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双证书”课程开发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龚雯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03119141
  • 页数:2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北京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省部级)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AEA08037,将于2010年底结题。课题名称: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开发的规范化与技术标准建设研究。该系列丛书包括《职业教育双证书开发论》、《职业教育双证书课程规范化开发指南》、《职业教育双证书课程教学设计案例》三本。 《职业教育双证书开发论》研究内容包括:职业资格分析、课程开发及考核鉴定的技术标准,对课程开发各环节的工作方式、方法和质量控制过程进行规范。包括:行业分析、案例分析、工作任务和职业活动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考核评估等。

第一章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 1

一、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发展趋势——“双证书”课程 1

(一)“双证书”课程定义 1

(二)“双证书”课程的特征 2

(三)“双证书”课程的任务 4

二、“双证书”课程发展背景 5

(一)背景之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6

(二)背景之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6

(三)背景之三——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 7

三、影响“双证书”课程开发的因素 9

(一)社会的影响 9

(二)学习者的影响 11

(三)知识的影响 13

四、“双证书”课程对教育资源的要求 13

(一)对教师的要求 13

(二)对教材和教学设施的要求 15

(三)对实施环境的要求 17

五、国外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发展 17

(一)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7

(二)美国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19

(三)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双证书”制度 20

(四)日本的职业资格和技能认定制度 21

(五)澳大利亚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1

第二章 “双证书”教育课程体系 23

一、课程哲学的变革 23

(一)要素主义 23

(二)进步主义 24

(三)永恒主义 24

(四)存在主义 24

二、“双证书”课程中的哲学关系 24

(一)科学内容与技术内容的关系——如何建立课程知识表达体系 25

(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认识论角度看实践与理论谁为第一位 27

(三)基本职业能力与关键能力的关系——特殊性能力与普遍性能力培养的处理 28

三、“双证书”课程价值观 31

(一)课程设置应追求对社会人才需求的价值最大化 31

(二)课程价值评价主体多元化 32

四、影响“双证书”课程体系建构的因素 33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34

(二)教育资源和技术的影响 35

五、“双证书”教育课程体系模型 38

(一)“双证书”教育课程体系特征 38

(二)“双证书”教育课程体系模型 40

第三章 国家职业标准解析 43

一、国家职业标准简介 43

(一)国家职业标准的作用 43

(二)国家职业标准的特征 44

(三)国家职业标准的发展趋势 44

二、相关基本概念 45

(一)职业、工种与岗位 45

(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45

(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鉴定 46

(四)职业资格等级 46

三、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 47

(一)国家职业标准的指导思想 47

(二)国家职业标准的编写原则 48

(三)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程序 49

四、国家职业标准解析 50

(一)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结构 50

(二)职业能力类别划分 52

(三)国家职业标准中的知识类型 54

五、“双证书”课程开发中国家职业标准分析方法 55

(一)国家职业标准分析工作的基本内容 55

(二)国家职业标准的课程系统化处理 57

(三)国家职业标准的课程化转化 58

第四章 “双证书”课程开发理论和工作体系 62

一、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规范化发展现状 6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62

(二)“双证书”课程开发现状 63

二、“双证书”课程模式 67

(一)职业教育课程观 67

(二)当代职业教育的主要课程模式 68

三、“双证书”课程开发理论基础 74

(一)“双证书”课程开发基础论 74

(二)“双证书”课程开发主体论 79

(三)“双证书”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85

(四)“双证书”课程学习模式 88

四、“双证书”课程开发工作体系 96

(一)“双证书”课程开发过程 96

(二)规范的“双证书”课程开发方法——建立课程开发技术标准 98

(三)课程开发技术标准总体结构 99

(四)课程开发工作体系 100

第五章 专业课程开发技术标准的制定 102

一、制定课程开发技术标准的意义及可行性 102

(一)制定课程开发技术标准的意义 102

(二)制定课程开发技术标准的可行性 103

二、课程标准的类别与工作程序 104

(一)标准级别及分类 104

(二)制定课程开发技术标准的工作程序 106

三、课程开发技术标准编写规范 107

(一)编写标准的基本要求 107

(二)标准的主要构成及其内容 108

(三)编写标准的其他规定 113

四、课程开发技术标准 115

(一)课程开发技术标准的管理 115

(二)课程开发技术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116

(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标准样本 116

第六章 “双证书”课程开发技术 170

一、成立课程开发工作小组 170

二、行业调研 171

(一)调查范围 171

(二)调研内容 171

(三)调研人员选用 172

(四)调研方法 172

三、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172

(一)调研资料分析 172

(二)国家职业标准分析 173

(三)第一次实践专家研讨会 175

(四)预期成果 177

四、课程设计 177

(一)工作任务 177

(二)第二次实践专家研讨会 177

(三)预期成果 178

五、基础阶段工作评价(评价一) 178

六、编制课程标准 178

(一)课程定义 179

(二)课程标准结构及各部分内容 179

七、课程内容设计 181

(一)知识组织 181

(二)教学单元设计 183

(三)预期成果 183

八、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83

(一)教材及辅助教学资料的开发 184

(二)教学案例的编写 184

(三)讲义或课本的编写方法 186

(四)课程学习指导文件开发 187

(五)其他教学资源开发 189

(六)预期成果 190

九、课程开发质量评价(评价二) 190

十、课程实施 190

(一)教学组织 190

(二)教学设计 191

(三)教师工作步骤 193

(四)预期成果 195

十一、课程实施评价(评价三) 195

十二、背景标准——关于教师、学生、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标准 195

(一)教师标准 195

(二)学生标准 196

(三)教学实施条件标准 196

十三、课程开发文件标准 196

(一)教学指导文件 196

(二)课程基础文件(资料) 198

第七章 课程开发质量评价 200

一、课程评价 200

(一)课程评价的发展历史 200

(二)课程评价方法的发展 201

(三)课程评价的特性 202

(四)课程评价发展趋势 203

二、“双证书”课程开发质量评价的内涵 204

(一)课程价值评价 204

(二)课程内容的评价 204

(三)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的吻合度评价 205

(四)课程设计的评价 206

(五)课程实施性的评价 207

(六)课程开发过程的规范性评价 207

三、课程评价方法与技术 208

(一)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 208

(二)课程评价技术的选用 209

(三)常用的质性课程评价技术 211

四、“双证书”课程评价方法与技术 216

(一)评价原则 216

(二)评价模式 218

(三)人才培养方案评价 219

(四)课程体系评价 221

(五)课程标准评价 221

五、课程开发质量后期评价(课程实施后)方法示例 222

(一)档案袋评定 222

(二)苏格拉底式研讨法 233

第八章 课程开发质量评价体系 240

一、课程开发质量评价主体 240

(一)评价主体范围 240

(二)主要评价主体的职责 240

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241

(一)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 242

(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243

三、评价指标设计 244

(一)评价指标筛选方法 245

(二)评价指标层次设计 247

(三)评价指标权重设计 248

四、权重确定方法 249

(一)专家排序法 249

(二)特尔斐法 249

(三)层次分析法(AHP法) 251

五、课程开发质量评价实例 254

(一)确定评价对象 254

(二)研读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255

(三)研读分析课程标准 255

(四)初步拟定评价指标 258

(五)确定指标权重 261

(六)设计评价标准 265

(七)《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实训》课程评价体系 265

参考文献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