子的身体 105
四、风情话语 109
五、结语:孤独与超越 111
第六章 群体实体性:进展和反思 114
一、导言 114
二、实体性概念解析 116
三、实体性的感知线索 117
四、实体性的感知主体 127
五、实体性感知的功能与影响——相关社会心理学议题 131
六、结论与展望 139
第七章 政治体中的信徒—公民困境 142
一、导论 142
二、何为宗教徒? 145
三、宗教徒何为? 148
四、如何区分宗教徒的圣/俗生活? 151
第二篇 转型心理学:多元群体研究第八章 社会转型中的群体分类和评价 157
一、问题缘起 157
二、试验性调查及其发现 163
三、正式调查及其发现 167
四、研究总结 182
第九章 区分性的群际情感与行为——以偏差地图为例 184
一、研究背景 185
二、群际情感和行为的类型区分 190
三、问卷调查及其发现 196
四、对降低偏见的启示 205
第十章 部分群体资格:以高校学生入党经历为例 208
一、导论:问题的提出 208
二、相关文献评论 211
三、概念界定及研究设计 217
四、部分群体资格的构造及合法性基础 219
五、部分群体资格的获得过程 228
六、结论与讨论 234
第十一章 找回“面子”:下岗失业工人的自尊维持 242
一、问题的提出 242
二、文献回顾及研究方法介绍 245
三、群际层面的自尊维持 250
四、群体内层面的自尊维持 256
五、人际层面的自尊维持 261
六、结论与讨论 275
第十二章 业主认同的建构和强化——以B市L2小区维权运动为线索 281
一、导论 281
二、相关文献评论:业主维权和社会认同视角 285
三、业主范畴的产生及业主认同的形成 290
四、维权事件与群体认同增强 298
结语 转型心理学的兴起 306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转型:社会心理学的机遇和挑战 306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心理学:概要评论 308
三、转型心理学的核心构念:群体资格 312
四、转型心理学的一些紧迫议题 320
五、未竟的结语:迈向转型心理学 322
参考文献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