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人生自述 1
思想性格的萌生 1
父亲与童年 1
蓝色的天堂 3
困顿与转机 6
山城中学生活一瞥 9
沉浸在西方文化的海洋中 12
初出家门 15
北上求学 15
我赶上了旧北大最后一站 18
新旧之交 21
阶级斗争 26
“爱国”:多少事借你之名以行 26
土改:第一次灵魂的搏斗 27
我突然成了“极右派” 28
我不“认罪” 30
一个难忘的春节 32
“史无前例” 34
空前绝后的草棚大学 36
重返北京大学 42
20世纪最了解中国的人 42
最看重全民思想的自由与自觉的声音 44
肯定信仰和宗教的必要性 46
要个人有自由选择之权 48
开辟了一个新的学术空间 51
鲁迅、尼采、茅盾 54
事实就是事实 57
大洋彼岸 59
哈佛印象 59
在美国,先看说明书 61
伯克利的阳光 63
卡洛琳一家 65
我的第一本英文学术著作 68
知识分子是一个含混的概念 70
新的学术生涯 72
在自己的国家里自由地走来走去 72
我只想潜心读书和教书 75
走向世界 77
接受与影响 79
阐发研究 83
新批评派 84
结构主义 86
精神分析学 87
叙述学 89
阐释学 91
我与“文化热” 95
中国文化书院:一个新的民间学术团体 95
现代意识 99
扩大比较文学视野:关于中国和欧洲的两场现实主义论战 100
关于主题和意象的探讨 106
中国文类学 109
文学与自然科学 113
从“文化热”到“国学热” 118
后新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剧变 118
“野蛮精悍”的新鲜血液 119
我的研究兴趣也转向了传统文化 122
关于中西诗学对话的思考 125
第一部《世界诗学大辞典》 131
文化转型与文化差异 132
第三次再出发 138
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 138
80岁的回顾 155
下篇:情感之维 171
情是幸福之本 171
情感之维 174
人文素质是什么? 176
母亲的胆识 178
塑造我的五本书 181
我的五字人生感悟 182
我心中的汤用彤先生 186
我们的书斋 193
美丽的治贝子园 196
忧伤的小径 199
我心中的山水 203
我的选择 我的怀念 216
献给自由的精魂 220
怀念马寅初校长 226
三真之境 229
魂归朗润园 238
永恒的真诚 241
一个冷峻的人 一个热忱的人 247
学贯中西的博雅名家 250
李赋宁先生与中国比较文学 261
透过历史的烟尘 267
“啊!延安……” 271
绝色霜枫 277
他与死神擦肩而过 282
从不伪饰,总想有益于人 286