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制概览 海外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佐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881564382
  • 页数:469 页
图书介绍:

一、中国税制的发展 1

(一)改革开放以前的税制状况(1949~1978年) 2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税制改革(1978~1993年) 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1994年以后) 7

二、中国现行税制体系 12

(一)税种设置 12

(二)税收立法 13

(三)税收基本法规 15

三、增值税 21

(一)纳税人 21

(二)税目和税率 23

(三)计税方法 25

(四)免税和减税 36

(五)出口退税 39

(六)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41

四、消费税 44

(一)纳税人 44

(二)税目和税率(税额标准) 45

(三)计税方法 48

(四)免税、减税和退税 55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57

五、车辆购置税 59

(一)纳税人 59

(二)计税依据、税率和计税方法 59

(三)免税和减税 61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62

六、营业税 64

(一)纳税人 64

(二)税目和税率 66

(三)计税方法 68

(四)免税和减税 73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76

七、关税 79

(一)纳税人 79

(二)税率 80

(三)计税方法 83

(四)特殊进出口货物的规定 89

(五)免税、减税和退税 95

(六)纳税期限 98

(七)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和保障措施关税 98

(八)进境物品进口税 108

八、企业所得税 111

(一)纳税人 111

(二)计税依据和税率 114

(三)资产的税务处理 129

(四)特别纳税调整 137

(五)计税方法 142

(六)税收优惠 146

(七)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157

(八)核定征收 161

九、个人所得税 167

(一)纳税人 167

(二)征税项目、税率和计税方法 169

(三)免税和减税 204

(四)纳税方式、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 208

十、土地增值税 213

(一)纳税人 213

(二)计税依据、税率和计税方法 213

(三)免税和减税 217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218

十一、房产税 220

(一)纳税人 220

(二)计税依据、税率和计税方法 221

(三)免税和减税 223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225

十二、城镇土地使用税 227

(一)纳税人 227

(二)计税依据、税额标准和计税方法 228

(三)免税和减税 230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232

十三、耕地占用税 234

(一)纳税人 234

(二)计税依据、税额标准和计税方法 236

(三)免税和减税 237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240

十四、契税 241

(一)纳税人 241

(二)计税依据、税率和计税方法 242

(三)免税和减税 245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246

十五、资源税 248

(一)纳税人 248

(二)税目和税率(税额标准) 249

(三)计税方法 255

(四)免税和减税 258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259

十六、车船税 261

(一)纳税人 261

(二)税目和税额标准 262

(三)计税方法 263

(四)免税和减税 264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265

十七、船舶吨税 267

(一)纳税人 267

(二)计税依据、税额标准和计税方法 267

(三)免税 269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269

十八、印花税 271

(一)纳税人 271

(二)税目和税率(税额标准) 271

(三)计税方法 274

(四)免税 275

(五)纳税方式 277

十九、城市维护建设税 278

(一)纳税人 278

(二)计税依据、税率和计税方法 278

(三)免税和减税 279

二十、烟叶税 281

二十一、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283

二十二、主要税收优惠 284

(一)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水利业 284

(二)能源、交通、物流和通讯 287

(三)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 292

(四)科技、教育、文化、宣传、卫生和体育 295

(五)就业、社会保障、民政和民族 302

(六)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 309

(七)金融、保险和证券 313

(八)房地产 317

(九)规定区域 323

(十)进出口 325

(十一)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非居民企业)和外国人 331

(十二)外交税收豁免 335

二十三、国务院规定税务部门征收的非税财政收入项目 338

(一)教育费附加 338

(二)文化事业建设费 339

(三)社会保险费 341

二十四、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347

(一)税收执法依据、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 347

(二)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349

(三)税务登记 350

(四)账簿和凭证管理 358

(五)发票管理 360

(六)纳税申报 368

(七)税款征收 372

(八)免税和减税 387

(九)税务检查 400

(十)税务稽查 403

(十一)法律责任 409

二十五、税务行政覆议 429

(一)税务行政覆议机构和人员 429

(二)税务行政覆议范围 431

(三)税务行政覆议管辖 432

(四)税务行政覆议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433

(五)税务行政覆议申请 435

(六)税务行政覆议受理 438

(七)税务行政覆议证据 440

(八)税务行政覆议审查和决定 442

(九)税务行政覆议和解和调解 448

(十)海关行政覆议 449

二十六、财务、税务、海关组织机构和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 450

(一)财政部 450

(二)国家税务总局 451

(三)省以下税务机构 456

(四)海关总署 457

(五)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458

(六)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 458

(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划分 460

二十七、附录 462

(一)中国税制体系图(分税种类别) 462

(二)中国税制体系图(分收入级次) 463

(三)部分年份中国经济、财政、税收主要指标统计表 464

(四)2010年中国分税类分税种收入统计表 465

(五)中国税务系统组织机构图 466

(六)中国国家税务总局组织机构图 467

主要资料来源 468

香港贸发局中国内地办事处 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